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柏拉图去做了。
许久之后,他却空着双手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么空手回来了?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么都没有摘到。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又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树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结实的树回来好放在屋子里做圣诞树,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砍一次。
于是柏拉图去做了。
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最高大粗壮却也不算赖的树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么只砍了这样一棵树回来?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的时候,看到过几棵非常好的树,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麦穗的教训,看到这棵树还不错,就选它了,我怕我不选它,就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而空手而归,尽管它并不是我碰见的最棒的一棵。
这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婚姻。
还有一次,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柏拉图去做了。
许久之后,他捧着一朵比较美丽的花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并认定了它是最美丽的,而且,当我后来又看见很多很美丽的花的时候,我依然坚持着我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再动摇。
所以我把最美丽的花摘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幸福。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柏拉图回答老师: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不就是最好看的花吗?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
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
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
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
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柏拉图式爱情【百度百科名片】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
爱情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柱,是浪漫温馨的温柔,甜蜜快乐的幸福。
哲学界对爱情的定义是理性的,所以它包容了如:道德、责任、义务等等这些充满人类理性光芒的社会化的衍生物,而把繁殖的欲望降为最低的需要。
但哲学家的爱情与情感生活一般是不美满幸福,不少哲学家甚至于是情愿单身。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理想式的爱情观;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
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
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
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
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而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b汗)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
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
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哪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
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
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你。
在西方哲学史和文化史上,柏拉图是一位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的老师是苏格拉底,学生是亚里士多德。
这三个人对西方的文明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理想式爱情观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
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
也许这种不求回报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
最终,也只能是两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留下回忆中最为美好的片段当作永恒!纯精神爱情观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纯精神的爱情观。
追求心灵的沟通。
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美幻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
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强于兽性。
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
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男女平等爱情观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的双方是自愿、绝不勉强的,即无怨无悔地爱你所喜爱的人。
在观念世界里,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
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正等待寻找着你。
“雨中站岗”、“每日一花”那是种浪费奢侈。
要知道爱情在培育发展过程中,男女双方都是平等的。
完美爱情观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完美的爱情观。
感情的事没有谁对谁错。
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
在你的意念里,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生动而又完美的他(她),他(她)对你而言是毫无瑕疵、唯一永恒的。
也许他(她)不会出现在现实,但永远存活在你的心底。
自由的爱情观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自由的爱情观。
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茁壮的成长。
爱,不是牺牲,不是占有;爱,是一种成全。
拥有爱情的时候,要让对方自由;失去爱情的时候,更要让对方自由。
爱就像风筝一样,你要给它飞翔自由,也要懂得适时把它拉回来。
没有自由的爱情,也会慢慢趋向自然死亡。
爱需要自由,正如同爱也需要呼吸是一样的。
距离和神秘感,才是维系爱情温度的好方法。
关于柏拉图爱情的讨论那么,究竟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
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
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
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
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
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
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
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
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
爱情,无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风风雨雨,一同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