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生态学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生态学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生态 学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第一章环境与环境 生态学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生态学
第一节 环境
一、环境及其分类
1. 环境
周围的一切事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人类环境 “以人为中心的客观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
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野生 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 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二战以后,科技、工业生产迅速发展,
尤其是石油工业的崛起,工业分布过于 集中,城市人口过于密集,环境污染由 局部扩大到区域,不断出现震惊世界的 公害事件。
20世纪30—60年代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
伦 敦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8日,素有“雾都” 之称的英国伦敦,几乎全部为浓雾覆盖, 许多人患起呼吸系统病,在短短的四天 时间里,有4000多人相继死亡。此后 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
(1)第一类环境问题
第一类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分两 类:
一是指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如火山爆发、 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自然 灾害;
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 的因素,如某些地方发生(地 方病)。
四川地震
四川地震
住的环境)
地理环境:由人类生存、生活所必需的水、土壤、大 气生物等环境因子组成。
地质环境:地表之下的岩石圈(矿产)
星际环境: 由广阔的空间和存在于其中的各种天体以 及弥漫物质组成的。
二、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的发展
1. 环境问题及其发展
由于环境受破坏而引起的后果,或者引 起破坏的原因。 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1995年6月2日,我国 上海市也发生了“光化学烟 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
水俣事件
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 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 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 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 不久后,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轻 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 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 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 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 而被叫做“水俣病”。 1991年,日本环境 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为2248人,其中1004人死 亡。
第四阶段: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 世纪80年代初至今)
一类:是全球性大气污染如全球变暖、臭 氧层耗损、酸雨。
二类: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如森林被毁、淡 水短缺、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漠化、野 生物种锐减、危险物扩散。
三类:突发性的严重污染影响范围广,地 球环境危害、威胁人类生存发展、阻碍经济 发展。
危害: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增加,气候异常,物种消失,
温室效应加剧。
⑷土地严重荒漠化
世界:
“刀耕火种”,“反复弃耕”导致土壤破坏,出 现水土流失,使沃土变成了不毛之地
第二阶段:环境问题的恶化阶段(工业革 命到上世纪50年代)
以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是生 产力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提高劳动生产 力,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也带 来了新的环境问题。
第三阶段: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 世纪50~80年代)
2 .环境的分类
按环境的要素分为
自然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 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 因素的总和。 人为环境: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各种事物
2 .环境的分类
按环境范围分类:
院落环境:基本环境单位 聚落环境: 村落环境:农村人口聚居的地方 (人类居 城市环境: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
21世纪的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⑴人口膨胀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 世界:
60亿(1999.10.12) → 90亿(2050); 每年净增人口6000万。
中国: 12.95亿(2000.11.1); 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
⑵能源危机
世界:
➢三大化石能源目前占全球使用能源总量的90%; ➢发达国家消耗量每5-10年翻一翻,2050年基本耗竭。
1979年3月,美国宾西法尼亚三哩 岛核电站反应堆元件受损,放射性 裂变物质泄漏,使周围50英里以内 约200万人口陷入危险之中。人们 停工停课,纷纷撤离,一片混乱。
1976年7月意大利塞维索一 家化工厂爆炸,剧毒化学品 二恶英扩散,使许多人中毒。 事隔多年后,当地居民的畸 形儿出生率大为增加。
深受痛痛病折 磨的人
痛痛病的发病过程图
骨痛病事件 (富山事件)
1955~1972年 日本 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锌、 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 铬废水污染了神通川 水体,两岸居民利用 河水灌溉农田,使稻 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 毒,1963年至1979年 3 月共有患者130人, 其中死亡81人。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印度洋海啸
印 度 洋 海 啸 中 的 伤 亡
(2)第二环境问题
人类的生产、生活等人为因素所引起的
A 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环境承载力, 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生 态的破坏如 ①森林植被破坏;②沙漠化;③土壤 侵蚀;④环境地质问题(人工爆破、地下核试验、采 空区塌陷等);⑤生物物种的消灭。
中国:
➢总储量在世界距第三位; ➢人均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煤炭只能开采80年,石油只能开采20年,天然气只能开采 30年。
⑶森林面积锐减
世界:
➢1950年以来全世界的森林已损失过半; ➢每年的造林面积仅为砍伐面积的1/10左右。
中国:
➢“九五”期末森林覆盖率16.55%,世界平均水平为25%; ➢人均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B 人口激增、城市化、工农业调整发展引起——环 境的污染和破坏如 ①大气区域性污染;②水源与 江河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土地污染(废弃物);⑤ 全球性污染
环境问题的发展
第一阶段: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人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主要是利用环境而 很少有意识地去改造环境,当时人还是自然界的奴隶, 对自然界的作用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