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猪技术培训

养猪技术培训

生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生猪生产的现状
1、农业发展进入瓶颈(中美、中印、中巴:农民比较)。 2、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水平的标志(长期以来,种植业占主 导,畜牧业为副业;改革开放快速发展,1989年占27.6%,2005 年33.7%,2009年35%左右;国外发达60%、70%以上,我国发达 地区50%,我市38%。) 3、养猪业地位(猪肉占肉类食品总量的60%之多,我市60%, 猪粮安天下)。 4、各级政府重视。出台扶持政策。国家:标准化小区、母 猪保险、良种补贴、疫苗等。省级:标准化小区、合作组织、 龙头企业、生态养猪。市级:养殖小区。县级:比例配套。 5、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存栏60万头,出栏90万头。规模 比重70%以上,全省领先;良种率90%以上,处全省前列。
(一)猪的主要品种
生长肥育性能:增生速度快,省饲料。生后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千克 左右。在我国,每千克配合饲料含消化能13.4兆焦、精蛋白质16%,自由采 食的条件下,从断奶至90千克阶段,日增重为70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消耗 配合饲料3千克左右。体重90千克时屠宰,屠宰率71%-73%,胴体瘦肉率60%65%。 根据国内十几个国家级或省级种猪场的统计表明,近几年从国外引入的 大白猪,其肥育性能有很大提高。肥育期的日增重可达到800-1100克,料重 比为3:1,体重100千克时屠宰的胴体瘦肉率为65%—68%。 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晚,生后5月龄的母猪出现第一次发情,情怀周期 18-22天,情怀持续期3-4天,母猪妊娠期平均115天。初产母猪产仔数9-10 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1-12头,产活仔数10头左右。60日龄断奶窝重工业133 千克,哺育率85%-95%。
(一)猪的主要品种
皮特兰猪:是目前世界上 胴体瘦肉率最高的猪种之一。 1、产地及介绍: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的布拉帮特省,是由法国的 贝叶杂交猪与英国的巴克夏猪进行回交,然后再与英国的大白猪杂交育成 的。主要特点是瘦肉率高,后驱和双肩肌肉丰满。 2、体型外貌:皮特兰猪毛色呈灰白色并带有不规则的深黑色斑点, 偶尔出现少量棕色毛。头部清秀,颜面平直,嘴大且直,双耳略微向前; 体驱呈圆柱形,腹部平行于背部,肩部肌肉丰满,背直而宽大。体长1.5~ 1.6米。
(一)猪的主要品种
汉普夏猪:
1、产地与分布:汉普夏猪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布奥尼地区,是 美国第二位普及的猪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早在1936年已引入 中国,并与江北猪(淮猪)进行杂交试验。
(一)猪的主要种
2、育成经过:到1904年才统一命名为汉普夏猪。汉普夏猪原属脂肪型, 后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改良,约经60多年时间,变成皮下脂肪薄、胴 体伸长、瘦肉多的肉用型品种。由于其皮薄,故曾被称为薄皮猪。 3、 特征和特性:汉普夏猪毛黑色,前肢白色,后肢黑色。最大特点 是在肩部和颈部接合处有一条白带围绕,包括肩胛部、前胸部和前肢,呈 一白带环,在白色与黑色边缘,由黑皮白毛形成一灰色带,故又称银带猪。 头中等大小,耳中等大小而直立,嘴较长而直,体躯较长,背腰呈弓形, 后躯臀部肌肉发达,性情活泼。 4、国内生产实践:汉普夏猪产仔数达9.78 头,母性好,体质强健, 生长快,较早熟,是较好的母本材料,在迪卡配套繁育体种,就较好的利 用了这一特性。
(一)猪的主要品种
太湖猪: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 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 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 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 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 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最多12.5对。 太湖猪杂交优势强。太湖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 最宜作杂交母体。目前太湖猪常用作长太母本(长白公猪与太湖母猪杂交的第一代 母猪)开展三元杂交。实践证明,在杂交过程中,杜长太或约长太等三元杂交组合 类型保持了亲本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由于太湖猪具有高繁殖 力,世界许多国家都引入太湖猪与其本国猪种进行杂交,以提高其本国猪种的繁殖 力。
(一)猪的主要品种
生长肥育性能: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180日龄体重可达标90千克。 在体重25-100千克阶段,平均日增重650克,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2.99 千克,在体重100千克时屠宰,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1%以上,肌肉内 脂肪含量3.1%,肉色良好。新引入的杜洛克,如台系杜洛克,在营养条件 较好的情况下,肥育期的日增量可达到800-900克,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 料2.3-2.6千克。胴体瘦肉64%-68%。 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晚。公猪一般在6-7月龄开始第一次发情(体重 90-110千克),发情周期21天左右,发情持续期2-3天,妊娠期115天左右, 初产母猪产仔数9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数10-11头。
(一)猪的主要品种
