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战略
• 2、高速增长战略 • (1)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要 赶上先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现代 化,必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 因此,许多国家把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经济 发展的战略目标。 • (2)GDP的增长速度是主要的增长指标 • (3)有积极意义,但问题也很多
• • • •
3、经济发展战略(基本需求战略) (1)增长与发展的区别 A经济增长—总量的增长 B经济发展—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规定。即除经济增 长外,还有经济结构的变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配 状况的改善。 • C两者关系—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 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 D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Dennis Goulet 认为,发展至 少有三个基本内容:生存—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自尊— 把人当人看待,而不是为了他人的目的当工具使用;自 由—把人从异化的物质生活条件及种种惯例和教条注意信 仰的社会奴役下解放出来,使社会及其成员选择范围扩大; 思想表达自由及参加公共事物的政治自由。
• 2、规划的“理想模式”的内涵 • 区域规划应该提出长期的、可操作性的总 体目标,但这个目标或多或少带有“乌托 邦”意味,是一种“理想模式”。 • “理想模式”就好像一幅图画,从图画中 能反映出事实情况,前景和背景,清楚的 轮廓和某种含义。
• 二、目标体系 • 区域规划中区域发展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 和具体目标两大类。 • 总体目标—是区域发展战略方案的高度概 括,一般只用1-2个具体指标,加上适当的 描述来表达。 • 具体目标—是一系列指标体系,它要以总 体目标为依据,又是总体1、总体环境(大环境) • (1)审时度势,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总趋 势 • (2)了解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自觉接受 全国或高层次区域发展战略的约束 • (3)了解周边地区情况,分析区域与周边 地区的关系
• • • • • •
2、产业环境 (1)产业结构分析 (2)生产状况分析 (3)产品状况分析 (4)产品市场状况分析 (5)产品生产环境分析
• • • • •
3、SWOT分析 (1) S—Strengths (2) W--Weaknesses (3) O--Opportunities (4) T—Threats
• 讨论案例—— • 陕北煤炭资源开发的SWOT 分析
• 4、经营组合分析
第四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 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 1、自主发展模式 • (1)理论依据—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出现是 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同时期出现的事物。 落后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不平衡 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殖民体制的结果。 • (2)理论主张—落后是卫星国依附宗主国而造成 的。落后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就要摆脱殖民控 制,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 (3)特点—触及社会制度问题,提出各地区要自 主发展,取消附庸的依附关系,革命性较强,故 又称“激进派战略”。
第二节 区域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
• 区域发展方向和区域发展战略目标是统一 的。发展方向通常是定性描述,而发展目 标除了有定性描述外,还有定量的规定 •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 研究的核心部分。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基本 上是围绕着发展方向、战略目标来展开的。 方向是否正确,目标是否合理,是决定该 战略的价值和能否实现的关键
• 二、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 1.平衡发展战略 • (1)规划中的平衡一般指地区之间的经济 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人均国民收入等经 济发展指标处于大体相当的状态。 • (2)曾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的原 则之一。 • (3)实践表明,平衡发展与经济效益很难 统一。
•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A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战略思想的 集中反映,一般表示战略期限内的发展方向和和 希望达到的最佳状态。 • #目标要适中,既要有难度,又要有竞争性并现实 可行。 • #制定目标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各时期、各部门目标要相互衔接。 • #突出重点,不包罗万象。
• • • • • • •
(2)区域优势的构成 A区位优势 B资源优势 C技术优势 D产业优势 E制度优势 在战略抉择中,既要能识别区域的优势和 劣势,尽可能扬长避短,又要了解优势劣 势转化的条件,以扬长补短
• 3、区域容量 • (1)环境容量—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水、 土、矿藏等自然资源和空间资源的人口承 载力是有限的。 • (2)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指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投资水平下持续 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 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它主要由两方面 决定:一是土地生产潜力;二是营养水平 和人口数量
•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服务业为代表的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部门成为主导部 门。居民追求时尚个性,消费呈现出多样 性和多变性,人类社会不再只以物质产量 的多少来衡量社会的成就,而以包括以劳 务形式、环境状况、自我实现的程度所反 映的“生活质量”的高低程度
• 2、区域的优势和劣势 • (1)分析方法—区内比较和区际比较 • A区内比较—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内在因素, 即各种资源、各种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 以明确那些是区域发展的优势,那些是限制因素。 • B区际比较—区域与区域之间比较,最容易表现 出强势和劣势。在一区域分析中如果认为那方面 是区域发展的优势时,应将这种条件和临近区域 或全国其它区域进行比较,只有当该区域的这种 条件比其他区域更有利,优势更明显,或在比较 中排位仍处于前列时,才能算做真正的优势。
