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33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33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33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说一个人长得“贼眉鼠眼”,这是属于哪种气质理论的观点?( )
A.体液说
B.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C.体型说
D.激素理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体型说假设人格同人的外部相貌、体征相关。

该理论把人格这一复杂的现象同简单、明显的事物相联系的做法,是过于简单化了。

第2题:
提出胆计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概念的学者是( )。

A.希波克拉底
B.盖伦
C.巴甫洛夫
D.伯曼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说,认为人体有四种液体:黏液、黄胆计、黑胆计和血液。

盖伦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四种气质是胆计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这是近代气质概念的起源。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

伯曼提出了激素理论。

第3题:
最能代表一个人的人格状况的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性格是最核心、最主要的人格差异。

第4题:
以下有关气质号性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质是性格形成的基础,是性格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内因,它使性格带有一定的气质色彩
B.从种系发展来看,气质更多同生物进化相联系,而性格更多受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影响
C.从个体发展来看,气质出现得较早,而性格则是在个体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D.气质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小,但是,也带有社会价值和社会评价的内涵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气质不带有道德价值和社会评价的内涵。

第5题:
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淡法
C.量表法
D.双生子研究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异卵双生子基因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第6题:
下列人格理论中,哪一种不能用访谈法进行评估?( )
A.心理动力学
B.人本主义
C.特质理论
D.社会学习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评估方法是投射测验和个人访谈;人本主义采用客观测验和个人访谈;特质理论采用客观测验;社会学习理论采用访谈、客观测验和观察。

第7题:
我们说曹操奸诈狡猾,其实说的是他的( )。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次要特质
D.根源特质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比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奸诈狡猾是曹操的首要特质。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如林黛玉的清高、孤僻、内向、敏感、抑郁等都是她的中心特质。

首要特质只有一个,中心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此外卡特尔提出16种根源特质理论,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

第8题:
有心理学家告诉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应该避免为了孩子某些行为(如完成阅读、做家务事等)的增加,而进行物质奖励的行为,因为这有可能会使得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降低。

这种由于外在动机的增加而使得内在动机减少的
现象被称为( )。

A.附加价值策略
B.低球技术
C.过度理由效应
D.“登门槛”效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附加价值策略:指向对方提出一个请求,当对方尚在考虑时,马上提供一个小的诱因来使得对方更可能同意自己的请求。

低球技术:先向别人提出一个小要求,别人接受小要求之后再马上提出一个别人要付出更大代价的要求。

过度理由效应:由于更具吸引力的外在原因,使得行为者低估了内在原因引发该行为的可能性,降低了行为者的内在动机。

“登门槛”效应: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先把一只脚放在了门槛内),来使得别人对较大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大。

第9题:
期末考试后,小明得知自己在社会心理学上的得分高达95,而实验心理学上的得分仅为62分。

小明认为自己平时努力学习社会心理学,考前也认真复习了,因此在社会心理学上的高分是对自己努力的回报;而在实验心理学上得分不高,是由于试卷过难,并且老师改卷不公而导致的。

小明的这种想法是由于他存在着( )。

A.自我抬高
B.自我服务偏见(自利偏差)
C.自我障碍
D.自证预言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自我抬高:通过行动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

自我服务偏见(自利偏差):当人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出现的一种潜在的偏见——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

自我障碍: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

使用这种策略后,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自证预言: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

第10题:
薇薇安向同学借200块钱,遭到拒绝。

然后薇薇安就再问其借100块钱,同学就同意了。

这个例子是属于( )。

A.留面子效应
B.登门槛效应
C.社会助长
D.认知失调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社会心理学中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如果一开始就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被拒绝之后,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的要求的
可能性会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大得多,这就是留面子效应。

B选项登门槛效应则与之相反,其往往先提出很低的要求使对方不至于太反感,然后再逐渐提出更大的要求。

C选项也叫社会促进,是讲当有旁观者存在的时候,个人的表现会更好。

第11题:
“我一直认为这家餐馆的饭菜很难吃,可和朋友来了几次之后,才发现这家的菜还是不错的。

”这种说法最能与以下哪个理论符合? ( )
A.社会比较理论
B.认知失调
C.公平世界偏见
D.平衡理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点。

中国古代哲学中讲究“知行合一”,与认知失调这一理论异曲同工。

当一个人的认知与行为出现矛盾的时候,改变就势在必行,要么改变态度,要么改变行为,要么引入一个新变量来缓和矛盾,以达到平衡与统一。

第12题:
小Q是一个不关心时事政治的人,但如果她喜欢的作家对某个焦点事件发表了评论,她也会认为这个事件值得关注。

根据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小Q对待该新闻事件的态度是哪个阶段?( )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接纳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这个题考查态度的形成。

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认为态度形成有三个阶段:①服从。

这可能是出于主体的意愿,不知不觉地模仿;也可能是受到群体规范的压力,从而产生服从行为。

②同化。

态度不再是表面的改变,也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行为或新的信息,这一阶段已经与所要形成的态度相接近,但没有同自己的全部态度体系相融合。

③内化。

内心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观点、新的情感和新的意愿已经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内,成为自己态度体系中的一部分,比较稳固,也不太容易改变。

本题中的小Q原本对新闻不感兴趣,但同化了喜欢的作家的态度。

因此选B。

第13题:
人们觉得星座性格分析、生肖性格分析、血型说明的描述都符合自己的情况。

下列哪个社会心理学现象可以解释这种情况?( )
A.阿伦森效应
B.巴纳姆效应
C.刻板印象
D.晕轮效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