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教育的作用(共7篇)

艺术教育的作用(共7篇)

艺术教育的作用(共7篇)第一篇一、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从传统心理学研究个体消极心理变化到研究个体最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这不得不说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飞跃。

它研究三个主题:第二是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指出任何人生活的质量首先不在于对物质财富的占有量,而是在于积极的情绪体验量。

个体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将会更好地促动身心和谐发展,适合社会,健康生活。

其次是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

赛里格曼用“解释风格”来对人格实行描述,他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

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包括好奇、乐观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认为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

再次是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怎样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

这种研究取向有效克服了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

积极心理学把注重的焦点放在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上,主张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能,促动个人心理特质的发展,从而拥有幸福感。

积极心理品质是以积极乐观为主基调的持久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智慧、幸福、坚持、仁慈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创造力、领导水平、洞察力和思维力等积极心理特质,以及包括慷慨、正直、谦虚、自律、幸福感、快乐感的积极态度。

对个体来说,积极的心理品质主要是指爱的水平、工作学习的水平、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性等等。

只有具备了积极的心理品质,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使个体健康幸福地成长,积极心理品质能让正常人更强壮更具有活力,让人的智慧、勇气、洞察力、交际水平、乐观、真诚、勤奋、现实、慷慨、责任感等水平和特质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并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积极的心理品质必然为构建诚信友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石。

二、艺术教育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积极心理学提出人应该具有的六大心理品质,具体包括:知识与智慧、勇气、仁慈和爱、正义与文明、修养与节制和心灵超越。

艺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协助高职生激发活力和潜力、有助于他们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抗压排压水平,对于培养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一)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知识,促动高职生创造力与智力的发展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生产制造业是高职生今后就业的主要领域。

具有高创造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将会得到各企业的极大重视。

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能够启发高职生的职业灵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发挥,产生各种创意,适合生产的需要。

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发明家对艺术有着特殊的感悟,爱因斯坦的母亲从他幼年时就注意培养他对音乐的兴趣,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是一位演奏水平极大的小提琴手。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他不但在物理学界成就斐然,还对绘画和音乐有很深的造诣。

创造心理学家泰勒认为,音乐、绘画及技能的表露称为表露式创造,是其它各种创造的基础。

这对培养具有高创造性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艺术教育有利于仁慈与爱心的培养,提升高职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仁慈与爱心是人的基本感情,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的重要基础,一个能够尊敬师长、关爱同学、感恩父母的人,必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欢迎。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高职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性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珍爱。

只有具备仁慈与爱心,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用宽容去理解他人,用真诚去打动他人,用感激去回报他人,用赞赏去鼓励他人。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无论是心理学研究还是人际交往的实践都表明,赞赏与真诚往往更能底得朋友。

(三)艺术教育有利于增强艺术修养,增强高职生自我心理调节水平高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受到来自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等多方面压力的影响,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十分疲惫。

对于压力的缓解与调节能够通过心理咨询、团体游戏、读书运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等多种方式实行。

艺术欣赏在心理调节方面更起着独特有效的作用。

艺术活动能够使高职生克服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各种消极、负面影响,感受文化艺术意韵,产生对美的向往与渴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健全的人格,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达尔文晚年谈到自己因为对科学的专注而导致心理困境时说:“在30岁或更大一些的时候,各种诗歌给了我极大的享受。

但现在,我已经有好多年读不进一行诗了,我同时也失去了对绘画和音乐的兴趣。

如果我活第二次的话,我必定规定自己每个星期都要读点诗和听点音乐,以使我大脑那些尚未衰退的部分在持续使用中保持活跃。

”艺术教育对高职生心理调节作用主要在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审美欣赏水平,从而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在遇到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后,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找疏导心理问题的方法。

(四)艺术教育有利于审美水平的发展,培养高职生希望、乐观的积极心理品质艺术家按照自已的对美的再现,在创作中塑造出种种艺术作品,从而达到陶冶人的性情,增强人们对美的感悟欣赏水平的目的。

当代医学研究发现,艺术可调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胃肠系统等方面的变化,并且可调节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消除各种心理因素、精神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状态,协助大学生合理调控情绪,迅速适合环境。