• 一、区域发展的理想模式 • 1、目标确定的争论—两种观点 • 观点1:社会实践应当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因此 应当在规划中制定终极目标。理论依据是历史唯 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找到了这 种规律性,也就把握了区域发展的方向,所以应 制定具体的规划目标。 • 观点2:规划应面向实际问题,不应把宏观发展的 最终目标的实现作为区域规划的任务,而是应注 意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论依据:从根本上看,人 的认识是不完全的。面对一个复杂的世界,要在 判断目标正确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最终目标是不 可能的。 • 世界上多数国家接受后一种观点。
第三章 区域发展战略
交通工程教研室 陈大鹏
第一节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 一、战略(Strategy)的概念 • 战略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 • 战略研究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 层次性的特征。
• 二、区域发展战略 • (1)概念—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 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 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 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 (2)内容—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既有经济发展战 略,又有空间发展战略。
• • • • • •
平均指标 1.人均GDP 2.人均纯收入 3.人均财政收入 4.人均。。。 。。。。。。。。。。。。。。。
• • • • • •
相对指标 1.GDP增长速度 2.人口自然增长率 3.产业结构 4.城镇化水平 5.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总产值/资本 资料工业总产值 • 6.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消费总支出×100 %
• 综合指标:一系列单一指标构成的指标体 系 • 讨论——为陕西省区域发展设计一套指标 体系
第三节 战略抉择
• 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 • 1、区域地位 • (1)概念—区域地位是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 同一层次区域中的排序、重要性,及所起的作用 和影响。 • (2)评价区域地位的目的—明确区域在地域分工 中所处的位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能起的作用和 适宜扮演的角色。 • (3)明确规划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确定区 域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经济结构和近期战略重 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 罗斯托(W.W. ROSTOW),美国经济学家 在其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非 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 划分为六个成长阶段
• (1)传统社会阶段—没有现代科技,资源 过多地配置在农业,家族和氏族在社会组 织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力水平很低,人均 收入仅够维持生存。牛顿学说以前属于这 个阶段。 • (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从传统社会阶 段向起飞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
• 具体目标的设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 1、经济目标 • (1)经济总量指标:如社会总产值、国民 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 • (2)经济效率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主要物资消耗定额等。 • (3)经济结构指标: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 例、就业比
• 2、社会目标 • (1)人口总量指标 • (2)人口构成指标:城乡结构、就业结构、 文化结构等。 • (3)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如人均居住 面积、人均食物消费量、人均寿命、每万 人平均医生数量、婴儿成活率等。 • (4)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指标:教育普 及程度、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大学生数量、 每万人拥有各类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
• (3)起飞阶段—障碍经济增长的问题得到 解决,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农业 劳动力进入城市,人均收入大大提高。罗 斯托认为,一个区域一旦实现起飞,经济 就可以“自动持续成长”。
• (4)向成熟推进阶段—新的主导部门逐步 建立,代替旧的主导部门。铁路建筑、钢 铁工业、及大量使用钢铁的通用机械、采 矿设备、化工设备、电力工业和造船工业 等部门的发展是一国经济“成熟”的标志 • (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工业高度发达, 经济的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生产。 (汽车工业部门空前繁荣)
• B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 务,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 否达到的重大的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 • #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 #是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 • #是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 #是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 局面的关键因素。
• C战略方针—是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的策略、 总的原则,是规范地区发展行动的指南 • D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 是实施战略的手段。指定战略措施就是要 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进一步 具体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