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苗族特色
先来看一下苗族服装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族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和女装。
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
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
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结婚时穿的盛装鲜艳
这是苗族银饰
服饰分类一般分有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
据清代《百苗图》所记载,凡八十三种。
另有考察资料称百余种。
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
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
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
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
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花饰满身,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鱼及花卉。
雷公山一带女装独特,百初裙甚短,长者30厘米,短者不足20厘米,上衣花饰用彩线挑以各种几何图案。
妇女盛装银饰繁多。
川黔滇型,流行于川、黔、滇、桂等省区讲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区。
女装上为麻布衣,下为蜡染麻布花裙。
色调较浅,花饰不多,银饰亦少。
黔西北和滇东北一带,不论男女皆缀以织花披肩,大者形同斗笠。
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
女装上衣多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
以挑花为主,兼用蜡染。
贵阳、安顺、安龙等地的花溪式女装,其披领酷似一面旗帜,俗称「旗帜服」,花饰也多。
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
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少。
这是湘西型,这是黔东型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