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语习得瓶颈问题

二语习得瓶颈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成人二语习得的瓶颈问题
课程名称外语学习理论研究
姓名周文学号 201208420045 专业学科教学(英语)年级 2012级
学院外国语学院日期 2014.12.15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成人二语习得的瓶颈问题
摘要
由于成人二语习得在实践中屡屡受挫,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最终达不到本族语者的地道水平,于是很多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于成人的二语习得瓶颈问题,以期解释成人二语习得与青少年在习得方式的差异导致最终的习得结果不尽人意的原因。

本文试结合各大家的研究成果对瓶颈问题作一小结。

关键词:成人,二语习得,瓶颈问题,原因。

“二语学习越早越好”似乎成了众人的共识,并认为身边很多成人学习英语一塌糊涂的原因就是接触英语太晚,也就成了很多人把“哎,人老了,学语言好差劲”的理由,由此纷纷不惜重金把自己的才三四岁的儿女送进英语外教班、补习班,以期说一口地道流利的美语和在同辈的英语学习中出类拔萃。

其实,众人的这些观点、想法和行为是有科学依据的。

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PH)谈及二语习得的年龄问题,最早是由Lenneberg(1967)提出。

2~3岁是人开始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阶段,直到12、13岁其对语言的习得能力还是很强,但青春期后这种能力逐渐衰退,此时大脑状态已基本固定,没有获得一些语言技巧一生也就无法获得了。

根据此假设,一旦错过了2岁到青春期这一段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随着大脑侧化,学习者就不再具备自然高效的习得能力,外语学些事倍功半且难以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水平(native-like proficiency)(文秋芳,2010)。

关键期假设也受到了很多神经科学医务工作者实验研究结果的支持。

但后来大量语言学家通过对移民的二语习得研究提出了“敏感期假设”,想代替关键期假设,于是二者争议不断,但不容置疑的是,在二语习得上,年龄小的学习者在生理上教成人具有优势。

尽管如此,科学家还是断定,成年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还是具有获得二语本族语者一样的地道流利程度的可能。

其实,综观比较成人二语习得与青少年二语习得,既具有优势,也有劣势。

以下作详细阐述。

劣势:
①年龄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有证据表明,随着大脑发育逐渐成熟,大脑的两侧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功能。

智力的、
逻辑的、分析的功能渐渐被侧化到左半球,情感的功能被侧化到右半球。

侧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约从两岁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结束。

另外,在青春期之前,大脑左半球受损伤的儿童,能够把语言功能转移到右半球,“重新学习”第一语言,而且遇到极小的障碍,而成人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区受损,将不再具有二语习得的可能。

由此推断,青春期之前的这种可塑性使得儿童不仅能够学好第一语言,也能学好第二语言,而青春期之后,大脑的成熟,功能侧化的完成,使得成人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失去了生理功能上的优势,因而很难获得母语般的成熟。

②语言习得机制不同
Chomsky的理论在语言学领域一直居主导地位,他的“先天论”是对传统理论的挑战。

他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这种心理机制的根本就是形式语法系统。

儿童先天固有的语言习得机制是相同的,并且都是由一套普遍语法组成的。

不管智力因素如何,所处环境如何,都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掌握母语。

但是成人似乎没有或逐步散失了这种习得机制。

其实,成人的习得机制并没有散失,只不过输入人脑的程序发生了变化,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套母语语法系统。

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往往也要借助第一语言来完成,因此,习得者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用第二语言来思维,而是当作一种特殊的任务来完成。

从第一语言思维脱胎出来的思想或概念,必然带有第一语言的特征。

③语言习得环境的不同
儿童习得母语是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除了睡觉之外,从早到晚都在生活和游戏
中接触母语,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父母,被称为“照顾式”,并且儿童在其中将学说话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指注重内容不在意形式,以交际活动参加者的平等身份在交际中不仅学到了地道的母语,而且形成了交际能力。

