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货币风险规范

电子货币风险规范

电子货币的风险与规范摘要:电子货币是信息文明时代一种新的货币形式,不断深入地研究电子货币的风险,是对其进行合理规范并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前提。

从总体上来看,电子货币的基本风险包括,主体风险、流通风险、恶意行为风险和整体金融风险。

同电子货币的风险相对应,对电子货币的规范也包括,主体规范、流通规范、恶意行为规范和整体金融规范四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电子货币基本风险基本规范电子货币是最具有发展前途流通系统,”许多人都预测,21世纪将是电子货币的世纪,传统的现金将逐渐消逝”。

①甚至比尔·盖茨认为,”商业银行是21世纪即将灭亡的最后一群恐龙”。

面对这样的挑战美国银行家哈夫·麦考的回答是:”美国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的成功者将是把客户关系的经验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针对客户需要及时构造银行产品”。

美国银行协会主席道茨也指出:”银行最大的挑战是银行能否跟上现代信息技术”。

②为此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电子货币流通系统,以适应电子商务和信息时代的需要。

”电子货币产品如果不是代替了全部的小额支付,也代替了许多有形货币,它正持续引起相关的公共部门、不同权力机关的极大兴趣,包括中央银行”。

③因此,不断深入地研究电子货币的风险与规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货币的风险电子货币具有传统货币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流通速度,减少了流通成本和流通费用。

但电子货币是一种无形货币,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德·克罗福德所指出的,”……这种运动完全是抽象的,我们不能用眼睛来观察,无论我们付出什么或得到什么,我们也不能亲手来完成”。

④因此,电子货币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概括来讲,电子货币的风险主要包括,主体风险、流通风险、恶意风险和整体风险。

㈠电子货币的主体风险电子货币的主体风险主要包括,发行主体风险、媒介主体风险和使用主体风险。

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风险,是指由于发行主体的原因而导致的电子货币风险。

电子货币还没有法定货币,目前存在的都是约定货币。

在此条件下,尽管其流通过程中有许多个主体参加,但最终承诺将电子货币转化为法定货币或相应财产的是其发行主体。

因此,电子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安全性最终取决于其发行主体的信用,如果发行主体能够保证其兑换没有任何障碍,持有主体就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失;如果发行主体因为没有电子货币的兑换能力而导致兑换约定不能履行,其持有主体就会因此而受到财产损失。

因此,电子货币具有明显的发行主体风险。

”电子货币同其他今天存在的基本类型的货币没有什么不同,……所有美国目前流通的货币形式都是一种信用,都是交易媒介体”。

⑤电子货币的媒介主体风险,是指由于媒介主体的原因而导致的电子货币风险。

电子货币不同于法定货币和其他货币,它不仅需要媒介主体,还往往具有许多个媒介主体。

不同主体发行的电子货币,以及发行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约定不同,会形成不同数量和不同性质的媒介主体。

这些媒介主体在目前还都基本上没有特别的要求,也没有特别的法律规范其中介行为。

不同媒介主体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约定,并且不同主体发行的电子货币往往有不同的约定,普通社会公众往往难以清楚地了解各媒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更难以了解其执行电子货币流通媒介职能的情况。

特别是在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约定,不同的媒介主体承担不同的电子货币财产责任,或者由它们共同承担连带责任的条件下,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流通往往要面临着更大的媒介主体风险。

特别是在各主体之间责任约定并不清楚的条件下,一旦因为媒介主体的原因而导致其电子货币损失,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补偿,甚至难以确实由那个主体承担其赔偿责任。

因此,电子货币流通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媒介主体风险。

电子货币的使用主体风险,是指由于使用主体的原因而导致的电子货币风险。

电子货币的关系比较复杂,并且这些关系主要不是由明确的法律规定的,而是由当事人之间约定的,不同主体发行的电子货币往往具有不同的关系,使用主体很难保证每使用一种电子货币都对其关系有清楚的了解,甚至有些电子货币本身关系就不很清楚,即使是专业人员也很难清楚地划分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这就必然会给使用者带来风险。

其次,电子货币是以电子的形式存在的货币,具有流通过程中的无形性,这同时会导致使用者对其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引起使用者风险。

此外,电子货币是一种非最终支付货币,以电子货币进行的支付并不是最终支付,使用者即使已经支付了电子货币也仍然需要对其最终的转换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同样会给使用者带来主体风险。

因此,电子货币是一种具有明显的使用主体风险的货币。

㈡电子货币的流通风险电子货币的流通风险主要包括,设备故障风险、主体失误风险和流通记录风险。

电子货币的设备故障风险,是指由于电子货币流通设备的故障而导致的风险。

电子货币是网络货币,无论其存在形式如何都只有在电子传输网络上才能进行流通。

电子货币流通既然是通过电子传输网络进行的流通,它就必须依赖于各种不同的电子传输设备,通过这些传输设备的处理完成支付行为。

在此条件下,一旦某设备出现故障就会使电子货币的流通难以正常进行,甚至使电子货币的数量或财产权利人也难以确认,这就必然使电子货币流通面临着各种流通设备故障风险,任何流通设备故障都可以导致货币流通受到影响,或者权利人的财产权利受到损失。

并且,电子货币是以电子信号的形式存在的货币,而这种电子信号很可能由于设备故障而丧失,如果权利人丧失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证明手段,他的电子货币财产权利也就难以得到证明,从而也会导致其电子货币财产受到损失。

因此,电子货币流通的首要风险是设备故障风险,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就难以保障电子货币权利。

