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政府资源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捷: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既是对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的丰富和完善,又是对‘新三最’目标的深化和提升,财政部门作为政府履行职能重要的物资基础、调控手段和财力支撑,将围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财政局将坚定不移地围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在支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局长访谈
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李捷表示,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也推动了我市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现在,要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宏伟目标,财政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充分地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牢牢把握四个“更加注重”,加快完善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用的公共财政体系。
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加大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同时,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断提高民生支出比重,把更多的政府资源、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城乡教科文卫和社保就业,优先保证加大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
更加注重财政管理机制创新。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着力提高困难县、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创新投融资机制,统筹政府财力、银行信贷、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投入,多管齐下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
更加注重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加强对涉及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产业发展等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好用活。
着力点
■加大对产业跨越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市域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大力培植后续财源。
■财政产业发展投入重点支持物流会展、文化旅游和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汽车、石化、冶金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保就业体系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需要。
■灾后重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基础设施,以及灾区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等重点重建项目。
新亮点
■现代服务业:增加安排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会展专项资金,新增安排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
■工业重大产业化项目:增加安排工业发展资金、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发展资金,新增安排新药研发孵化及国家投入配套资金。
■现代农业:增加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新增安排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