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PPT课件

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PPT课件


Ux Rg
N A B C Ir
Rr
单相触电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电流经过人体与其他两 相的对地阻抗Z而形成回 路,通过人体的电流Ir 取决于电压、人体电阻 和导线对地绝缘阻抗。 如U果x 导线对地绝缘较好, 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较 小。
Z
9
两相触电 Ir=U/Rr
(U—线电压) 当发生两相触电
在20米内,人体两脚之间(0.8米)电 位差形成跨步电压—跨步触电。
“安规”规定,发生接地后,室内不得接 近故障点4米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米 以内;对地进电位入%时必须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
100
后果,跨步电压 流过人体两腿 人体 两腿抽筋倒地 电流流过人体重要器官2 秒50可能死亡。
距离m
采用了外壳接地后,接地短路 电流将同时延着接地体和人体 与电网对地绝缘阻抗形成两条 通路。
Ir/Id=Rd/Rr
Rd越小,流过人体电流越小, 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主要决定于 接地保护Rr的大小。
一般使Rd<4欧姆,就可以避免 人体触电,起到保护作用。
Id Rd
Rr Ir
中性点直接接地(常见方 式)
心脏停止跳动,昏迷,可 能致命
名称 感知 电流
摆脱 电流
致命 电流
定义 有感觉的最
小电流
能够自主地 摆脱电源的 最大电流
在较短时间 内危及生命 的最小电流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工 1.1 0.7 频
直 5.2 3.5 流
工 16 频


30~50

直 1300(0.3s)

