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中学英语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中学英语课程的历史发展


英语10
八级 英语9 英语8 英语7 英语6 七级 英语5 英语4 六级 英语3 4 4 4 2 2 2
4
4 4 4 4
2
2 2 2 2
英语2
英语1
4
4
2
2
课程目标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 资源策略 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 国家意识、国际视野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 意识和能力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

开设的课程:日语、英语、俄语、法语和德语 1911《学校系统令》: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 具运用之能力,增进见识。 1948《初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高中(1) 练习运用切于实用之普通英语;(2)就英文 诗歌、散文中增进其语文训练;(3)从英语 方面增进对西洋风俗之兴趣;(4)从语文中 认识英语国家风俗之大概;(5)从英美民族 史迹记载中,激发爱国思想及国际了解。

1977-2003
1977:恢复高考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中小 学英(俄)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 稿)》;高考英语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 总分 1983年起,高考英语成绩记入总分

1977-2003




1986年“全国中小学外语教材审定委员会”成 立,从此“一纲多本”局面开始形成 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颁布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 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从小学到高中共分 9个级别,小学毕业2级,初中毕业5级,高中 毕业7级,8、9为提高级 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七级语言技能目标——写
1.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 描述; 2.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如信函和 事物通知等; 3.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 论; 4.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 表等; 5.能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文改编短剧。

七级语言知识目标——词汇

1.理解话语中词汇表达的不同功能、意 图和态度等; 2.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 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3.学会使用约2200个左右的单词和 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4.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变化以及日常生 活中新出现的词汇。

1.能在日常交际中对一般的询问和要求做出 恰当的反应; 2.能根据熟悉的话题,稍做准备后,有条理 地作简短的发言; 3.能就一般性话题进行讨论; 4.能根据话题要求,与人交流、合作,共同 完成任务; 5.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意图。
七级语言技能目标——读

1. 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 2 . 能 理 解 文 章 主 旨 、 作 者 意 图 ; 3 .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 义 ; 4.能够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 5.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 6.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杂志; 7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 25 万词 以上。
七级目标总体描述

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 就熟悉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 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 原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 能力,如事务通知、邀请信等。能在教师的指 导下,主动参与计划、组织和实施语言实践活 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 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清楚和有 条理地表达。具有较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 能力,基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 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加强对选修课的指导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 氛围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 学习能力 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 方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我国中学英语课程的历史发展
元朝的“回回国子学” 明朝的“四夷馆” 清朝的“俄罗斯学馆”(1708) 京师同文馆(1862)、上海同文馆、广 州同文馆、台湾西学堂等外语学校 上海格致书院、杭州求实书院、广州万 木草堂等(19世纪70年代)

早期外语教学的特点
教育目的从培养专门的外语人才向培养 懂外语的复合人才转变 课程设置稳定且多样化 语言知识和翻译为主要教学内容 语法翻译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评价原则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题地位 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评价应体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特点 注重实效,合理恰当地使用评价手段 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1949-1976
1949-1956:俄语为主要外语 1957教育部制定《英语教学大纲(草 案)》 1964教育部《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 英语为第一外语;学过六年的高中毕业 生要求掌握3000个单词,能阅读浅近的 外语书报,并能进行简单的对话。

1949-1976
《1957-1958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初 中英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4课时 《关于1957-1958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的 通知》:因缺乏师资取消初中外语课 1963《中学教学计划(草案)》:初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每周7、6、6课时 1966-1976“文化大革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 验)》解读——基本理念
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高中英语课程结构
级别 必修课程 (10学分) 模块名称 九级 周学时 学分 选修课程 系列I 顺序选修课程 模块名称 英语11 周学时 4 学分 2 系列II 任意选修课程 语 言 知 识 与 技 能 类 语 言 应 用 类 欣 赏 类
七级语言技能目标—— 听

1.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 断; 2.能听懂操作性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 完成任务; 3.能听懂正常语速听力材料中对人和物的描 写、情节发展及结果; 4.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抓住要点; 5.能听懂熟悉话题的内容,识别不同语气所 表达的不同态度。
七级语言技能目标——说

《普1957-1958学年度中学教学 计划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 验)》解读——课程性质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 程。高中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 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 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 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 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 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 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