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常用创新技法
2003
2.4 用特性列举法进行电风扇创新设计
1) 分析现有的电风扇 观察待改进的电风扇,搞清其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及外观特点等 问题。 2) 对电风扇进行特性列举 名词特性 整体:落地式电风扇; 部件:电机、扇叶、网罩、立柱、底座、控制器; 材料:钢、铝合金、铸铁; 制造方法:铸造、机加工、手工装配。 形容词特性 性能:风量、转速、转角范围; 外观:圆形网罩、圆形截面立柱、圆形底座; 颜色:浅兰、米黄、象牙白。 动词特性 功能:扇风、调速、摇头、升降。 3)提出改进新设想
2003
2.4 用特性列举法进行电风扇创新设计
针对名词特性进行思考: A:扇叶能否再增加一个?即换用两头有轴的电动机,前后轴 上装相同的两个扇叶,组成“双叶电风扇”,再使电动机座 能旋转180°,从而使送风面达360°。 B:扇叶的材料是否改变?比如用檀香木制成扇叶,再在特配的 中药浸剂中加压浸泡,制成含保健元素的“保健风扇”。 C:调节风速大小和转速高低的控制按钮能否改进?改成遥控 式可不可以?能不能加上微电脑,使电风扇智能化?若能这样, “遥控风扇”、“智能风扇”便脱颖而出。 A:能否将有级调速改为无级调速?
1.3 书面集智法-- 635模式 635法模式:每次会议请6人参加,每人在卡片上默写3个
1)会议的准备。选择会议主持音,确定会议的议题,并邀请6名与会者参 加。 2)进行轮番性默写激智。主持人宣布议题(创造目标)并对与会者提出的疑 问解释后,便可开始默写激智。组织者给每人发几张卡片,每张卡片上 标上1、2、3号,在每两个设想之间留出一定空隙,好让其他人再填写新 设想。 在第一个5分钟内,要求每个人针对议题在卡片上填写3个设想,然后将 设想卡传递给右邻的与会者。在第二个5分钟内,要求每个人参考他人的 设想后,再在卡片上填写3个新的设想,这些设想可以是对自己原设想的 修正和补充,也可以对他人设想的完善,还允许将几种设想进行取长补 短式的综合,填写好后再右传给他人。这样,半小时内传递5次,可产生 108条设想。 3)筛选有价值的新设想。将各种设想进行分类整理,根据一定的评判 准则筛选出有价值的设想。
2003
2.3 希望点列举法
1. 希望点列举法的特点 2. 社会需要分析 3. 希望的鉴别 4. 希望点列举会。
2003
2.4 特性列举法
1. 事物的三种特性 最基本的方法是对将物按以下三方面进行特性分解: 名词特性——整体、部分、材料、制造方法; 形容词特性——性质; 动词特性——功能; 2.特性列举法运用程序 1) 确定创造对象并加以分析。分析了解事物现状,熟悉其基 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场合等。 2) 列举特性并进行归类整理。按名词特性、形容词特性、动 词特性的方法,进行特性列举。当特性列举到一定程度时, 应按内容重复的合并,互相矛盾的协调统一的观点进行整理。 3) 依据特性项目进行创造性思考。要充分调动创造性观察和 创造性思维的参与,针对特性的改进大胆思考。
B
C
热胀
电脑自 控
超声波
利用上表,理论上可组合出4×4×3=48种方案。
2003
3 联想类比法
3.1 联想法
联想是从一概念想到他概念,从一事物想到他事物的一 种思维方式。联想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象生动、无 穷无尽。
1)相似联想 2)接近联想 3)对比联想 4)强制联想
2003
3 联想类比法
2003
2.4 用特性列举法进行电风扇创新设计
针对形容词特性思考: A:能否将有级调速改为无级调速? B:网罩的外形是否多样化?克服清一色的圆形有无可能?椭 圆形、方形、菱形、动物造型? C:电风扇的外表涂色能否多样化?将单色变彩色,让其有个 性化特点,可能更吸引消费者。如果能采用变色材料,开发 一种“迷幻式电风扇”,也给人以新的感受。 针对动词特性思考: A:使电风扇具有驱赶蚊子的功能。 B:冷热两用扇,夏扇凉风,冬出热风。 C:消毒电风扇,能定时喷洒空气净化剂,消除空气中的有害 病毒,尤其适合大众流通场合及医院病房。 D:理疗风扇,能保健按摩,具有理疗功能。
2 系统分析法
2.1 设问探求法 2.2 缺点列举法
2.3 希望点列举法
2.4 特性列举法 2.5 形态分析法。
2003
2.1 设问探求法
从以下9个方面进行分项检核,以促使设计者探求创意: 1. 有无其他用途?现有事物还有没有新的用途?或稍加改进能扩大它的用 途? 2. 能否借用?能否借用别的经验?有无与过去相似的东西?能否模仿点什 么? 3. 能否改变?意义、颜色、活动、影响、气味、式样、形状等能否作其他 改变? 4. 能否扩大?能否增加什么?时间、频度、强度、高度、长度、厚度、附 加价值、材料能否增加?能否扩张? 5. 能否缩小?能否减少什么?再小点?浓缩?微型化?再低些?再短些? 再轻些?省略?能否分割化小?能否采取内装? 6. 能否代用?能否取而代之?其他材料?其他制造工艺?其他动力?其他 场所?其他方法? 7. 能否重新调整?可否更换条件?用其他的型号?用其他设计方案?用其 他顺序?能否调整速度?能否调整程序? 8. 能否颠倒过来?可否变换正负?颠倒方位?反向有何作用? 9. 能否组合?混成品、成套东西是否统一协调?单价、部分能否组合?目的 能否综合?主张能否综合?创造没想能否综合?
