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强司法考试复习—中国法制史笔记重点整理

最强司法考试复习—中国法制史笔记重点整理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奴隶制法律制度
一、夏朝、商朝
(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
(二)、夏、商法制指导思想
(三)、夏、商立法概况
(四)、夏、商的主要罪名
(一)、西周的法制思想
1西汉初年,文帝、景帝时曾宣布废除肉刑,以笞、杖等来代替。

但终汉之世,肉刑并未真正废除。

不过夏、商、周以来的传统五刑制度,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自汉以后,历朝对五刑屡加更定,至北齐,已确定鞭、杖、耐(后为徒)、流、死为五刑。

到隋、唐时期,商周以来的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制度,终于为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所代替,直至明、清沿用不改。

通常把商周以来的五刑,称之为“前五刑”、“旧五刑”或“奴隶制五刑”,隋唐以来的五刑,通常称之为“后五刑”、“新五刑”或“封建制五刑。


(三)、西周的民事法律制度
三、东周之春秋时期——(前770-前476)——礼崩乐坏
第二章、封建制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一、东周之战国时期——(前475-前221)——以刑(法)治国、明法重刑
(一)、战国时期法家的法制思想
(三)商鞅变法
公元前359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这是战国时期封建法制发展过程中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法制改革。

二、秦朝——(前221-前206)——严刑峻法
(二)、秦朝的立法概况
(三)、秦朝的刑事法律制度
1、刑法之罪名与刑罚
B、刑罚。

种类极为繁多,主要包括8大类: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经济刑、株连刑;其中前5类相当于现代的主刑,后3类相当于现代的附加刑。

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刑罚体系,且刑罚极为残酷,一切都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特征。

三、两汉(西汉:前202-公元23年,东汉25-220)——“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一)、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1)与民休息,宽省刑法。

体现黄老无为而治。

(汉初)
2)礼法并用,德主刑辅。

体现儒家思想(汉武帝)
汉代法制思想-――萧何受刘邦之命修《九章律》
(三)、汉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四、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证明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
南北朝(南朝420-589,北朝386-581)——刑罚制度改革。

第三章、封建中期的法律制度(隋唐宋)一、隋朝(581-618)
隋朝立法概况
二、唐朝(618-907)——“礼法合一”、“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一)、唐朝法制指导思想
(三)、唐朝的刑事法律制度1、五刑与刑罚原则
2、十恶
见前述“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北齐”
(四)、唐朝的司法制度
四、两宋之北宋(960-1127)
(二)、宋朝立法概况
(三)、宋朝的刑事法律制度刑罚的变化
(五)、宋朝的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宋沿唐制,皇帝以下,在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T04-59D
五、两宋之南宋(1127-
1279)
第四章、 封建制后期(元、明、清)法律制度 一、元朝(1279-1368)
(二)、元朝立法概况
(三)、中央司法机关
(四)、地方司法机关
二、明朝(1368-1644)
(三)、明朝的刑事法律制度
(四)、明朝的民事法律制度(五)、明朝的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4、诉讼制度
(七)、地方司法机关
三、清朝(1644-1911)(一)、清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刑罚原则
(四)、清朝的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清承明制,皇帝以下中央司法机构仍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2、诉讼制度
第五章、清末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清末法制变化
(一)清末“预备立宪”
(二)清末主要修律内容
(三)清末司法体制的变化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中华民国宪法(1947)》1、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

附录:
一、古代诉讼制度
二、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文献
四、中国古代涉及历代皇帝的历史事件汇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