50(3s)
不同条件下人体电阻
接触电压 V
10 25 50 100 250
皮肤干燥
7000 5000 4000 3000 1500
人体电阻Ω
皮肤潮湿
皮肤湿润
3500
1200
2500
1000
2000
875
1500
770
1000
650
皮肤浸入水中 600 500 440 375 325
5
• 通电时间长短
触电电流大小与触电时间的乘积(称为电击能量)来反映触电的危害程度,
1、基本概念: 接地装置:接地、接地体、接地线;电气地、对地电压;
接地电阻;零线、接零;接地短路、接地短路电流。 2、保护接地 为防止人身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将电气设
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连接,称为 保护接地。 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电网。
12
中性点不接地
如不采用外壳接地,设备外壳 长期带电,对地电压接近相电 压。系统漏电流将全部流过人 体,造成触电事故。
如不采用外壳接地,通过人体 电流为:Ir=Ux/(Rr+Ro)
如人体电阻按1000欧姆计,中 性点接地电阻<4欧姆,流过人 体电流为接近220mA,非常危险。
采用了外壳接地后,接地短路 电流约为: Id=220/(4+4)=27.5A不足以使 保护动作(Rr<<Rd和Ro);
根据电压分布,近似求得作用 于人体电压为110V,流过人体 电流近似为110mA。
重复接地
15
•保护接零装置的具体要求
采用重复接地,当零线断线后,保护接零设备就成为保护接地设备。 零线上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断路器,防止断开后设备出现相电压引起
触电。 为保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使任一点短路的短路电流均大于保护熔断
器额定电流的4倍,大于断路器保护整定电流的1.5倍。 在同一低压电网中(如同一变压器供电电网),不允许将一部分设备
电气安全知识讲座
电气安全措施
1
一、电气安全措施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安全电流、电压规范 人体触电方式 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
措施 电气灭火知识 适用规程
2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击:电流流过人体内部对内部组织的伤害。
√心室颤动—血液循环停止、神经中枢—遏止呼吸、 胸肌收缩—窒息,最危险的伤害!
16
4、工作接地
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为保证电气设备安全可靠工作,即运行 需要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通常为中性点)直接或通过特殊设 备(如消弧线圈、电抗、电阻)的接地。
作用: 1、满足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特殊需要,如防止高压电压串入低压 系统; 2、降低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减少电气设备制造成 本和节省投资。如110kV以上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 3、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 4、迅速切断电源。
一般来说,RDC的功能是提供间接接触保护(即指由于人体接触了因 绝缘失效而触电的保护措施)。只有当RCD的剩余动作电流IΔn≤30mA、 其动作时间≤0.1s,且其他直接接触保护方法失效时,RCD也可以提供 直接接触保护,即对人体直接接触电气设备或线路的带电部分造成的电 击危险进行补充保护。
德国科学家柯宾认为如果流过人体的电流很大,即使通电时间很短,也 可能出现危险。反之,如果电流很小,通电时间稍长,也不一定会出现 危险。也就是说,电击的危险程度是与电流和时间的乘积有关,即: I×T=50mA.s(有效值)。
即:Ia+Ib+Ic+Id=0
相线和零线全部穿入环形 互感器
正常时互感器中总磁通为
0
YA
发生触电和漏电时,一部
R
分漏电流经大地回到电源
中性点,破坏了互感器中
电流平衡,并感应出二次
电流,使电流继电器动作,
切除电源。
H Q
J I QA TA
19
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器RCD)补充资料:
为了充分保证人身安全,对柯宾提出的理论进行了修正,考虑了适当的 安全系数,即I×T=30mA.s(有效值)。
为了保证在未达到规定动作值时不动作,IEC将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IΔn0 定为1/2或略大于1/2额定剩余动作电流。
有人从安全角度认为IΔn选得越小越好,但任何供电回路和用电设备都具 有正常的泄漏电流,如果IΔn太小,接近泄漏电流,RCD可能经常误动, 回路无法正常工作。
对地电压(%) 100
电位分布 20m
接触电压
在安装接地网时,应考
虑一个车间、一个变电
站和生产装置的所有设
距离(m) 备均设接地体,或在地 面下埋设接地网,这是
防止接触电压触电的有
效措施。
11
•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
人体触电一般是由于人体靠近或接触电气设备带电部分 和人体触及正常不带电而绝缘损坏时外壳或金属构架带 电。
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TN-S,TN-C)。当采用保 护接零时,除电源中性点必须采用工作接地外,零线要在 规定的地点采取重复接地。
采用保护接零方式,设备发生外壳漏电,接地短路电流通 过该相和零线构成回路,由于零线阻抗很小,短路电流很 大,使低压断路器或继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
Id
工作接地
4
•人体电阻
一般认为人体电阻为1000~2000欧姆(不计皮肤角质层电阻) 与电压的关系
接触电压V 12.5 31.3 62.5 125 220 250 380 500 1000
人体电阻Ω 16500 11000 6240 3530 2222 2000 1417 1130 640
流过电流mA 0.8 2.84 10 35.2 99 125 268 443
一般超过50mA.s(毫安.秒)时人就有生命危险。
允许电流mA
50
100
200
500
1000
持续时间s
5.4
1.35
0.35
0.054
0.0135
• 电流频率
一般来说,50~60Hz工频交流电对人体伤害最为严重。
电流频率
10~25 50
50~100
危害程度
有50%的死亡率 有95%的死亡率 有45%的死亡率
实际使用采取附设接地网来降 低人体接触电压!
外壳不接地危险,接地又不够 完善
Id
Rr
Ro
Ir
13
中性点直接接地短路电流精确计算
Ux
Id
Ux
Rr
Rd 0 Ro
Rd
Rr Ur Rd
Rd
14
3、保护接零 为防止人身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将电气设备
的金属外壳与电网的零线相连接,称为保护接零。
安全电压等级:42、36、24、12、6V,超过24V时应有安全措施。
应用: 安全电压(交流有效值)
选用举例
额定值
空载上限值
42
50
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使用的移动工具
36
43
在矿井、多导电粉尘等
24
26
可供某些人体可能偶然触及带电体的设
12
15
备选用。潮湿、塔罐灯场所的行灯。
6
8
8
3.人体触电方式
时,如线电压为 380V,则流过人 体的电流高达 268mA,只要经 过0.186s就可能 致人于死地。 (50mA.s) 但一般发生的几 率较小。
Ir
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或线路一相落地时, 故障电流就会从接地点向四周扩散,形成 电压梯度。
离接地点越近,电位越高,电位梯度越 高;离接地点20米外,电位近似为0。
√高压电击穿空气—人体通过电流、低压单相、两相 触电、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触电等情况
电伤:灼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
√灼伤:电流热效应产生的电伤,电弧对皮肤烧伤。 √电烙印:电流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产生的电伤,直
接接触、有明显边缘的肿块、皮肤硬化。 √皮肤金属化:电弧下金属高温熔化、蒸发并飞溅渗
透到皮肤表层造成的电伤,皮肤粗糙硬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