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对合同履约风险控制的挑战

面对合同履约风险控制的挑战

面对合同履约风险控制的挑战

发表时间:2019-11-26T09:59:21.58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作者:叶涛[导读] 在各企业发展过程中,合同管理非常重要,合同履约关涉到合同交易的实现。为防范合同履约风险,加强合同履约管理,企业既需要增强合同的主动性管理,完善合同履约管理制度,也要关注合同履约的重要节点,及时调整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不符,有效化解合同履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

引言

工程项目履约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环境和条件的不确定性,容易给发承包双方造成不能履行合同规定条款、不能达成合同预期目标从而带来相应的损失。发承包双方按照合同规定条款达成合同目标,可以是字面履约或尽善履约,依照合同具体条款规定而执行的字面履约与依照合同之合作精神所执行的尽善履约之间存在着实质绩效的折减,字面履约和尽善履约在履约效率和履约效果上必然存在着折减差异。

1合同管理与履约概述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依照一定的程序与条款,尤其是同其他企业或者单位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更加需要进行合同的签订,这样能够明确双方权责,保障双方的利益,使得双方都可以从工作中获取所需。在实际企业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合同的管理对于企业自身工作的开展以及利益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简单来说,合同管理指的是签订合同的双方为了实现合同的目的,并且根据自身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在合同签订、执行、变更等整个过程中所进行的行为。实际上,企业合同管理和履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合同的履行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实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2引发合同履约风险的原因 2.1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各单位企业都未建立一个相对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无法有效实现对合同风险的控制。由于工程合同实行周期长、内容复杂繁多以及合同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只有一个兼顾整体性、科学高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实现对其的有效控制。但因在我国对工程合同实际的应用研究较少,仍注重在完善法律制度方面,因此各企业单位应着重建立与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2.2风险与控制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工程建设中并不需要签署工程合同。在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工程项目才实行通过招标投标签订合同。我国合同设立时间短,对有关合同的法律规范并不十分健全,且各单位企业对合同风险意识认识不够,过于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合同的签订、履行、监管过程,只对合同当中重要条款进行核实,对合同的风险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对合同风险意识的认识不够就会导致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合同风险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3合同履约风险控制措施 3.1合同谈判阶段风险管理

投标过程要对合同条款逐条进行认真研究,反复与招标单位进行磋商再做出相应承诺,合同文本尽可能采用《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部分发包人提供的非标准示范文本合同书,往往条款不全、不具体、无针对性,缺乏对业主的权利限制性条款和对承包商保护性条款,要尽可能地修改完善。如果不修改,合同一旦签订,施工单位会面临较大风险。对于关键合同要组成合同评审小组,对合同条款再次进行评审。合同谈判人员既要懂工程技术,又要懂法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必要时组成专业的谈判小组。在谈判策略上,承包人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达到风险在谈判双方中合理分配,这就要求承包商对于业主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免责条款,否则业主就可以以缺乏法律和合同依据为由,对承包人造成的损害拒绝补偿,并引用免责条款推卸法律责任,使承包人蒙受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对业主的风险责任条款一定要规定得具体且明确。总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施工合同管理具体规定,在合同谈判过程中进行有礼有节的谈判尤为重要。

3.2合同履约动态管理

对签订的各项条款必须牢记,找出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提前制定各种减少合同纠纷的预防措施。在工程进展中,通过检查发现合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的规定加以解决,以提高合同的履约率。整个合同履行的动态控制过程按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方法进行,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3.3实时关注合同履行状况

对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个静态的管理过程,而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其履行的时间较长,产生的问题也会较多,且由于工程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就需要我们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整个合同管理过程中,对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管理,妥善安排,清楚记录,严格审批,否则会有合同疏漏和失误引起经济纠纷,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工程合同在订立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例如市场经济走向、政策法律的调整以及新型科学技术的应用,这些都是影响风险变化的因素。因此为保证工程合同风险的可控性,企业就应当在合同履行以及监管的全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降低潜在风险。

3.4妥善处理履约纠纷

履约过程中最严重的情形就是出现纠纷。对此,合同中通常都会约定出现纠纷时,合同各方首先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的则提交仲裁或诉讼解决。友好协商,需要合同方充分沟通、适当妥协,合理运用谈判技巧,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仲裁和诉讼,则需要企业内外部协调配合,法务人员与专业的诉讼律师制定好的诉讼策略,明确诉讼目的,妥善应对,做到既维护自身利益又不失企业良好形象。

3.5合理转移风险

对合同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在进行工程谈判时,采取合理正当方法共同分担合同风险。由于不可预见的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在工程的合同履行过程中,执行索赔与反索赔制度是对工程合同风险转移的合理方法,关键是要学习正确科学的索赔方法。正确的索赔方法关键在于熟悉索赔内容和索赔义务,注意使用合理的策略和方法,严格按照合同文件的规定进行索赔工作,把开展索赔工作变成为合法合理的转移工程风险的有效手段。

3.6引进风险防控机制

公司法务部结合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经验,通过整合现有法律、法规,整理了有关工程风险防范实务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并归纳成《法律风险防范158问答》,使各级管理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工程项目法律风险防范的相关知识,适应项目部在法律风险防范建设及运作执行上的需要。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其又具有相当的潜伏性和隐蔽性。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风险一旦出现,将给项目乃至于企业带来沉重打击,造成无法弥补的灾难性后果。因此,要将风险防控机制尽早引入项目管理体系中,使项目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结语

当前我国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的研究仍停留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上,还未深入到工程合同的实际应用当中。为提高合同双方企业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各企业单位应重视工程合同的风险控制作用,将招标投标、支付工程款等过程中的风险降至最低,真正发挥劳动合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阳.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经济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2]徐向国.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D].吉林大学,2014.

[3]师旭丽,傅高峰,王龙.基于风险防范的企业合同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3:94-96.

[4]胡凤艳.浅谈供电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J].供电企业管理,2017(4):16-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