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

关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

科技论坛
关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
王强1马军2
(1、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2、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的转变、特别是现代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公共卫生的范围和职能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四位一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特别强调要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手段越来越先进,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现在医学模式已逐渐从疾病治疗、疾病管理为核心过渡到以疾病预防和健康全过程管理为核心,由此产生的海量
数据交换需求,以及医学特有的逻辑性、
交互性、私密性等特点,都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1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公共卫生体系由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
公共卫生组织组成,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防疫)机构、
120急救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传染病及精神病防治机构等机构与组织,肩负起
医疗救治、
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个人卫生教育、早期诊治疾病等公共卫生职责。

处理公共卫生事务在各机构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往往应
用于机构内病历记录的信息采集、
保存和传输,无法实现共享与利用。

在此背景下,人们表现出强烈的信息共享需求,因为他们都是典型的需要在许多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大量信息的管理和交换的复杂案例,这种共享不仅仅是在某个区域卫生管理内的组织机构之间,还经常发生在位于不同的地区和省的健康组织机构之间。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国家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爆发的重大疫情灾害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

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加强了公共卫
生体系建设,各地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要求已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上述机制和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纽带。

随着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普及,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
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疫情、
疾病监测、卫生监督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目前,开展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采集主要数据包括: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居民死亡原因统计;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妇幼卫生、职业卫生状况监测等。

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2.1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滞后。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后,各医疗卫生机构依然面对条块分割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数出多门,信息数据采集重复,收集信息覆盖面不完整等局面,相关信息未统一录到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患者的信息资料将会同时存在于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等各类机构。

2.2数据资源利用程度低。

一方面,大量的信息资料不能够及时得到综合的整理分析,难以互联互通,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各自统计资料口径不一致,数据无法整理融通,产生了数据的不一致性,也无法形成对患者或者患者群一个整体性健康状况的描述,无法对各类疾病进行有效的追踪分析。

由于平时积累的各类数据不完善,不能形成统一视图,一旦出现重大传染性疾病,就不能从过去数据积累的规律经验中提供有效的支持。

2.3相关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后,使用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卫生事业发展的作用,有的领导对信息管理涉及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性变革有畏难情绪,不敢予以实施,对卫生信息化所带来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服务方式的彻底转变意义缺乏足够认识。

3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善建议3.1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的建设,在统
一上层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可以对卫生信息资源进行
有效整合,包括机房整合、服务器整合、网络设备整合、存储设备整
合、系统软件整合、应用系统整合,减少各基层单位的重复投资减少。

3.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进一步分析处理能力还不足,需要在现有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卫生数据网的建设能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与挖掘,通过建立统一的卫生数据相关专业库,减少数据的冗余采集与存储,通过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交换与共享,彻底消除卫生信息孤岛的存在。

3.3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增加管理手段对卫生信息网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通过综合分析,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挖掘其中新的信息,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

标准化的数据库能够给卫生行政部门带来正确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政府部门做出正确的判断。

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医疗卫生信息和数据,可以交换整合,形成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为卫生行政管理、医学科研、医疗服务及居民个人提供信息共享。

3.4现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用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展应用,加强信息服务通过对卫生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与扩展,可以为医务工作者、为公众、为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疾病预防保健专业机构以居民健康信息为依据,开展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及其变化和趋势,有效开
展医疗、
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开展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各项重点任务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正在向纵深推进,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逐步显现,涉及的利益群体更加复杂。

在这种形势下,卫生信息化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的医改工作,特别需要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和保障,既纵向到底,落实任务,掌握数据,监测医改工作进展,准确评价医改实施效果;又横向联系,共享各系统信息,统筹协调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重点工作。

应该说,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医疗科学和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有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监管能力,提高全省卫生系统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永成,武虹,孙琪.计算机在食品卫生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3).
[2]谌吉洪.刍议公共卫生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9(3).
[3]陈岩生,江源清.对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档案的认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0(5).
[4]吴静,刘远立.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架构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5).
摘要:分析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现状,结合医改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就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