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八则 课件

论语八则 课件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 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 是真知啊。” ——这也是学习态度问题。
(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 (什么)以(凭)谓(称为)之(他) ‘文’也?‛子曰:‚敏而(表顺接, 可不译)好学,不耻(以…为耻)下 问,是(这样)以(因为)谓之‘文’ 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文”呢?”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 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 些呢?”
——“默而识之”中讲的学习方法,“学而不厌”,讲的是 学习态度。“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
(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值得学习的人)焉(于此,在里面); 择其善者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就”。 )从之,其(他们)不善者而 改之。‛
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 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 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 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 丰,精练传神。 亲近《论语》,亲近传统文 化,能把我们的民族之根扎得更 深。
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 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他‘文’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 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也是讲的学习态度。
(六)子曰:‚默(不说话)而 (表修饰,可不译)识(记住)之(代所 学的东西),学而(表顺接,可不译) 不厌(满足),诲(教)人不倦(厌 倦),何(什么)有于(对)我哉!‛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类: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表示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

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悦‛,愉快)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远方来,不亦乐(快乐)乎? 人不知(了解)而不愠(恼怒),不亦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们,不也是很愉 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 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lún
论语 yùn 愠
罔 wǎng
殆 dài
默而识之
zhì
不悱不发 fěi
一隅 yú
读一读,思一思
1、结合注释,尝试独立翻译八则《论语》
2、组内交流,解释疑难
3、分组板书,准备展示。
4、小组展示,相互质疑、补充。
(一)子曰:‚学而(表顺接,可译
为‚然后‛。 )时习之,不亦说(同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 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 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 就会有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 是讲学习方法的。
(四)子曰:‚由!诲(教) 汝(你)知(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之(代孔子的训言)乎!知(知道) 之(代事物)为(就是)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这)知(知与不知的 正确态度)也。‛
——这是讲学习方法和态度。
(二)子曰:‚温故而(表顺接, 可
以译为“然后”)知新,可(可以)以
(凭借)为(做)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然后从中有新 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凭借(这)做老 师了。”
——这是讲学习方法问题。
(三)子曰:‚学(死读书)而 (表转折,可译为‚却‛)不思(思考, 动脑筋)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 思(空想)而不学(认真学习)则殆(精 神疲倦而无所得)。‛
选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请
分类归纳。
谈一谈:
选择对你启发最深的一句,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摘出出自这八则《论语》,现在常用的 成语。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集锦: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
——这里讲的 是教的方法。
检测
分类归纳重点字词 (1)通假字: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2)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不耻下问 (3)古今异译: 默而识之:古 今 学而不厌:古 今 (4)一词多义:以:是以谓之“文”也 可以为 师矣 焉:必有我师焉 (5)其他重要词义:子曰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 罔 殆 悔人不倦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值得 我学习的人在里面。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学习态度
(八)子曰: ‚不愤(想弄明 白却不能。)不启(启发),不悱(想 说却不能。)不发(开导)。举一隅 (方角,角落)不以(用)三隅反 (类推),则不复(答复)也。 ‛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 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 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 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 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