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四项基本能力专练(含解析)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四项基本能力专练(含解析)

一、四项基本能力专练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2018·江西新余第一中学模拟)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A.5月15日 B.6月15日C.7月1日 D.8月1日答案 A解析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大致以34°N为界;结合图中气压值变化线,5月15日沿经线方向,等压线密集;其他三个日期沿经线方向穿过的等压线稀疏,所以5月15日气压梯度最大。

2.据图分析,江淮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 )A.5月15日 B.6月1日C.6月15日 D.7月1日答案 C解析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

由图可知,6月15日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雨带大致在28°N~31°N,此时长江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

(2018·河北保定模拟)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答案 B解析读图,①径流量最大,且等于②③之和,故①为年径流量;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森林调蓄功能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故②为地下径流,③为地表径流。

4.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加径流总量C.减少地下径流量 D.控制土壤侵蚀答案 D解析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

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年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因而有利于控制土壤侵蚀。

(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

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

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5~7题。

5.江道缩窄前,关于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答案 A解析由材料可知,枯水期仓前以西河床高度升高,以东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可推测,枯水期河水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少,而枯水期时海水上溯势力较强,可能大致到达仓前,受海水顶推作用影响,河水到达仓前以东河段较少,所以仓前以西河段以沉积为主,仓前以东河段则受海水冲淤影响较大,故出现研究人员测量的结果。

而夏季河水水位上涨,径流量大,此时海水受河水的前行冲击,进入河道的上溯段应向东推进,所以缩窄前河床高度的变化应以河流作用为主,仓前东侧河道受河水携带泥沙沉积的影响再加上东退的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沉积应有所增加,所以东侧河床堆积增高;而仓前以西河段夏季由于河流径流量大,受海水顶托作用弱,其侵蚀应该有所增加,故此其西侧河床则因侵蚀而降低,故A项正确。

6.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海水入侵强度 B.增加陆地面积C.缩短南北航运距离 D.稳定入海江道答案 D解析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河道没有缩窄前,河流的“主河道摆动频繁”,所以缩窄河道是为了减少主河道的摆动、稳定入海江道,D项正确;由于江道缩窄,海水受狭窄河道的影响,波涛激荡,势力更强,所以其入侵程度会有所增强,A项错误;虽然缩窄后河道受限,陆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并不是其主要目的,B项错误;该河流是东西航向,C项错误。

7.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 )①东移②西移③潮差增大④潮差减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A解析最佳观潮点,应该在潮差大的地方,一般海水入江后受地形变窄的限制,易形成更大的海潮,也就是说潮差增大,再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河道缩窄后,由宽到窄的喇叭口明显东移。

(2019·湖南四大名校联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使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

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了11千米;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3/4每十年向西迁移了15.4千米,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

据此完成8~9题。

8.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 )A.年均温降低 B.蒸发量减少C.自然灾害减少 D.土地开发利用答案 D解析据材料可知,开花被子植物喜高温多雨的地理环境。

美国东南部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从美国东南向西,海拔升高,降水减少,气温降低,蒸发量增大,自然灾害增多,不利于开花被子植物的生长,排除A、B、C三项;美国东南部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使原有的开花被子植物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其生长,导致开花被子植物向西迁移,故D项正确。

9.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 ) A.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D.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答案 C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影响美国植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造成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故C项正确。

(2019·河南南阳一中第三次阶段检测)图甲为我国天津市某小区的平面图,七幢楼高度均为84米左右。

图乙为沿着小区花园NS线的局部纵剖面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营造小区花园的主要植被是( )A.落叶乔木 B.落叶灌木C.常绿乔木 D.硬叶乔木答案 B解析天津位于温带地区,其植被主要以落叶林为主;小区花园主要植被是落叶乔木的话,会阻挡视线,同时会加重地下车库的压力,所以该地的植被应以落叶灌木为主。

11.小区花园的M地布局高大乔木的主要优势是( )A.土层厚 B.光照强 C.易浇灌 D.风力小答案 A解析据图可知,小区花园的M地为承重柱,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另外这里土层深厚,高大乔木可以获取充足的水分及养分,因此在这里可以布局高大乔木。

12.小区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保持生物多样性 B.提供园林观赏景观C.调节局地小气候 D.增强城市雨水利用答案 B解析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大中城市里的居民,在购房时,除了关注房型、面积、采光要求外,也特别关注住宅小区绿化质量,小区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末)2017年5月,号称“走错一个匝道,就是重庆一日游”的黄桷湾立交桥完工,五层落差近40米,匝道20条,旋绕多,复杂程度火遍全国。

据图完成13~14题。

13.与普通道路相比,该立交桥的主要作用有( )①少占地②缓解交通拥堵③降低噪声④减缓行车速度,提高安全性⑤枢纽分流,提高通畅度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答案 C解析立交桥的主要作用有:减少道路交叉,提高行车效率;将道路交汇处向高处延伸,减少占地;设计合理的立交桥可以明显改善交通拥堵;枢纽分流,提高通畅度,故④错误。

立交桥与降低噪音关系不大,③错误。

14.导致重庆黄桷湾立交桥复杂程度高的自然原因是( )A.地形复杂 B.河网密布C.人口密集 D.交通量大答案 A解析重庆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以“山城”著称,地表崎岖;河网密布与立交桥复杂程度无关。

人口密集、交通量大不属于自然原因。

(2018·安徽巢湖模拟)读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事安排表,完成15~16题。

15.该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①雨热同期②生产规模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该区域劳动力充足;生产特点为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且机械化水平低。

16.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低的原因有( )①人口众多,自身消耗量大②传统观念的影响③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④生产规模大,使用机械化生产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 D解析水稻种植业以小农经营为主,人地矛盾突出,自身消耗量大,人们的商品意识较低,从而导致商品率低;水稻种植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2018·北京高考)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

读图,回答17~19题。

17.与成都相比,拉萨( )A.日出早,白昼长 B.正午太阳高度小C.海拔高,日照强 D.大气逆辐射强答案 C解析成都较拉萨偏东,日出较拉萨早,A项错误。

成都和拉萨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拉萨纬度低于成都,因而拉萨正午太阳高度大,B项错误。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C项正确。

拉萨多晴天,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D项错误。

18.图示区域(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答案 D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临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项错误;图示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B项错误;四川盆地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示区域自然景观垂直差异较大,C 项错误;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因此图示区域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D项正确。

19.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资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但不能够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③错误。

故B项正确。

(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