电子货币的主体失误风险,是指由于电子货币流通主体的工作失误而导致的风险。

电子货币流通是以电子方式进行的,任何权利转移都以确认指令的发出为效力发挥的最终标志,非常容易导致操作失误。

并且,电子货币流通是一种瞬时的流通,几乎是在发出确认指令的同时交易就完成了,一旦出现操作失误难以有相应的补救措施,更不可能进行再次的审查或修改。

并且,传统货币流通过程中,许多主体都是相互认识的,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交易和支付行为都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货币流通主体自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信用手段;而电子货币是在网络上流通的,是在电子设备与设备之间完成的,它的任何货币流通信息都是标准化的,除数字签名密码的排列顺序外,不具有任何使用主体的任何个性化特征。

再加之电子货币的操作程序和内容比较复杂,使用主体并不能实际地看到自己的操作结果。

因此,就使电子货币流通面临着许多主体失误风险。

电子货币的流通记录风险,是指由于电子货币流通记录的原因而导致的风险。

当代社会的货币除法定货币外,其他货币都是记录货币。

电子货币也是一种权利记录货币,享有电子货币的财产权也是以其财产权记录为依据的。

但是,电子货币财产权利不是记录在证券上,而是记录在电子货币存储设备中的。

并且,这种记录不是以不可消灭的证券的形式存在的,它是完全可以在不损坏存储设备的条件下被删除或修改的,或者由于设备的损坏而导致记录的消失。

并且,许多电子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并不保留或完整保留财产权转移记录,这必然使电子货币流通同传统货币流通相比具有巨大的流通记录风险,它直接影响到电子货币流通的安全性,这也是电子货币发展的主要障碍。

”注意,货币媒介(在电子货币的条件下)对任何支付都是暗中,(如schmitt and cencini 所指出的)任何货币本质的深入研究,必然导致一个暗中(却是重要的)货币媒介人(发行与消灭货币)的存在得到确认”。

⑥㈢电子货币的恶意风险电子货币的主体风险和流通风险是善意风险,电子货币除这些善意风险外,还包括许多恶意风险。

这些恶意风险主要包括,网络侵害风险、货币欺诈风险和洗钱行为风险。

电子货币是一种网络货币,它必须通过电子信息网络才能进行存储和流通,离开了电子信息网络的支持它就难以实现货币功能。

要在公共电子信息网络上进行电子货币流通,或者允许其专用网络与电子信息网络连接,就会难以避免受到公共网络中某些恶意主体的侵害。

这种侵害主要包括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网络攻击侵害,二是电子病毒侵害。

网络攻击是以获取他人电子货币信息或获取他人电子货币财产权,或者仅仅以破坏电子货币流通经营主体的计算机系统为目的,非法侵入电子货币流通系统,侵害他人的电子货币及其相关财产权利的行为。

电子货币流通网络不仅面临着较大的网络攻击风险,同时还面临着较大的电子病毒侵害风险。

虽然电子病毒不是网络侵害主体亲自实施的侵害行为,它也会对电子货币流通系统造成不确定性的损害,甚至可能使电子货币财产权享有主体丧失其财产权。

电子货币是一种电子信息货币,它的物质形态就是一组特殊的电子信息,不同的电子信息组合代表着不同数量的电子货币,以及该电子货币的财产权享有主体。

如果某主体以非法手段获取能够得到电子货币支付系统承认的电子货币,并以此进行相关的电子货币支付则就构成电子货币欺诈。

通常,电子货币欺诈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采取伪造电子货币的方式,按照电子货币流通与支付系统检测的要求,以非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身份非法发行电子货币;或者在原有电子货币的基础上将价值较小的电子货币改变成价值较高的电子货币,将数量较少的电子货币改变成数量较多的电子货币。

二是采取变造电子货币的方式,按照电子货币流通与支付系统检测的要求,非法将货币财产权属于他人的电子货币,在不告知原电子货币所有人的条件下转化成属于自己的电子货币。

无论欺诈主体采取何种欺诈手段,它的最终结果是使合法的电子货币财产权人受到财产损失,丧失其合法的电子货币财产权;或者使电子货币发行主体不得不兑付它没有发行过的电子货币,从而使发行人的财产受到损失。

洗钱从本质上讲,是将违法所得特别是货币财产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形式上的合法财产特别是货币财产的行为。

它可以包括清洗行为和再投资行为两个基本过程,首先通过清洗行为将非法所得转化为形式上的合法财产,然后再将这些形式上的合法财产用于投资,完全掩盖其财产来源的非法性。

电子货币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可以为洗钱提供比较方便的条件。

首先,电子货币不是法定货币,目前还没有比较严格统一的电子货币流通法律规范,这就为洗钱主体通过电子货币流通实施洗钱行为提供了方便条件。

其次,电子货币是网络货币,它可以使洗钱主体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和形象的条件下,在电子货币流通系统中实施洗钱活动。

第三,电子货币流通没有严格统一的记录制度,再加之电子货币流通的瞬时性,使电子货币流通链条难以清晰地展现在反洗钱机关的视野之内,甚至反洗钱机关完全没有能力查清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的关系。

因此,电子货币必然面临着使其成为洗钱工具的风险。

㈣电子货币的整体风险电子货币的主体风险、流通风险和恶意行为风险,主要都是其个体财产利益风险,在现实的电子货币流通过程中,它不仅要面临着各种个体财产利益风险,同时还要面临许多整体金融利益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