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民俗-教案
师生互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好习惯。
检查课前作业,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帮其树立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及阅读,使学生感怀感恩之心,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通过讨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对所学知识加以延伸、升华,学以致用,使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礼仪民俗
一、礼仪民俗概述
1、概念
2、形成与发展
二、礼仪民俗的主要内容
1、人生礼俗
2、交际礼俗
三、礼仪民俗与旅游开发
1、开发途径
2、案例
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12旅游班的学生知识面广、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加之本节课有大量的图片与活动问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和作业展示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从集、思、讲、用四个方面进行:集即归纳资料;思即思考问题;讲即风采展示;用即巩固延伸,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德育渗透方面,我结合威海本地特色及学生生活学习实际,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爱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感情。本节课学生的思考多、讨论多、展示多,总体效果较好。虽然是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但存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觉得自己本身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比如:如何使课堂教学语言进一步简洁流畅;如何激励学生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和风采;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让大多数学生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能够体会到竞争的快乐等。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与研究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进一步拓展课程资源,因材施教,深化教学。
2)通过小组作业展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其明白“做”的重要性;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礼俗,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2)通过学习感悟亲情、友情、爱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通过学习熟悉威海本地的礼仪民俗并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师活动】
教师补充讲解并展示图片。
【作业展示】情景模拟——成年礼
第二小组学生展示
【教师活动】知识链接
年龄称谓
【作业展示】
1、第三小组学生展示课前作业:威海婚嫁礼俗。
2、第四小组学生展示课前作业:情景模拟——婚嫁礼(要求把10种交际礼俗融入其中)
【教师活动】
总结点评
【视频欣赏】
1、古代“洗三礼”
2、《李香山人生告别仪式》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点评并把案例展示给同学们。
四、课堂小结
【美丽升华】
陶渊明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望同学们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勤奋学习,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祝福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学生认真听、仔细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上课气氛。
探求
新知
探求
新知
『40 』
分
钟
『40 』
分
钟
一、礼仪民俗概述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
1、礼仪民俗的含义。
2、礼仪民俗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回答
二、礼仪民俗的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
1、பைடு நூலகம்生礼俗的含义。
2、人生礼俗的主要内容。
【作业展示】威海寿诞礼俗。
第一小组学生展示
【教师讲解】丧葬礼俗
我国五种主要葬式。
【收获驿站】
1、常怀感恩之心
《送给儿子成年礼的信》
《致母亲的一封信》
2、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3、且行且珍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礼仪民俗与旅游的开发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及平时所见所闻,同学们认为可以如何开发礼仪民俗的旅游功能?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结合所学专业,共同探讨礼仪民俗的旅游功能的开发。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感受收获中升华感情,结束教学。
作业布置
『 2』
分
钟
个人作业:P52 练一练习题
小组作业:根据本节课及下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威海礼仪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方案。
感恩父母: 《致母亲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
教学重点
人生礼俗的主要内容与类型
教学难点
如何把礼仪民俗与当地实际及学生生活有机联系起来
教学资源
□多媒体 □计算机 □实物 □音像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 情景模拟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
过程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导入新课
『3 』
分
钟
【音乐及图片欣赏】
播放代表人生四个阶段的音乐,请学生回答不同的音乐适用于哪种情境并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
学生认真听讲,
认真做笔记。
一组学生展示课前作业。
其他同学认真听,
认真看。
填写学习任务评价表。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片,认真做笔记。
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形成问题的答案。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提问思考,布置课后作业。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礼仪民俗教案
授课章节
第四章 礼仪、信仰民俗
授课日期
2014年4月23日
授课题目
第一节 礼仪民俗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展示课
课时数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礼仪民俗的含义与形成;
2)熟悉开发礼仪民俗的旅游功能的途径;
3)掌握人生礼俗与交际礼俗的内容与类型。
能力目标
1)通过老师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