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核算原理

会计核算原理

会 计 学
任课教师:郭宏
第三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会计核算原理
理解会计等式,掌握账户的分类,熟练掌握不同类
型账户的结构
掌握复式记账原理,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能熟练 编制会计分录 主要教学内容: 1、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2、会计等式 3、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 重点与难点:会计等式、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
2013-7-8 10
会计账户一般结构-借贷记账格式
账户名称: 年 月 日 1 2 凭 证 字 号 3 第 页 借 或 贷 7
摘要 4
借方 5
贷方 6
余额 8
借贷记账法下以借和贷表示账户的增加和减少,因此账 户的基本结构就是账户的借方和贷方
2013-7-8 11
会计账户基本结构——教学简化格式 ——T型账(1)
2013-7-8
26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簿记具有如下优点:
①设置了完整的账户体系,能够完整、全面地反映 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情况;
②对交易或事项的双重记录,使得交易或事项的来 龙去脉关系在账面上一目了然; ③对于每一笔交易或事项至少在两个账户中进行 “等额”记录,因此形成了账户与账户之间的数 据“等额”牵制关系,有利于及时发现记录错误 和进行试算平衡;
2013-7-8 3
(二)设臵会计科目的意义 1.是组织会计核算的首要环节和重要依据 2.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交易或事项的首要方式 3.是进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 (三)设臵会计科目的原则 1.要坚持全面、系统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的原则 2.要坚持符合和满足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需要的原则 3.要坚持满足外部经济利益实体需要的原则
(二)反映收入、费用、利润要素之间 数量关系的会计等式
一般在会计上通过取得的“收入”与发生的 “费用”进行比较,当收入大于成本费用,也就是收 入补偿费用后还有剩余,即为企业实现的“利润”. 收入-费用>0 收入-费用=0 收入-费用<0 总结出如下会计等式:
收入 - 费用=利润… … … … …(4)
况,首先要设置会计科目,然后再设置会计账户;
④结构和格式上的差异,会计科目本身不存在结构和格 式问题,会计账户则存在一定的结构和格式。
2013-7-8 15
五、账户的分类
资产类 负债类 共同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
总分类账户
1.按账户核算的经济 内容进行分类
2.按账户提供信息的详 略程度分类
2013-7-8 20
第二节 复式簿记原理 一、记账方法与复式簿记
记账方法是指在会计账户中记录已经发生交易 或事项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一)单式记账法 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财务报表要素增减 变化,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单方面记录的一种记账 方法。 通常仅用来记录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增减 变化,而对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所表现的其他要素 的变化不做记录。 通常只设臵“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几个账户。
一级
二、三或四级
2013-7-8
6
3、按照会计科目的经济用途分类
盘存类 结算类
资本类
费用支出类
成本计算类
收益类
财务成果类
调整类 计价对比类
集合分配类
跨期摊配类 待处理损溢类
2013-7-8
7
4、会计科目的编号
为了便于理解掌握会计科目,明确会计科目的性
质和所属类别,同时也是为了正确、迅速地在会计电
4.要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要坚持繁简适当原则 6.要坚持相对稳定的原则
2013-7-8 4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和编号
1、按经济内容进行分类
资产类 负债类 会计科目 共同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
2013-7-8 5
2、按提供核算资料的详略程度分类
总分类科目 会计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二者的联系
①二者的经济内容相同,都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即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
②使用二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能够系统地记录经 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具体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 ③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设置依据,一个会计科目可 以对应地设置一个会计账户。
2013-7-8 14
二者的区别
① “名”和“实”的差别,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 称,会计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实体; ② “形式”和“内容”的差别,即会计科目是被核算 要素的形式,会计账户是被核算要素的内容; ③程序上的先后差异,即为了核算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
2013-7-8 37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013-7-8 35
经济业务类型
资产 增加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减少
负债权 益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5 6
7 8 9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 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 号,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以相等的金额,同 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地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簿记方法。 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成本计 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某一阶 算类 段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确定有关成本 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
费用支 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 出类 费用的账户。
2013-7-8 18
收益类会 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取 计科目 得各项收入的账户
财务成果 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一个生产周期或一 类 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的最终经营成果的账 户 集合分配 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某一 类 方面费用归集与分配过程的账户
算化中输入、调用、处理和输出会计科目。我国财政
部统一颁发企业会计准则2006附录中的会计科目,进 行了统一编号。 总分类科目编码4位数 明细分类科目编码随级别逐级增加2位数
(具体见会计科目表)
2013-7-8 8
总分类科目代码 二级明细科目代码
三级明细科目代码
四级明细科目代码
1403010204
原材料—金属材料—钢材—螺纹钢 科目的自然顺序码 业务类别代码
调整类 用于按照相关规定调整有关资产等要素 金额的账户。
19
2013-7-8
跨期摊 用于记录和反映在相连接的几个会 配类 计期间分摊或预提的费用或收入的
账户
计价对 是在统一账户的不同方向,按照不 比类 同的计价标准记录相关交易或事项, 并将不同的计价结果进行比较用于 确定业务活动成果的账户。 待处理 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需要经过一定 损溢类 程序获得批准以后才可以正式按照 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业务的账户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的价值变动主要有三种形式:由企业通过负债 渠道形成、通过所有者权益渠道形成、企业经营积 2013-7-8 累(利润)形成
33
结论
1.会计恒等式左右两端反映的是同一事物(资
金),只是角度不同,所以数量上的恒等是当然的。
2.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它至少要
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要素具体项目的变化,但这
货币资金+原材料+ 机器设备+生产技术
2013-7-8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28
因此: 资产(占用形态)=负债+所有者权益(来源)
接受的各种经济资源
股东投入的价值
生产过程中的会计等式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 金+成品资金+机器设备+房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屋建筑物+对外投资+生产技 术等
④有利于对交易或事项的分析、考核和控制,是现 代会计监督和经济管理所采用的科学方法。
2013-7-8 27
二、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叫会计平衡公式.是用于反映 价值运动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 中保持相互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一)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数量关 系的会计等式 企业设立时的会计等式
明细分类账户
2013-7-8
16
3.账户的用途分类
盘存类 结算类 资本类 成本计算类 费用支出类 收益类 财务成果类 集合分配类 调整类 跨期摊配类 计价对比类 待处理损溢类
2013-7-8
17
盘存类 用于记录和反映可以通过盘存方法确定财 产物资实际结存金额的账户。 结算类 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与其他经济实体之间 的债权债务状况的账户。 资本类 用于记录和反映投入资本增减变化和期末 结余情况的账户。
2013-7-8 21
【例】(1)用单式记账法记录用银行存款购买 原材料60 000元
【例】(2)销售产品100 000元,取得的款项 存入银行
2013-7-8
22
银行存款减少
60000
银行存款增加 100000
2013-7-8
23
单式记账的缺陷:
①不利于考核和分析有关业务数据;
②各个记录的数据之间不存在牵制关系,一旦记录错
误,不易查找; ③不能反映每个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④由于其账户体系不完整,因此单式记账法所记录的 数据也是不完整的,不符合现代会计核算要求和信息
质量要求。
2013-7-8 24
(二) 复式簿记的含义
复式簿记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也称为复式记账 法,它是把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进
(借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 账户名称 (贷方)
本期减少
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2013-7-8
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
12
会计账户基本结构——教学简化格式 ——T型账(2)
(借方)
本期减少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
(贷方)
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
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