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论文

摄影论文

眼中的摄影记者——浅析当今新闻摄影发展的状况及带来的思考作者康建峰内容提要:本文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从充分分析读图时代下图片发展的重要性和地位性的战略眼光出发,通过认真分析新时代下新闻摄影的现状,进一步审视摄影记者整体队伍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新闻摄影报道缺乏个性化;新闻摄影报道实质性不强,报道不很深入;新闻摄影报道时效性不强;摄影记者缺乏精品、大片意识。

从而最后总结出摄影记者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结论。

找出问题,旨在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于指导实践。

在大篇幅的论述求证过程中,本文又很明确、很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摄影记者在取得外满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满。

针对这一中心论点,本文是以唯物辨证法为指导思想,又以新闻摄影的主体——摄影记者为中心,从报社(摄影记者)服务的本体(受众)角度切入论述,即受众的五个心理特征:好奇心理、得益心理、求知心理、接近心理和比较心理。

从而进一步深入到中心论点的论证,在展开论述过程中,本文很不自量力地提出了九大管窥之见:摄影记者首先要提高政治素质;摄影记者要树立时刻学习的意识;摄影记者要善于总结和研究采访中的技巧;摄影记者要努力培养自己干大事的性格;摄影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增强交流与加强学习;摄影记者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摄影记者要熟练掌握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摄影记者要提高艺术修养;摄影记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工作、创新。

为了撰写本文,作者先后几次都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朋友们看了文章之后能有所收获。

主题词:读图时代摄影记者新闻摄影素质培养引言:在各大新闻媒体从事摄影活动的人们,要向致敬!因为在无休地奔波辛劳着,新闻摄影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如今又如何向未来进军,世人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摄影记者队伍起步较晚,而且一直以来队伍层次不一,其中有许多记者同志是土生土长起来的,在现今时代看来,这支队伍发展比较吃力。

随着年纪的增大,又存有被淘汰的风险。

知道21世纪已经步入了图象时代,世人又称其为读图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那些枯燥的文字了,读者看图片的兴趣比文字大得多。

正如英国现代美术史学家e.h贡布里所说,“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

图象的唤起能力有时优于语言。

”今天,新闻摄影已经出现了新闻跟着图片走,图文并重的良好发展势头。

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就是在今天,的报社和摄影记者,都受到着不同程度的威胁。

这种威胁来自于现代网络媒体,正因为网络媒体的快捷便利、形象直观在不断地冲刺着报纸。

但它们却谁也不能替代谁,各自在竞争中生存壮大。

网络的红火,必然导致图片的热销,稿酬的增加,又会进一步促使许多自由撰稿人的出现,这就充分表现在新闻摄影爱好者们身上。

当然,这其中报社内部也会出现激烈的竞争,像现在出现的两栖记者,可以说对摄影记者又将是一个大挑战。

当21世纪到来的时候,新闻摄影将会遇到哪些新情况,发生哪些新变化?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需要思考在先,准备在先,因为机遇总是厚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回顾历史,知道新闻摄影发展的过程存在着两种状态:一种是从量变到质变,一种是由日积月累到日新月异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飞跃,带来摄影器材和技术的进步,玻璃底片被胶片取代,双镜头反光被单镜头反光取代,镁光灯被电子闪光灯取代……直到傻瓜相机,数码相机的问世。

器材的先进引领摄影记者不断在技术上取得先进。

人的观念的变革,带来新闻摄影的创新和繁荣。

特别是当今报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媒体都纷纷出大资为摄影记者们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

读图时代的到来,摄影记者和图片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其地位在逐年地上升和稳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图片的期望值也在逐步的提高。

因此,摄影记者拍摄出高质量的新闻图片已是主流所趋。

很现实,高质量的图片须有高素质的摄影记者才能胜任。

所以说,摄影记者注重内满是时代要求。

摄影记者如何在时代激浪中立足呢,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其中关系到国报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摄影记者的生存气息。

所以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令人欣慰的是,当今很多很多的人都在思考,在不停地探索。

在这个汹涌的激浪中,算是一滴水,但也要明白,要输出一滴水,就得首先积蓄一桶水。

在此,就这个时代课题提出自己的管窥之见。

一要很好地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很自觉地承认问题,正视问题,不要逃避问题。

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说,国新闻摄影事业,这里主要是就报社来讲,目前普遍存在这么几个大问题:(一)新闻摄影报道缺乏个性化。

很多报社经营理念还过于传统,在这么一种体制下,摄影记者报道新闻时手脚放不开。

所以有很多东西记者就不敢报,即使有的报道了也会被封杀掉。

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摄影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个问题上,觉得应该多学习国外的一些报社办报的先进理念。

多鼓励摄影记者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去挖掘一些从前就不曾有人报道过的新闻事实。

