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夯沉管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

内夯沉管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

内夯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工程项目部年月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3三、施工部署 5四、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监视测量装置 8五、施工劳动力组织 8六、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9七、施工工艺 9八、成桩质量检查 12九、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3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5 十一、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9 十二、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4 十三、雨季施工措施 25一、编制依据1、《桩基平面布置图》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84-2008)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96-2003)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8-2012)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10、《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4-226-2003)11、《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DBJ04-214-2004)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河汾路以北,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7万余平米,为地下单层建筑,东西长327.9米,南北长250.5米,该建筑平面形状为“T”形,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基处理采用内夯沉管灌注桩,有效桩长分别为14.5m、15.5m,各类桩总计3324根。

1、工程设计概况1)本工程地基处理设计采用内夯沉管灌注桩,桩身直径450mm,扩大头直径D=900mm,以⑤层细砂作为持力层,桩长不小于15m,伸入⑤层细砂土不小于2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根据地质资料及邻近建筑试桩报告,预估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取1500KN。

2)桩顶标高如下:桩长15m,有效桩长14.5m,有效桩顶标高(黄海高程)423.3m,1794根。

3)桩长15m,有效桩长14.5m,有效桩顶标高421.7m(黄海高程),6根。

4)桩基工程施工前应进行试沉桩,应详细记录混凝土的分次灌入量,外管上拨高度,内管夯击次数,双管同步沉入深度,并检查外管的封底情况,有无进水、涌泥等,经核定后作为施工控制依据。

5)沉管过程,外管封底采用干硬性混凝土,经夯击形成阻水、阻泥管塞,其高度可为100mm。

当不出现由内、外管间隙涌水、涌泥时,也可不采用上述封底措施。

6)桩身混凝土宜分段灌注,拔管时内夯管和桩锤应施压于外管中的混凝土顶面,边压边拔。

7)钢筋笼吊装要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扭曲或变形,纵横筋应焊接,接头要错开。

8)锤击成孔时,最后10锤,贯入度不大于30mm。

9)桩身混凝土要留出试块作强度检验,试块应直接在现场抽取并置于桩身相似自然条件下养护,每个灌注台班不应少于一组,且同时满足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每组试件应留3件。

10)桩身混凝土的充盈系数要分土层检测,任何段不得小于1.05。

2、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周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反映本工程地质概况为:1)粉土:层厚0.5-1.0m;层底标高426.2-426.8m。

2)粉细砂:层厚8.0-10.6m;层底标高416.6-419.2m。

3)粉质粘土:层厚0.3-1.4m;层底标高417.3-418.7m。

4)细砂:层厚4.0-7.3m;层底标高411.3-414.7m。

5)粉土:层厚0.6-5.0m;层底标高407.3-413.3m。

6)细中砂:最大揭露厚度6.2m。

场地主要含水层为第(2)层粉细砂,场地稳定地下水埋深3.8-4.3m,标高422.8-423.3m,属于潜水,由侧向泾流补给,流向为由东向西,季节性水位变幅约1.0m。

场地液化性:第(2)(4)层土具有液化影响,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指数=0.3-11.2。

3、工程施工难点分析1)本工程施工桩数多,工期要求紧,施工机械、人员多。

2)桩基施工工序复杂,质量控制要求高。

三、施工部署1、施工管理目标1.1、质量管理目标:合格1.2、工期管理目标:20天1.3、安全管理目标:杜绝伤亡事故,事故轻伤率小于0.2%。

1.4、环境管理目标:无重大环境污染。

2、项目管理部组织机构由于本工程要求施工工期紧,工程场地地质施工难度大,为我公司重点监控工程,我们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规定进行项目管理,组建施工经验丰富、团结协作,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项目部,由项目经理领导,对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加强管理,精心施工,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在确保质量安全目标的同时,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3、项目经理部人员职责根据设计桩顶标高、现场实测地下水位情况,桩基工程施工前先进行场地部分土方开挖,桩基施工场地标高为427.00m左右,为确保施工场地满足机械设备、商品混凝土车辆行走,对软弱场地采用钢渣或建筑垃圾进行填压。

土方开挖周边边坡按1:1进行放坡,边坡采用浇筑60mm厚C15细石混凝土;对于靠规划展览馆及惩防中心建筑物基坑边需采取止水帷幕。

场地南侧、东侧各设一条机械、车辆进出坡道,坡道坡率宜为1:8,坡道宽度8.0m。

桩基施工宜由南侧向北进行。

由于本工程桩基设计以4桩承台布置为主,桩间距为1.8m,宜分两遍施工,先施工对角桩,后期施工桩与前期施工桩间隔时间不宜小于3d-5d,且混凝土强度达到50%以上时,才能施打。

四、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监视测量装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本工程主要施工班组分为:10个成孔、灌注班组,1个钢筋笼制作加工班组,1个混凝土搅拌施工班组及其他辅助人员。

施工期劳动力需用量约130人,主要劳动力配备情况如下表,1、材料供应计划据设计图纸确定,单桩混凝土用量约3.0m3(混凝土超灌按1.0m计),其中扩大头部分干硬性混凝土用量约0.85m3,桩体混凝土用量约2.15m3。

