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保县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整改方案

德保县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整改方案

德保县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整改方案
进行全面督导。

督导内容主要是:疫苗管理是否规范,疫苗出入库记录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存在逻辑性错误、账物是否相符,储存疫苗冰箱、冰柜温度监测记录是否真实,查漏补种疫苗及二类疫苗接种记录是否完整,流动儿童接种信息上报、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开展接种率监测,各种疫苗接种率是否达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要求,免疫规划工作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自治区下发的《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指标要求。

5、规范疫苗接种工作。

预防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熟练掌握常规疫苗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接种剂量、消毒方法及安全注射的基本要求。

接种记录卡、证要相符,记录内容要齐全,接种信息系统录入要及时、准确,并做好接种信息上传下载和统计上报工作。

6、加强疫苗管理,保障疫苗效价。

各接种单位所有疫苗,必须由单位统一管理,疫苗来源必须由县疾控中心统一提供。

做好疫苗台账管理,实行一苗一账,账物相符,登记项目齐全,建立真实完整的疫苗购进、分发、供应档案,合理分发领取疫苗,遵循“先短效、后长效,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疫苗浪费。

疫苗储存要正确规范,符合疫苗冷藏温度要求,并做好标记,每天(上、下午)按时对疫苗储藏设施进行温度监测记录2次,严禁使用过期疫苗。

7、各接种单位要按时完成儿童信息录入,7岁以下儿童
每月接种针次要及时录入儿童接种信息系统。

县疾控中心免疫科人员每天必须浏览广西免疫规划信息工作平台,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8、规范资料收集整理。

免疫规划资料要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目录分年度分类装订,便于保存和查找。

要确保资料的逻辑性、规范性、完整性,并逐步进行信息化管理,当年度资料要收集完整分类归档存放。

(二)加强AFP病例监测和消除麻疹的各项准备工作
1、加强AFP病例监测,确保全县保持无脊灰状态。

加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15岁以下儿童AFP 病例报告和主动搜索工作,防保人员每天对本院门诊日志进行检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发现AFP病例要按规定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FP病例监测旬、月报执行“零”病例报告制度。

做到AFP病例主动监测无漏报,报表要真实、可靠。

2、做好消除麻疹的各项准备工作。

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通过入托、入园、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和查漏补种,根据麻疹疫情监测情况,必要时采取群体性免疫接种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以达到并保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

做好麻疹专项监测工作,麻疹各项监测指标要达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3、加强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监测工作,每月至少一
次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对逾期未种儿童监测,对经随访确认符合迁出条件儿童要及时进行迁出,对迟种、漏种要进行动员及时补种,以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三)全面加强免疫规划督导和宣传工作
1、建立规范化督导机制。

继续加强免疫规划的督导检查工作,采取专项检查和常规督导相结合的措施,要求乡级对村级至少两个月督导一次,县级督导每两个月完成一次,每次覆盖一半以上的乡(镇),注重督导检查的质量,注意收集督导资料,建立督导档案。

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乡(镇)卫生院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督促落实,若未及时整改的,卫生局将对卫生院长实行问责制。

2、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宣传。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平时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

各乡镇卫生院要通过设置专门的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定期宣传儿童免疫规划知识,预防接种人员要在日常接种工作中,积极耐心的向儿童家长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使用疫苗预防相应疾病等相关知识,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免疫规划工作,形成全社会来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接种门诊设置要按照接待登记、健康咨询、实施接种、电脑输入,接种后观察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接种区要求按疫苗种类分别设置合理的接种台,并有醒目标记;要配有疫苗
专用冰箱、急救药品专柜,有专用废弃物储存器;各种制度及宣传上墙材料统一使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内容,规格设计符合实际,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三、整改实施时间
全县免疫规划工作整改时间从2012年9月10日开始,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要制定本单位详细可行的自查整改方案,按方案要求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四、考核及奖惩
根据《广西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和《德保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考核方案》规定,结合常规督导、专项审评、上级审评及常规登记等进行综合评分,总分高于95分以上,评为优秀,90-95分评为良好,85-90评为合格,低于85分评为不合格,免疫规划工作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