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课件
菌的平均数,再按公式求出每毫升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数。
(3)计数公式: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
400×10 000×稀释倍数。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归纳提炼
本 课
要使平板菌落计数法准确,需要掌握的关键步骤有:
栏 目
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容易被杂菌污染;稀释液要
开 关
充分混匀,吸量准确,否则结果不准确;多做几个
解析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样品中活菌数目进行统计,只
是一种估测,根据此方法的实验过程可知,在某一稀释度
下涂布的平板菌体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不是绝对均匀,
所以取若干个平板菌落数量的平均值比较接近样品中菌体
数的真实值。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2.下列不属于菌种记数方法的是
A.平板划线法
本
课
B.稀释涂布平板法
开 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自我检测区
第3课时
4.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
( B)
本
A.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课 栏
B.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鉴定
目 C.作细菌的营养成分
开
关 D.如指示剂变蓝就能准确地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解析 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用选择培养基即可,不需
涂布平板法同样计数。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2.计算方法
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的计算方法
是 (平均菌落数÷取样接种量)×稀释倍数 。
本 课
3.优缺点
栏 目
(1)优点:能测出样品的 活菌 数,可用于微生物的选种、
开 关
_育__种___、分离纯化等方面。
(2)缺点:操作烦琐、时间较长、测定值常受各种因素的影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__________,理由是
目 开
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
关 1.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理
根据微生物在高度稀释的条件下,固体 培养基上所形成的
单个菌落,是由 一个单细胞 繁殖而成的,即一个菌落代
表 一个单细胞 。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小贴士 平板菌落计数法根据操作步骤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1)涂布平板法:用灭过菌的涂布器将一定量(一般为 0.1 mL)
重复实验,减少误差。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第3课时
1.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在某稀释浓
度下某同学做了若干个平板并统计每个平板的菌落数,最
接近样品中菌体数真实值的是
( D)
本 课
A.菌落数量最多的平板
栏 目
B.菌落数量最少的平板
开 关
C.菌落数量适中的平板
D.取若干个平板菌落数量的平均值
落是不是尿素分解菌。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本 小贴士 鉴别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的化学物
课 栏
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以与
目 开
该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
关 化,从而鉴别该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
基中,菌落会出现黑色。
学习探究区 2.结合下图分析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响。
4.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当两 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小贴士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原理:此法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
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但不能区分细菌
的死活。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上面有一个特定的面积
的适当稀释过的菌液涂布在琼脂培养基的表面,然后保温培养
本
课 直到菌落的出现。记录菌落的数目并换算成每毫升样品中的活
栏 目
细胞的数量。
开 关
(2)倒平板法:将已知体积(0.1~1 mL)的适当稀释过的菌液加
到灭过菌的培养皿内,然后倒入溶化后冷却至 45 ℃的琼脂培
养基,水平晃动混匀,待凝固后保温培养到出现菌落,然后与
成分
用量
栏
目
尿素
20 g
开 关
酵母粉
0.1 g
磷酸二氢钾
9.1 g
磷酸氢二钠
9.5 g
酚红
0.01 g
琼脂
20 g
加热溶解后,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1)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 酵母粉 , 提供氮源的是 尿素 ,琼脂的作用是 凝固剂 。
本 (2)微生物要利用尿素需要分泌脲酶,不能分泌脲酶的微生物不
第3课时
实验时要对所用
取10套无菌培养皿,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加样
的平板、试管作 取10-4 、10-5 和10-6 好 标记 。如培养 不同稀释度分别做3个重
皿要注明培养基 复平板,留下一个平板
类型、培养时
做空白对照。每皿接种 间、 稀释度 、培
稀释菌液各0.2 mL
养物等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将菌液移入培养皿后
本
课 1 mm2 和高 0.1 mm 的计数室,在 1 mm2 的面积里又被划分成 25
栏
目 个(或 16 个)中格,每个中格进一步划分成 16 个(或 25 个)小
开 关
格,计数室由 400 个小格组成。
(2)操作: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在
显微镜下计数 4~5 个中格中的细菌数,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
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
异的原因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3.问题讨论 (1)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答案 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g)
本
是不同的,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
课
栏
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
目
开 关
(2)如果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是均匀分散的,而是集中在一
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
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自我检测区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本
MgSO4·7H2O
课 栏
葡萄糖
目 开
尿素
关
琼脂
0.2 g 10 g 1g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
到 1 000 mL
第3课时
自我检测区
第3课时
mL 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匀;②吸取上清液 1 样品
mL, ① 应在 火焰
转移至盛有 的稀
9
mL 的生理
旁称取土样;
盐水的无菌大试管中,按照上图
释
②要充分摇匀
流程进行样品的稀释,依次制成
稀释度为 10-1、10-2、10-3、
10-4、10-5、10-6 的稀释液
学习探究区
稀释倍数为 106 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
本
确的是
课
()
栏 目
A.涂布了 1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 230
开 关
B.涂布了 2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 215 和 260,取平均
值 238
C.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21、212 和 256,
取平均值 163
D.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210、240 和
栏
目
C.显微镜检法
开
关
D.滤膜法
(A )
解析 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菌种的纯化和分离,不能用于 菌种记数。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探究点二 土壤中尿素分解菌数量的测定
土壤中含有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不同微生物的数量有差别,我
们通过实验来测定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数量。
1.下面是本课题使用的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
本课本ຫໍສະໝຸດ 课 栏 目 开 关第3课时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步骤
实验操作
操作提示
本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
课 栏
制备 分别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 基可以作为 对照 ,
目 开
培养 养基和以 尿素 为唯一氮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
关
基 源的 选择 培养基
基是否起到_选__择___
_作___用_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①称取10g 土样,放入盛有 90
答案 D
学习探究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3课时
平板菌落
显微镜直接
尿素
稀释液
倒平板
菌落
自我检测区
第3课时
1.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本 课
A.菌落
栏 目
B.细菌形态
开 关
C.细菌体积
D.细菌结构
( A)
解析 细菌个体非常小,不易直接观察,不同细菌菌落的
形态特征不同,而且可以用肉眼观察,因此常作为鉴定菌
养基有选择作用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当菌落数目 稳定 时,选取 如果学生选取
菌落数在30~300 的平板进 的是同一种土
本 课
行计数。在同一稀释度下, 样,结果相差
栏 目
计数 至少对 3 个平板进行重复计 太远,教师需
开 关
数,然后求出平均值 ,并根 要引导学生一
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 起分析产生差
第3课时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本
课 栏
[学习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