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方
案
关于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方案
4月20日 14:28:37 来源:衡水日报今日衡水
为巩固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力,卓有成效地完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衡水科学超常发展,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结合衡水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今年全市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建设“水市湖城建设、项目攻坚、产业提升”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干部执行能力,推动科学超常发展”为主题,着力抓巩固提高、抓深化拓展、抓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下大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实现衡水科学超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主要措施
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要把作风转变和想民为民贯穿始终,切
实做到“魄力要大、工作要实、作风要硬、服务要优”,让“水市湖城”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超常发展的成效惠及全市人民。
要在巩固去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把工作往深里推、把措施往实里抓、把速度往快里提,把握要点、突出重点、找准“焦”点、突破“难”点,确保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1.继续深入实施“四分之一”工程,推动干部作风真转实变。
一是建立完善工作运行制度、落实制度、考核制度,使“四分之一”工程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力促各级干部重心下移、深入一线,将干部作风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
二是继续推行“一线工作法”、“项目代办制”,组织大批干部到推动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建设前沿,到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加快农村新民居建设的重点工作第一线,到改进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岗位上,锤炼作风、砥砺意志,提高干事、创业、服务本事。
在实施重点项目、抓重点工作中提高和检验各级干部的执行力。
三是结合开展“水市湖城建设年”、“重点项目攻坚年”和“特色产业提升年”活动,组织市、县、乡镇机关干部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实施“百企解困、千村帮扶、万户送暖”,切实解决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帮助一批贫困村和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帮助一批企业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难题。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深入开展以提速增效为主题的行政效能“二次革命”,全力打造“要素进入无障碍、干事创业无顾虑、聚力发展无干扰”的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突出抓好“双削减、双清理”(既削减市本级又削减县级行政审批事项、既清理行政机关又清理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在去年基础上再削减10%以上,各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控制在100项以内。
二是加大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清理规范力度。
继续优化审批流程,确保市本级10日以上审批事项办结时限缩减30%,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时限缩减40%。
三是擦亮窗口,强化服务。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整合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大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部门的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行政许可的科室向政务中心集中;部门审批项目入驻政务中心到位、部门向驻政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从根本上解决“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的问题。
同时,加强县级政务中心建设,每个县市区都建成一个高标准政务服务中心,并确保行政审批项目入驻率达到80%以上。
创新服务方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
四是深化“两规范、双监督、一评议”活动(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行为;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和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企业和其它服务对象对具有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进行专题评议),健全完善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备案制度,逐步实现由事后检查向事中、事前监督转变。
3.围绕中心工作,攻坚克难抓落实。
围绕“水市湖城建设年、重点项目攻坚年、特色产业提升年”开展攻坚克难抓落实活动,着力提高干部执行力,推动工作落实,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与“四分之一”工程、三年大变样、“工程管理”、“三五”项目工程竞赛、产业提升、新民居建设等工作相结合,与干部作风建设共同推进;二是把全市重项工作排查列表,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大对工作落实、工作效能等方面的督促检查力度;三是对为所有项目服务的每个服务环节进行督查,督促相关单位转变作风,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四是组织市党政领导在广场开展集体接访日;五是开展“生态衡水”活动,推进节能减排,开展“无车日”、“低碳经济日”等活动。
4.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对干部作风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
一是全面落实省“十个严禁”问责规定和我市《关于求真务实转变工作作风二十条规定》、《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整饬三十种不良行为的问责规定》等行为规范,坚持常规巡视、集中检查、突击暗访,定期召开刹风整纪新闻发布会,对违反“十个严禁”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二是强化对违纪违规者的问责,强化对发生问题单位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问责,对发生性质严重、影响大问题的要坚决严肃处理。
三是建立社会监督员、新闻监督员、群众监督员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四是抓住当前干部作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