而成人二语习得则是在课堂上用第二语言作不真实的交际,语言输入很多是脱离现实的,语言输入量小,且重形式不重内容。

在课堂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因此很难在课堂交际中习得目的语,走出课堂后,成人交际使用的大多是母语而不是二语,这无形中给二语操练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儿童在母语环境中习得母语的同时,也自然习得了母语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二语习得不论是在目的语环境或非目的语环境,先入为主的母语文化必然对习得中的目的语文化产生负迁移或影响。

④习得动机与需要不同
儿童习得母语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语言能帮助做事,可以满足他们自身交际的需要。


童的符号领域是从空白开始,没有参照,没有比较,没有干扰,另外,儿童的目的和动机单纯,几乎没有焦虑状态,客观世界消极、负面的刺激在他看来也是一种概念的认识,所以他对语言的吸收是无条件的,是没有主观色彩的,因而习得的过程是自然的、愉快的。

但成人学习外语的动机不是认识世界的需要,也不是社会交际的唯一需要。

母语表达方式在成人头脑中已经定型,他们已经熟悉了母语的规范,包括语法规则。

成人理性的思维会驱使他们用母语规则衡量外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母语也能帮助理解,但这种依赖思想是外语学习的最大障碍。

要克服这个障碍,没有主观有意识的学习是不行的。

⑤语言习得方式的不同
儿童对母语的习得是与其生理、心理的发育同步进行的,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跟他
们认知能力的发展,跟他们本民族文化意识的接受以及跟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的形成是同步进行的,每个因素之间相互不会发生矛盾冲突。

而成人习得第二语言则是其早已形成的母语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及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已有能力会对二语习得产生相当影响,其负迁移应该强于正迁移。

⑥习得风格差异
皮亚杰认为有两类认知手段影响知识结构的发展,一类为同化,另一类为分
化。

前者
是将新个例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原体系不做改变;后者是指新个例不符合已有的知识体系时对体系加以改变。

Bialystok强调指出,由于成人已具备成熟的知识系统,处在不断巩固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因此倾向于采用同化或延伸的手段来处理新信息。

但儿童则一直处于建立知识系统的状态,因此倾向于采用分化或创建的手段来处理新信息。

尽管有如此多的因素给成人二语习得带来困难,但成人较儿童在二语习得中有不可否认的优势。

相比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语法知识的记忆中,早期成人习得结果明显快于、由于儿童。

这是因为成人知识系统完备、逻辑分析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都明显强于儿童,能够对新语言的学习反思和更正,儿童则是靠感觉和灵感来学习,但儿童在语言学习中后期会逐渐地赶上并超过成人。

由此,对成人二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①降低学生的情感屏障。

在课堂上应尽量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和紧张感,鼓励学生多开口,不要采取纠错的方式,
充分估计到成人的面子,减少他的羞愧感,以免影响学习动机。

②注重目标语国家的文化教育,教师在传授二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
注重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灌输。

③使用母语进行教学,成人的学得较习得强,如果用二语进行“浸入式”
课堂教学,成人吸收少、效率低,且会在听不懂时打击习得自信心。

④教学内容侧重于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为主,因为他们在语言、阅读、
翻译等的学习方面能自己进行分析,掌握相关的内容规则,并灵活运
用。

结论
由于成人习得二语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在习得中怎样扬长避短、教师怎样教等问题应引起重视,才能在二语习得中突破瓶颈,使成人二语习得进入一个更合理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楼建丽.成人英语教学的困惑及对策.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94-96
∙[2] 王白英.成人学习英语的特殊性与成人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100-102
∙[3] 沙新惠.从语言习得过程看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利弊.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105-107
∙[4] 宋洁绚.成人英语学习策略探讨.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0-21
∙[5] 黄卫平;刘军.成人英语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81-83
∙[6] 杨青.成人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与教学方法.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77-78
∙[7] 高霞.年龄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72-74
∙[8] 王蓓蕾.外语学习有最佳起始年龄吗.外语界.2003.69-7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