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9C末20C初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三、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1.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渊源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自由主义,许多国家将社会民主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
2.社会主义运动分裂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理论(伯恩施坦,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预言的修正,社会主义不是一种明确的社会模式,而是一种社会组织原则,其核心就是民主自由、平等、各阶层的人之间的团结互助。
3.社会民主主义的形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人更多的接受了修正主义思想,形成了包含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潮。
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1.人道主义思想—思想核心,优先考虑个人价值,希望通过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渐进地向社会主义过渡2.民主主义思想—民主制度是实行人道主义的唯一政体民主即所有人在政治上都有同等的发言权。
民主本身就具有价值,民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构成要素,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民主制是实现社会变革的最适合的制度民主可以保证改革的步骤符合有关人的意愿3.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自由对所有的人都是重要的,是个人的权利。
自由意味着摆脱低人一等的依附地位。
意味着个人权利不受他人侵犯。
真正实现自由必须由社会提供提供必要的平等条件,自由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利。
平等同时包括通过实行累进税和社会福利供给等方式减少贫富差距。
团结互助既是对自由的节制,同时也是给自由以实质内容。
4.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修正”5.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推进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推进了政治民主化。
推进了平等的意识和以普遍主义原则提供社会福利的思想和实践。
在推动国家承担社会福利的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各种改良性质的社会政策如最低工资法、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累进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节德国历史学派一、19世纪的德国与德国历史学派二、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三、德国社会保险政策的颁布一、19世纪的德国与德国历史学派1、历史背景德国历史简介2、李斯特的经济思想(1)李斯特生平:李斯特(F.List1789—1846),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历史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国家经济学》、《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2)李斯特的经济主张没有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应该发挥不同的作用,根据德国当时的发展状况,德国应该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对落后的、不成熟的行业进行保护,以和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竞争。
3、旧历史学派的产生(1)产生背景德意志分裂的历史背景德国对教育的重视德国1848年革命(2)经济主张时间: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代表人物: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主张:用历史方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反对放任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干预二、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1、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以社会政策为导向的社会福利主张具体的福利政策:实施社会保险某些行业国有化实施累进税政策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工会自下而上的争取权益第三节:费边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一、费边社会主义简介二、费边社会主义的福利主张及影响一、费边社会主义简介1、费边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英国经济发展进入衰落期(2)英国工人运动高涨(3)英国民主政治得到了发展2、费边社会主义的组织组织——费边社代表人物:韦伯夫妇、萧伯纳、奥利维尔、华莱士上世纪30年代初,梁思成、林徽因搬到北总布胡同四合院后,很快聚集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精英。
如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哲学家邓叔存、经济学家陈岱孙、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美学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
这些人经常在星期六的下午,陆续来到梁家,纵横天下,品茗坐论。
1933年10月,冰心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
其中这样写道:“时间是一个最理想的北平的春天下午,温煦而光明。
地点是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自己以为,她的客人们也以为她是当时当地的一个沙龙的主人。
当时当地的艺术家,诗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闲的下午,想喝一杯浓茶,或咖啡,想抽几根好烟,想坐坐温软的沙发,想见见朋友,想有一个明眸皓齿能说会道的人儿,陪着他们谈笑,便不须思索的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车,把自己送到我们太太的客厅里来。
在这里,各人都能够得到他们所想望的一切。
”“诗人微俯着身,捧着我们太太指尖,轻轻的亲了一下,说:…太太,无论哪时看见你,都如同一片光明的云彩……‟我们的太太微微的一笑,抽出手来,又和后面一位文学教授把握……嗔着诗人说:…我这里是个自由的天地……‟要像费边与汉尼拔作战那样,尽管许多人指责他拖延时日,他还是极其耐心的等待时机:一旦机会来到,就得像费边那样,全力出击,否则就等于白等了一场,徒劳无功。
——费边社座右铭3、费边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1)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2)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3)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二、费边社会主义的福利主张及影响1、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1)生产资料共同所有(2)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3)坚持社会民主(4)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5)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2、具体的政策主张(1)明确提出八小时工作法案(2)对济贫法的批评与改革建议费边社会主义社会福利观点的核心——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贫困都应该视为社会的责任,由社会基金来支付救济贫困人口的资金,由国家承担社会福利责任。
3、费边社会主义的福利思想的影响(1)对英国政党采取渗透政策宣传改良主义思想(2)推动英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1908年《老年津贴法》1911年《国民保险法》1909年住房及城市法规20世纪30年代成立“失业管理委员会”第四节新古典经济学一、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和人性假设二、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市场理论三、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观一、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和人性假设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效用理论效用价值论:生产的过程就是创造效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边际效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一个主观的心理评价;效用是随着人们对某种商品消费的增加而不断递减的;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2.人性假设假设前提:人是自利的、精于算计、能够得到完整的信息、趋乐避苦的均衡价格理论当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等时,所形成的价格,就叫做均衡价格。
二、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1、生平及著作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著作:《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用递减我们在饿的时候,往往吃第一个苹果,感觉很满足,吃完第二个苹果,感觉很舒适,吃完第三个苹果,感觉有点撑,吃完第四个苹果,感觉有点腻了。
这就是经济学上定义的“边际效应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个人拥有的某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为再购买此物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
均衡价格理论三、新古典经济学社会福利观1、财富分配中的福利问题杰文斯:劳动供给理论劳动是痛苦的努力过程,工人是否提供劳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的净痛苦、劳动量和获得的效用量。
在计件工资制下可以使工人的收入极大化和主观牺牲最小化。
马歇尔:在垄断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政府实施比由私人企业实施垄断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2、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增量:政府公共供给的重要性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购买所得到的满足超过实际支付的价格,由此产生的超额满足称为消费者剩余。
在竞争条件不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如果由政府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提供产品则可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消费者会增多,消费者剩余增加,这样虽然利润会减少,但是减少的利润总量会小于消费者剩余的增加的总量,结果由于更多的增加消费者的利益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福利。
3、政府的福利责任政府的增税或补贴与社会福利:政府要将税收用于提供公共物品比给予某个成本递增的行业,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
对于成本递减的行业,通过补贴降低价格将会增加社会福利。
政府所有或经营垄断行业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能够通过增加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
思考题?1、简述德国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
2、费边社的社会福利思想包括什么?3、费边社对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4、什么是“边际革命”?5、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观主要有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