自由畅谈:与会者能突破种种思维障碍和心理约束,自由地思维,
借助与会者之间的知识互补、信息刺激和情绪鼓励,提出大量有价值 的设想。
加工粗取精的提炼工作,如果已经获得解决问题的满意答案,智力激 励会就完成了预期的目的。
2003
1 群体集智法
设想,每轮历时5分钟。
2003
1 群体集智法
1.4 函询集智法的运用程序
1) 专家选聘。此项工作是运用这一技法成败的关键。专家类型要 精博结合,一般可从部门或系统内外挑选。所选专家必须对函询活 动和主题有兴趣,乐意承担任务并能坚持始终。专家人数要根据欲 解决问题的性质、规模和要求而定,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 2) 函询调查表的编制。调查表示此法运用中的主要信息载体和通 道,其质量对结果影响很大。编制调查表要以方便专家为原则。表 上所列为题尽可能分门别类,要求明确;表要简化,便于专家理解 和填写;要确定专家应答方式;不要先入为主地诱导专家按自己的 设想作答。 3) 函询调查的组织。此阶段是实施技法的实质阶段,函询过程中 要创造条件让专家能够自由思考,独立判断。应注意搞好信息反馈 工作。为保证函询匿名的特点,只能将整理好的综合设想反馈给专 家,同时允许专家在后一轮回答中修改前一轮回答的意见或设想。 4) 设想的加工整理。对专家提出的设想在每一轮进行之后都要进 行加工整理,最后一轮结果的加工整理更需要认真进行。常需统计 分类,归纳概括,发展完善,最后评选出可供采用的新设想。 2003
2003
1 群体集智法
1.4 函询集智法
基本原理:借助信息反馈,反复征求专家书面意见 来获得新的创意。 基本作法:就某一课题选择若干名专家作为 函询调查对象,以调查表形式将问题及要求寄给专 家,限期索取书画回答。收到全部复函后,将所得 设想或建议加以概括,整理成一份综合表。然后, 将此表连同设想函询表再次寄给各位专家,使其在 别人设想的激励启发下提出新的设想或对已有设想 予以补充或修改。视情况需要,经过数轮函询,就 可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新设想。
第4章 常用创新技法-4h
创新技法是解决创新设计问题的创意艺 术,是人们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理论加以具体化 应用的技巧。 1 群体集智法
2
3 4 5
系统分析法
联想类比法 转向创新法 组合创新法
2003
1 群体集智法
1.1 智力激励法的四项原则
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智力激励法,是一种典型的群 体集智法。它是通过召开智力激励会来实施的。在智力激 励会上应贯彻四条原则: 1)自由思考原则 与会者尽可能地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 。 2)延迟评判原则 在讨论问题时不对想法和方案进行评判。 3)以量求质原则 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质量和价值的创意设想。 4)综合改善原则 听取和综合他人意见,改善修正原有想法和设想。
2003
自行车创新设计设问探求表
序号 设问项目 新概念名称 创意简要说明 将自行车改进设计,使之成为组合式多功能家用健身 器 借用机动车传动原理,使之成为自助车 改变自行车的传统形态(如采用椭圆形链轮传动), 设计出形态特殊的“太空自行车” 扩大自行车鞍座,使之舒适,必要时还可存储物品 设计各种儿童玩耍的微型自行车
2003
1 群体集智法
1.2 智力激励法运用程序
智力激励会的准备
选择会议主持人:主持人应熟悉智力激励法的基本原理和召开
智力激励会的程序及方法,有一定的织织能力。
确定会议主题: 确定参加会议人选:以5 15人为宜。人员的专业构成 要合理。大多数与会者都是对议题熟悉的行家,但并非局 限于同一专业,而是考虑全面多样的知识结构。 提前下达会议通知:
2003
2.2 缺点列举法
明确需要克服的缺点,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创造性 思考,通过改进设计去获得新的技术方案。 掌握系统列举缺点的方法: 1) 用户意见法:听取用户意见 2) 对比分析法:同类型产品的对比分析,功能、性 能、质量、价格等技术经济方面的比较 3) 开会列举法:召开缺点列举会,是充分揭露事物 缺点的有效方法
1
2
有无其他用途
能否借用
多功能保健自行车
自助自行车
3
能否改变
太空自行车
4 5 6
能否扩大 能否缩小 能否代用
新型鞍座 儿童自行车 新材料自行车
采用新型材料(如复合材料、工程塑料)代替钢材, 制作轻便型高强度自行车
设计前后轮距离可调的自行车,缩小占地空间 传统自行车只能前进,开发设计可后退的自行车,方 便使用 将小型离心泵与自行车组合成自行车水泵,方便农村 使用 设计三轮自行车,供两人同乘
7
能否重新调整 能否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