体大,毛白,少数额角皮上有小暗班,面微凹,耳中等大直立,背腰多 微弓,四肢较高,平均乳头数7对。 评价:增重快、饲料利用高、瘦肉率高、产子多、泌乳好、适应性强, 肉质一般。
(一)猪的主要品种
(2)兰德瑞斯(长白猪)。
产地和特点: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瘦肉型猪之 一。我国目前饲养的长白猪主要来自丹麦、英国、加拿大等国 家。近几年引入的长白猪,其生长速度、饲料利用效率和胴体 肉含量等性能,都比早先引入的长白猪有很大的提高。成年公 猪体重250-35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220-300千克。 体型外貌: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平伸略下耷。大 腿和整个后向躯肌肉丰满,体躯前窄后宽呈宽线型。体躯长, 有16对肋骨,全身被毛白色。
三、猪的品种与选种、选育
我国猪品种资源丰富,根据来源可分为地方品 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三大类型。根据猪胴体瘦 肉含量可分为脂肪型、肉脂型和瘦肉型三个品种。 多数地方品种属于脂肪性,多数培育品种属于肉脂 型,多数引入品种属于瘦肉型。 选择好的品种等于成功了一半。 下面讲述猪的品种。
(一)猪的主要品种
(一)猪的主要品种
白色,体呈流线型,嘴长直,耳大向前平伸,背腰特长,体躯丰满,后 腿发达,乳头数6~7对 。 评价:生长快,饲养利用率高,瘦肉率高,母猪产仔较多,泌乳性能较 好,饲养条件要求高,肉质欠佳。
(一)猪的主要品种
(3)杜洛克猪。 产地和特点: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泽等地,俗称红毛猪。 主要从美国、匈牙利、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引入,现已遍布全国。其特点; 体质健壮,抗逆性强,饲养条件比他瘦肉型猪要求低。生长速度快,饲料 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较好。在杂交利用中一般作为父本。成年 公猪体重340-45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300-390千克。 体型外貌:全身被毛呈金黄色或棕红色,色泽深浅不一。两耳不一。两耳 中等大,略向前倾,耳尖稍下垂。头小清秀,嘴短直。背腰在生长期呈平 直状态,成年后稍呈弓形。胸宽而深,后躯肌肉丰满,四肢粗壮、结实。 蹄呈黑色。樱桃红最好,可允许小黑斑,出现白毛、黑毛不纯。
二、养猪行情分析
近年来行情:2005年8月前(高价位30个月), 9月下滑,2006年1月(短暂反弹,养猪困难一年), 2007年下半年回升,2008年2-3月份(创高),2009 年下降,2010年(同2006年。养猪困难,6个月的亏 损),2011年行情好。 下步分析:7、8、9消费淡季,10月投入市场增 多,一直到2012年上半年行情好,下半年开始下滑, 不再如疫情明显。原因:散户少、从事这少,人工 工资增等。
(一)猪的主要品种
毛色棕红,可由金黄到暗棕色,樱桃红色最欢迎,(黑色斑点,黑毛或 白毛),耳中等大,耳尖下垂,四肢粗壮。 评价:生长快,饲养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体质强、适应能力强,肉质 优,产仔少,泌乳性能差,前期生产差 。
(一)猪的主要品种
长白猪: 全身被毛呈白色,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平伸略下 耷。大腿和整个后躯肌肉丰满,蹄质坚实,体躯前窄厉害呈流线型。体躯 长,有16对肋骨,全身被毛白色。乳头6~7对。 大白猪: 大约克夏猪全身皮毛白色,允许偶有少量暗黑斑点,头大小 适中,鼻面直或微凹,耳竖立,背腰平直。肢蹄健壮、前胛宽、背阔、后 躯丰满,呈长方形体型等特点。
(一)猪的主要品种
北京黑猪:兼用型,用巴克夏、约克夏、苏白 猪和河北定县黑猪杂交培育而成。 北京黑猪在很大程度上综合了国内外猪种的优 良种性,将中国猪种的耐粗饲能力、早熟多产的繁 殖优势、肉质香嫩的特点与欧美猪种体大快长、多 肉的特点揉和在一起。 北京黑猪综合了国内外猪种的优良种性,将中国猪种的耐粗饲能力、早熟多产 的繁殖优势、肉质香嫩的特点与欧美猪种体大快长、多肉的特点揉和一起。 北京黑猪被毛全黑、体形中等、结构匀称、四肢结实健壮,具有中国猪特有的 优点:初产母猪10.4头/胎,经产母猪12头/胎,7.5月龄可参加配种,90公斤胴体瘦 肉率57%以上,抗病力强,耐粗饲,抗应激,生长快,商品猪日增重650—850克,肉 料比1:2.8。
(一)猪的主要品种
湖北白猪:原产于湖北,主要分布于华中地区。 1、外貌特征 :全身被毛全白,头稍轻、直长, 两耳前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腹 小,腿臂丰满,肢蹄结实,有效乳头12个以上。 2、生产性能: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公斤,母猪体重200~250公斤。该品种具 有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优良等特点。6月龄公猪体重达90公斤, 经产母猪12头以上,以湖北白猪为母本与杜洛克和汉普夏猪杂交均有较好的配合力, 特别与杜洛克猪杂交效果明显。杂交种优势率10%,料肉比3.1~3.3:1,胴体瘦肉 率62%以上。
(一)猪的主要品种
特种野猪:
巴马香猪:
(二)猪的品种选育
依据:1.繁殖力:中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排卵数多。外国猪种性成熟 一般在180日龄以上,排卵数也较少。 2.肉质:中国地方猪种虽然脂肪多、 瘦肉少,但肉质明显优于外国猪种。 3.适应性: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 工选择过程中,地方猪种具有良好的抗寒、耐热、抗病、耐低营养和适应 粗纤维饲料的能力。 4.生长速度:在生长速度上,外国猪种明显高于中 国本地猪种。5.饲料利用率:饲料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饲养成本的 高低。中国地方猪种民猪、金华猪、太湖猪平均料肉比为3.5:1,外国猪种 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猪的平均料肉比为3:1。外国猪种的饲料利用 率高,可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6.瘦肉率:外国猪种的胴体瘦肉率 高于中国地方猪种,外国猪瘦肉率达55%以上,我国地方猪胴体瘦肉率在 45%以下。 同时要考虑到:养殖场自身饲养条件和种猪的饲养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