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常规要求
一、教学计划制定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由教务处根据上级要求与学校情况每学期制定并及时公布。
2、教研组教学计划制订。
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情况拟订,拟订后经教研组集体讨论后定稿,开学一月内交学校教务处。
3、备课组教学进度得制定。
由备课组长按照课程标准、本学期得教材,结合本校得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制订本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应具体到每周得安排,包括授课进度、训练计划等,并经教研组长审核通过,开学一月内交教务处。
二、教师备课
1、备课要求
教师要通过备课程标准、备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作业,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2、集体备课
(1)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要求做到定时、定点。
开学两周内将备课组得活动时间与地点上报到教务处。
(2)备课组要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要有详细活动记录)。
(3)备课组内应统一进度、难度、要求,所有印发得作业、练习、测试都必须年级统一、
3、编写教案
(1)教师必须编写教案,教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复习课、实验课、活动课、作文课、讲评课、辅导课等均需编写教案。
(2)任教不满五年得教师及初次教授现用教材得教师必须写详案,学期结束交教务处检查。
(3)教案得内容一般应具备课题、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课后要补写教学后记。
三、上课
1、教师上课要注意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脉络清晰、教学方法得当,并适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2、教学行为规范。
(1)上课要有教案与必备得教学媒体及教学用具。
(2)按时上下课。
上课及下课时师生应互相起立问候。
(3)教学中要讲普通话,不允许有侮辱、歧视学生得语言与行为,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不讲与上课无关得话题。
(4)上课要求采用站姿,教学仪态要端庄、大方、亲切、得体。
(5)上课期间要关闭所带通讯工具、
(6)板书、绘图、实验操作要规范。
不写错别字与不规范得字。
3、课表管理
(1)教师须按教务处排定得课表上课。
(2)如需调课,需提前填写调课申请单,说明调课理由。
一周以内得调课需经教务处同意,一周以上得调课需经校长室批准。
(3)教师如因工作或私人原因需要对下一学期学校排课提出要求,应于排课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交校长室审批、
四、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
1、课内外作业得设计要遵循“精、活”得原则,既要加强“双基"得训练,又要注重能力得培养。
2、作业布置要适量,同级同科对作业既要有统一得要求,又要有分层要求、
3、备课组内作业批改要求应统一,批改要认真、及时。
4、要重视作业得讲评。
要对学生得作业了解全面,掌握典型,及时评讲、
五、实验指导
1、教师必须认真作好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完成得各项实验,演示实验必须做到直观、安全、可靠,不能以讲实验,画实验,瞧挂图代替做实验、
2、教师要协助实验员对实验器材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3、实验前应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实验得目得、内容、要求与有关注意事项,
4、实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做好现场指导与课堂组织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得困难与问题。
5、认真布置、指导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及时收取、批改、发还实验报告、
六、学生辅导
1、对学习有困难得学生要热情帮助;对成绩优秀、学有余力或有特长得学生要注意加强指导,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得条件、
2、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有目标、有计划得在各年级开展学科竞赛辅导与知识讲座、兴趣讲座等。
3、各备课组要根据年级组得统一安排,根据本年级教学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完成辅导工作。
七、考试(测验)
1、每学期高一高二年级组织期中、期末考试,高三年级组织期中、期末考试与月考。
期中、期末考试与月考由教务处组织实施,由各教研组组织命题,试卷由教研组长最终审核,该试卷与三年内公开过得试卷整卷得重复率不得超过30%、
2、各种考试(测验)要加强针对性,试卷必须根据当前教学得实际、学生得学习情况命题,尽量不使用现成试卷。
3、每个单元(章节)应进行阶段性检测,由备课组组织实施、
4、、认真做好试卷批改工作。
试卷批改应采用“流水批阅"得方法。
试卷批改应抓紧时间及早完成。
5、备课组教师必须准时、全程参加校级以上得统一阅卷工作。
6、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与试卷讲评工作。
7、考试成绩修正应备课组统一以书面形式向教导处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进行。
八、教学研究
1、公开课。
工作未满三年得教师每学年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公开课后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必须组织评课、议课,并将相关材料交教务处,并填入个人业务档案。
2、听课。
每学年所有任课教师听课不少于8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要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换意见、
3、教学反思。
全体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实际,从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等方面展开教学反思、
4、专题研究。
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要有研究专题,研究专题要以教学为中心,要切合教学实际,有利于教学质量得提高,并形成质量较高得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