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各朝代主要事件列表

中国各朝代主要事件列表

汉字与书法
商朝:
甲骨文、
商周:
金文
秦:小篆(官)、 隶书
魏晋南北朝:
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代表:王羲之 )
唐朝:注重法度和风格,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1、宗教尤其是佛教盛行,孕育出石窟艺术。
2、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出现了王羲之等书法大家。东晋顾恺之的绘画讲究“以形写神”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3、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1、佛、儒、道三家思想均发展,儒家受挑战。
2、科技发达,雕版印刷术和火药技术出现。
农业经营
方式
春秋:自耕农经营;战国:租佃经营产生
汉代:租佃经营比较普遍
宋代:开始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国
冶炼业
青铜时代(商周铸造技艺已臻于成熟)
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发明了冶炼生铁和块炼钢的技术
汉代开始用煤冶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3、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小说,出现了四大名著,更能适于市民生活需要。书法、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戏剧繁荣,“国粹”京剧出现并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色彩。
思想(儒家
春秋时期:产生(孔子)
战国:初步发展,但受冷落(孟子、荀子)
1、秦统一文字并“焚书坑儒”
2、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治国思想由法家到儒家转变,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秦汉科技发达,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传到西方,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是汉代的典型成就。
4、汉代在文学上出现了新的文体---汉赋
1、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
2、清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中央
制度
内服外服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中书省)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
地方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推恩令、刺史
宋:知州、通判、转运使
造纸术: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
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
唐代:僧一行创制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仪
,确定恒星位置;测出子午线长度。
印刷术:现存最早的是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火药:唐代发明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明代:出现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出现粉彩和珐琅彩
经营形态
西周:官营手工业产生
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兴起
明代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经济
(商业)
城市
唐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受政府直接管理与控制;市与民居分离;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商业发达,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同时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汴京、元代大都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
3、北宋已普遍用煤冶铁,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宋代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兴起了许多工商业市镇;
南宋末年,我国开始使用焦炭冶铁。
明朝流行使用焦炭冶铁
经济(手工业)
丝织业
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西周以后,丝织工艺发展突飞猛进
汉代丝绸不断
外销,享有丝国的美誉
唐代出现的缂丝技术
棉织业
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中国各朝代主要事件列表
原始
社会

(前2070~前1600)

(前1600~前1046)
西周
(前1046~前771年)
春秋战国
(前770~前256)

(前221~前206)

(前206~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9)
隋唐
(581~907)
五代
十国
(907~960)
宋元
(960~1368)
明清
3、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成就突出,出现了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名家、吴道子等绘画大师。
唐文化泽被深远,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时步,是“中华文化圈”的源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宋代的哲学主要是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教育事业发达,学校制度完备,书院兴起,对人才的培养起了良好的作用。
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纺织业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1、秦朝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
2、汉代牛耕普及,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精耕细作技术发展。
3、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丝国”称号。
4、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丝绸之路开通。但商业受重农抑商政策等影响管理严格。
1、北方动荡不安,经济破坏严重;南方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2、北魏均田制;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白瓷。
封建经济繁荣。
1、隋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1、政局上由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
2、制度上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宋代设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削弱地方官的权力,解决了地方分裂问题,但宋朝却成为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元代实行一省制,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大变革。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以及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外贸也逐渐萎缩,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生产工具
石器、耒耜
石器、
青铜农具
铁器牛耕
西汉:
犁壁
唐:曲辕犁
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春秋:芍陂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漕渠、白渠
1、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
2、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实行推恩令,逐渐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3、汉代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
4、出现“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两大盛世。
1、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王朝更替频繁,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
2、隋唐沿用均田制,后来土地兼并使均田制无法维持。唐朝农业上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
3、手工业方面,缂丝技术推动了丝织业的发展;制瓷技术进步,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4、唐代商业繁荣,交通便利,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但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1、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1、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2、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
制瓷业
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时期:烧制出白瓷
唐代: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大量出口。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开始彩瓷生产时期,出现青花和釉里红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特点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
1、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局面。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创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发展,成为蔚然大宗。
2、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3、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儒家思想遭受批判,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否定君主专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但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宋明理学),并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2、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处于总结阶段,出现了《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但这些科技成就未能向近代科技转变。
秦朝:遭到打击(焚书坑儒)
西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
出现危机
宋明:新发展,理学是儒学主流
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科技
商朝:有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
春秋:有世界最早的慧星、哈雷慧星的记录。(2)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战国:(1)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2)有世界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宋代:突破坊市制;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明清: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对外贸易
兴起:汉(开通了两条丝绸之路)
发展:唐(两条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