混凝土总用量为5400m3。

桩身钢筋设计主筋为6Φ14mm,加强筋为Φ14@2000mm,箍筋为Φ8@100/200mm,单桩钢筋用量为145kg,钢材总用量为261.9t。

桩底扩大头干硬性混凝土拟采取现场搅拌,混凝土塌落度为30-50mm,碎石粒径20-40mm,砂采用中粗砂,水泥采用32.5MPa矿渣硅酸盐水泥。

桩身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塌落度70-100mm,碎石粒径10-30mm。

七、内夯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1、夯扩桩的成桩机理夯扩桩是在锤击沉管灌注桩机械设备与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加一根内夯管,其中外管为通心钢管,内管下端封底,采用夯扩的方式(一次夯扩、二次夯扩、多次夯扩)将桩端现浇混凝土扩成大头形,桩身混凝土在桩锤和内夯管的自重作用下压密成型的一种桩型。

2、施工工艺流程桩位测放、复检→钻机就位→夯击沉管至设计桩底标高→拔出内管→填放干硬性混凝土→下放内管夯击至设计桩底标高、形成桩底扩大头→拔出内管、下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拔出外管。

3、施工工艺3.1、按照基础平面图测放出各桩的中心位置,并用套板和撒石灰标出桩位;3.2、在地表桩位上按要求放置100mm厚与灌注桩同强度等级的干硬性混凝土,放下桩管,紧压在其上面,以防回淤;3.3、在外管内放入内夯管,对准桩位;3.4、通过柴油锤锤击内外管,将双管打入地基中至设计深度;3.5、拔出内夯管,向外管内灌入干硬性混凝土,第一次投料量约0.45m3;3.6、内夯管放入外管内,压在混凝土面上,并将外管上拔高度1.0m;3.7、通过柴油锤和内夯管把外管下部的混凝土夯出管外;3.8、继续锤击使双管同步下沉到规定设计孔深,迫使扩底混凝土向下部和四周基土挤压,形成夯扩头的雏形;重复3.4~3.7 的步骤,进行第二投料、二次夯扩,形成夯扩头。

3.9、拔出内夯管,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3.10、内夯管压在外管上端混凝土顶面,边拔外管内夯管边自动加压;3.11、外管拔出地面,则成桩过程完毕,桩架移位至另一根桩。

4、施工要点4.1、施工机械的锤击能、桩架整体刚度、内外管刚度长度、外管直径、拔管力等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4.2、桩机就位时,桩管在垂直状态下应对准测放的桩位,桩架底座应呈水平状态及稳固定位,不得发生倾斜、位移,桩架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 0.5%。

4.3、施打开始时应低锤慢击,施打过程中若发现桩管有偏斜时,应采取措施纠正。

4.4、钢筋笼制作和安装4.4.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主筋间距,±10mm;主筋保护层,±10mm;箍筋间距,±20mm;直径,±10mm;长度,±100mm;主筋弯曲度,小于1%;钢筋笼弯曲度,小于1%。

4.4.2、钢筋焊接时,双面焊其搭接长度为5d,单面焊其搭接长度为10d(d为钢筋直径)。

钢筋笼成形时,应将焊接头相互错开,保证同一界面上焊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总根数的50%,且相邻钢筋不得在同一界面上接头。

4.4.3、加强筋与主筋应点焊在一起,钢筋绑扎、焊接应牢固。

4.4.4、钢筋笼制作完成后,须检查其制作的焊接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待完成夯扩工序,灌注到钢筋笼底高度时,即可把钢筋笼缓慢放入桩管内,并将钢筋笼固定在桩的上部,桩身混凝土超灌约0.8m管内高度,使内夯管与钢筋笼上端相距0.8m以上,以确保钢筋笼不被压弯。

4.5、干硬性混凝土的搅拌和现场运输配制混凝土的粗骨料选用20-40mm碎石,并不大于钢盘最小净距的1/3;细骨料应选用干净的中粗砂。

搅拌时应严格计量原材料,一般水泥允许偏差为±2kg,精细骨料允许偏差为±5%,水允许偏差为±2%。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宜为1.5min-2min。

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等。

经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扩大头部分宜为30-50mm。

4.6、桩身混凝土的灌注浇灌混凝土时,先在管内灌注混凝土,先振动5-10秒,然后再拔管,拔管时柱锤应施加于混凝土顶面上边加压边拔管,每拔0.5-1.0m,停拔留振5-10s,如此反复,直到桩管全部拔出。

拔管时采用倒打拔管的方式,用自由落锤小落距轻击不少于40次/min,拔管速度控制在lm/min以内,在软弱土层或软硬土层交界处速度应控制在0.6m/min-0.8 m/min以内。

在振动拔管过程中,桩管内至少保持1m以上高度的混凝土,施工人员锤击沉管方法经常探测,以防止断桩或缩颈。

桩身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5,成桩后桩身混凝土顶面标高应不低于设计高500mm。

八、成桩质量检查5.1 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应提供经确认的施工过程中的桩身质量有关材料,包括原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报告、试件留置数量及制作养护方法、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及钢筋笼制作质量检查报告。

5.2 单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5.2.1 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质量,抽检桩数应为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10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