优秀的艺术品,总是真、善、美三者的结合,能够唤起高职生的美感,培养高职生高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水平,使他们产生对人生、对自然的美感,准确的悦纳自我,乐观的看待自我,树立自信心,从挫折中汲取经验,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第二篇一、艺术教育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作用(一)艺术素养的培育作用美是一种艺术,而人体美是体形美,动作美和气质美的高度结合。

艺术追求的是一种美的再现。

体育是美再现的一种载体,体育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再现美的水平。

通过人体的姿态、运动来体现健康、强壮等形体美,通过力量、速度、节奏、韵律等形式来表现美。

所以,产生了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体育舞蹈等这个类表演性、艺术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

如健美操教学,它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运动,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动作富有感染力,是构成完美艺术整体的一部分。

能够说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是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而音乐和舞蹈恰是属艺术范畴,健美操动作较多的吸收了体操、现代舞的动作。

学生在身着健美操服和节奏鲜明、韵律明快的音乐伴奏下,实行身体练习,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欢快,奔放、积极向上的思想,为艺术教育在体育课堂中打下坚固的基础。

这些项目以其特有的动作或运动形式并配有协调的音乐来表现动作的形式美,成套动作的情感美,与人的思想产生共鸣。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到运动与艺术是并存的,它能持续激发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浓厚兴趣,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对一些艺术作品实行欣赏实践和创造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体现美的水平。

(二)体育美学的培育作用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体育的审美水平。

就学校体育来说,在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推动的体育教学中,建立起来的体育美学可能是普通的,但它是实在的和丰富的。

它能体现体育美学的独立性。

比如在实行艺术体操或形体训练课等教学时,在实行“美”的项目教学中,应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或经典图片给学生欣赏,或利用高科技术使学生了解美在体育中的体现。

据调查资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文字只占7%,而形体、行为方面却占到93%。

所以表现人类体育活动的体育美学绝大多数是靠形体、行为来完成的,可见在体育运动中对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是多么重要。

(三)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面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艺术修养素质。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动机,培养体育意识和兴趣,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共性,合理强调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学生在运动中将其个性充分表现。

其次,教师应区别对待,严格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以利于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严格要求是个性形成的另一必要条件。

缺乏严格要求,良好的个性就会在形成过程中半途而废。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要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素质,给学生一个模范作用,使师生在互相接触中被教师的行为、语言所同化,即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自我。

最后,体育教师除了基本水平外,必须具有艺术鉴赏力、观察力和敏锐力以及迅速的分析判断水平。

抓住时机,采用有效的手段、方法,有的放矢的实行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体育教师健壮的体格、优美的姿态本身就是吸引学生锻炼的一种无形的感召力。

二、艺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特殊功能(一)艺术教育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能挖掘学生创造思维的水平。

其中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不过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就缺少这些东西。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持续引导学生更好的实行活动,持续增强体育水平的培养。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在体育教学中,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特别重要。

例如在学生实行身体活动或动作练习过程中,必须准确规范的练习。

特别是在学习舞蹈动作时,必须坚定自信,刻苦训练、主动勤奋。

在追求舞蹈的最高境界时必须做到全神贯注,展开想象、追求创新、构建自我意识。

(三)艺术教育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艺术的灵魂是真、善、美。

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是每个人的愿望。

那么,艺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能使学生感受到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感情,同时也是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和吸引力。

所以,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境界,必须将真,善、美溶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诚实,自信、自尊、敏锐、敢为等表现出来,使学生深刻的领悟艺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魅力。

(四)艺术教育能提升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在体育训练中采用艺术的手段对学生实行训练,对他们运动水平的提升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况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因为在音乐伴奏下可提升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使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得到合理的交替,改善神经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运动员控制肌肉的水平增强,以增加表现效果,提升运动训练水平。

同时对学生运动生理研究发现,音乐的节奏感能够建立条件反射,调节运动员的节奏。

在比赛临近时期,学生的心理会有不同水准的紧张,此时对学生心理调节非常重要,可在训练中使用一些恰当的音乐或影视片等艺术手段实行心理调节,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增强自信心、鼓舞士气,提升运动成绩。

三、结语艺术教育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旦能顺利的实施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与体育教学的交叉渗透作用,优化课程结构促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同时,实施艺术教育也是民办高校多元化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