汊沽港镇域经济发展态势调研与思考
在实现乡镇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寻找一条适合汊沽港镇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是事关汊沽港镇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大问题。
因此对于如何寻找这一思路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经过近年来我们对其它先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好、企业扩量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大乡镇的考察学习,结合汊沽港镇这些年的发展实际,我认为,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汊沽港镇应把握如下的发展思路:
一、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我们知道一个工业小区就是一个增长极。
目前汊沽港镇域内现有自行车王国产业园和汊沽港镇经济园两个工业园区,正在兴建的有六道口民俗产业园和苑家堡钢铝材产业园两个园区。
从过来的情况看,园区的兴建,在为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招商引资、提升经济总量等硬性平台的同时,更为该地区在扩大对外影响、提升人气等方面打出了响亮的软招牌。
例如中华自行车王国产业园在汊沽港镇的落户,本身就是对汊沽港镇综合实力的全面肯定,汊沽港的名字也随着自行车王国产业园的落成走向了全国,走向了国际,它的特殊效应是其他任何因素不能比拟的。
因此,我们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着力调整整体格局,加快园区经济发展步伐,实现汊沽港镇第二次振兴。
二、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汊沽港镇发展的根本出路。
“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
“抓
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
如我们对江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田歌纺织纺织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企业管理、专业指导、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与大力倾斜,采取“锦上添花、高岗填土”策略,使这些规模企业保持旺盛的持续发展活力。
“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
几年来我们先后成立了汊沽港镇“自行车行业协会”、“三轮车行业协会”、“殡葬用品协会”、“果蔬协会”等专业协会,极大地促进了这些新兴行业企业的发展。
“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镇政府对群众发展民营经济实行“三个不限”政策,即不限产业、不限规模、不限形式,能大则大、能小则小、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
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可以侧重五个环节:一是科学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创优发展环境,让民营经济业主动心。
二是优质服务,让民营经济业主省心。
2011年三月,汊沽港镇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这是镇党委服务全镇经济发展的又一得力举措。
该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这也是武清区第一个投入运营的乡镇级行政服务中心。
三是关心体贴,让民营经济业主舒心。
民营经济业主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镇党委尽力予以帮助。
同时做到重大节假
日镇党委主要领导必到一线慰问,举办镇域内规模企业联谊会,联络感情,增强大家庭的凝聚力。
四是诚信待人,让民营经济业主放心。
坚持“说实话、用真情、办实事”。
做到善待于人,公正规范,效率优先,急其所难,帮其所需,共谋发展,实现双赢。
五是依法保护,让民营经济业主安心。
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依靠有关组织、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及时调解,把矛盾和问题尽量化解在萌芽中。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
要结合村街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道路。
“一片一业”、“一村一产”,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经过多年发展,汊沽港镇已培养多个专业村,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镇特色工商业、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如刘道口殡葬用品工商专业村的发展带动了汊沽港、二光等村殡葬业的迅速发展;苑家堡村钢铝材专业村带动了冷家堡、小刘堡、大王堡、北柳子等村街也相继形成钢铝材专业村;胡柳子棚室葡萄的种植成功带动了西肖庄、曹场等村街棚室高效农产品种植的高潮;四街“红旗”牌久保桃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带动了全镇林果业的发展。
这些各具特色的草根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形成汊沽港镇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点。
下一步,镇党委将投入更大精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做大做强六道口“民俗产业园”和苑家堡“钢铝材产业园”两个园区经济的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汊沽港各类草根经济发展,推动全镇经济驶入快车道。
四、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加快小城镇建设我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一)高点定位,加快与市、区的对接。
我们镇党委经过调研、论证,提出了“对接武清区城市化发展大局、突破汊沽港镇传统发展思路,打造津京之间现代化新城”的城建思路,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镇区集中,加快与市区的对接融合。
聘请有关专家修编了城镇总体规划重点区域详规,形成政务区、住宅区、商业区、绿化休闲区、文化活动区等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系统完善的城镇新格局。
在发展布局上,自觉将城镇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二)突出特色,打造农民非农化的高效平台。
坚持统筹镇村发展,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突出商贸、生态和人文特色,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宜业宜居的新城区,构筑二、三产业发展的主载体,使城镇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是突出商贸特色,建宜商之城。
按照建设商业城镇的要求,实施了中心大街形象提升,环镇西路、北路大力发展商贸业,南路依托火车站发展物流业,东路建设高标准新型居住区,积极打造农民务工经商的高效平台。
二是突出生态特色,建宜业之地。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要求,依托“中华自行车王国”高标准建设“汊沽港镇工业产业园业园”(原汊沽港镇经济小区)、“六道口民俗产业园”和“苑家堡刚铝材产业园”。
在高标准做好基础实施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园区路网绿化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园区,为产业集聚发展、项目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打造全新的平台。
三是突出人本特色,建宜居之境。
坚持“以绿美城、以水秀城、以开发扩城”,先后实施了镇区外环路、和各村街主干路的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投资近千万元对七支渠进行了治理;完成了富强小区、校苑小区、裕农公寓、博惠苑小区、荷花园小区、天洋景园小区等一批城建精品工程;十八个村街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提升了城镇品位,美化了人居环境。
同时,实施镇区经常化清洁和管护,营造了整洁有序、清新怡人的人居环境。
通过营造城镇特色,吸引人气,汇聚商气,增加财气,城镇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集聚地。
(三)完善功能,着力提升小城镇集聚水平
一是抓发展,在培育产业支撑上下功夫。
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具有雄厚基础的刚铝材和殡葬产业,加大外引内扩力度,膨胀龙头企业,培育规模企业,上下产业配套,提升主导产业的规模总量、技术层次和集聚程度,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向主导产业集聚,实现集约发展。
不断扩大就业面,提高群众经济收入水平,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小
城镇发展夯实产业和人脉支撑。
二是抓经营,在筹集建设资金上下功夫。
牢固树立土地是资本的观念,花大力气盘活存量,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推进土地整治和宅基地整理,拓宽建设用地渠道。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和经营,提高民间投资效益。
三是抓投入,在增强服务功能上下功夫。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年年有动作,年年有突破。
围绕产业发展抓配套,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抓配套。
四是抓管理,在提升城镇品位上下功夫。
加强城镇精细管理,成立相应组织,对镇区的绿化和设施进行有效地维护和长期的管理;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卫生死角,美化、亮化城镇环境,提高小城镇的形象档次。
五、以人为本,不断构建汊沽港镇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汊沽港镇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关键是要在全镇上下培育和形成以加快建设“开放、生态、小康、和谐”汊沽港为己任的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拥有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导向、共同使命的坚强团队;是一个有严密组织体系、组织原则、组织纪律的坚强团队;是一个以镇党委为领导核心,全镇上下荣辱与共,由各个单位部门、十八个村街、各阶层优秀分子共同组成的坚强团队;是一个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的坚强团队。
历史和现实表明,命运共同体能催生新的理念,催生新的斗
志,催生新的创造力!当前,我镇经济社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全镇上下要以责任为链接、以和谐为内核、以发展为目的,培育坚强有力的命运共同体,同心同德推进汊沽港的发展大业。
汊沽港镇几年来发展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汊沽港镇在全区发展的大格局中有着其特有的位置和责任。
我们只有在思考中不断创新,不断实现镇域经济跳跃式发展,才会不负百姓众望,才会不辱使命。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