把摄影记者反反复复挖掘出来的新鲜事集中起来做图片系列报道,不要轻易地浪费了每一张照片,而且还要建立完善好个性新闻照片的激励机制。

这样以来,相信摄影记者会疲于奔命,还乐此不疲呢。

如此以来,想编辑可以做出很多个性鲜活、样式各异的图片大粲奉献给读者。

想这样就比较好地满足了图片时代人们的读图欲,竞争也就自然上去了,摄影记者的新闻照片就有了生命力,整体素质也就提高了,以后在这个大好环境下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二)新闻摄影报道实质性不强,报道不很深入。

新闻摄影不比电视摄像,可以连续性地把整个事件摄录下来。

但新闻摄影却有着它独具形象魅力的瞬间。

摄影记者也就是通过很好地捕捉新闻事件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瞬间来进行新闻报道的。

而要很好地捕住新闻事件的几个精彩魅力瞬间可不是项容易的活。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摄影记者的功力。

造成新闻摄影报道的实质性不强的原因有许多,但也不出以下几个方面:(1)摄影记者新闻敏感不强。

很多突发的新闻事件,不是摄影记者没有及时的赶到场,就是赶到了场也不能很好地抓取典型瞬间。

(2)不能很好地深入到被访事件中去。

很多摄影记者根本就没有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是随访随问。

这也难怪会出现被访受挫的现象。

要是访前大量收集了被访人的资料,大致了解了被访人的喜好,摄影记者采访起来就会顺利,报道的新闻就更深入,越是深入就越接近新闻事件的实质,即本质特征。

只有很好地深入到被访事件中去,把报道做全、做真、做细、这样的报道才会感人,图片才更具强音,独家报道才站得脚稳。

如此以来,报社效益就来了。

(三)新闻摄影报道时效性不强。

提到这个老问题,想很多人会有话说。

其中不乏有人会抱怨报社没有配备先进的传输工具。

这的确是一个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此外,想摄影记者本身努力程度也是一个原因。

再一个,就是报社内部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快速应对机制。

这个问题值得报社老总思考。

个人觉得这种内部应对快速新闻事件的机制应尽快落实。

因为这个太重要了,就好比现代战争不能没有电子指挥系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报社内部摄影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处理得不够融洽。

这就大大减弱了见报时效和图片利用效率。

(四)摄影记者缺乏精品、大片意识。

读图时代需要摄影记者好好思考,看看如何来为挑剔的读者奉献出精品、大片大餐。

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1)应该树立起追求精品、大片的目标。

这里所说的追求精品、大片目标,并不是说要摄影记者天天脑子里存在这么一种思想误区———就是非精品、大片的新闻照片不拍。

其实现实工作中,作为摄影记者,不拍照片是不现实的。

这里的意思是,摄影记者可以把这么一个理念牢牢刻到脑海里,待只要有时机拍出更好的作品时,就不要轻易地放弃了。

(2)精品、大片究竟是什么样的片子,把概念弄透。

这里的精品、大片就是用视觉语言,通过瞬间新闻形象反映时代本质特征、有较强冲击力的新闻摄影佳作。

(3)要拍摄出精品、大片不能坐等,很显然的话,懒人是做不了摄影记者的,拍精品、大片得一头扎进社会生活中去,深入生活,潜心琢磨,才有可能拍出“大片”。

(五)摄影记者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实以上说到的这些报社新闻摄影报道存在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摄影记者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

因为摄影记者是新闻摄影报道的主体,解决好了摄影记者队伍素质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

可见,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这也是本文的主题问题。

报社应该积极地建立起人才培训机构,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构建高素质人才战略擂台。

二找出问题,旨在解决问题到用于指导实践。

在以上挑拣新闻摄影事业现实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很明白地提出了本文所要论述的中心课题——在读图时代的大好背景下,正当是摄影记者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又存在着种种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把握住机遇,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本人站在时代的门槛边,不自量力的提出了管窥之见——摄影记者在取得外满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满。

很现实也很苛刻的想法,因为这里的内满指的是摄影记者在理想状态下的综合素质修养。

这无疑是要花费摄影记者一生的时光去修练。

但要说的是,图片时代下的读者群体挑剔的眼光需要摄影记者如此来工作。

接下来,想从这些方面来阐述的想法:(一)摄影记者要从群众中来,重新回到群众中去。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摄影记者是在为谁而忙碌呢。

想提到这个点上,肯定有很多人会想到是在为国家,为党,为人民而忙碌着。

其实,站在大局高度上这么想是对的。

但能不能再具体点呢,这时,很快会想到,噢,当然是为了生活生存而忙碌呀。

对了,就是那么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摄影记者总是要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嘛。

因为老百姓就是咱们新闻摄影报道的源泉啊。

说道这,相信大家都能领悟这个道理。

这是其一,其二,不知大家想了没,新闻摄影报道,就拿报社来说,其服务对象是谁啊。

别想那么多了,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服务于人民群众。

所以说,首先要找准服务对象,拿商场上话说就是要找准商品的适用对象一样的理。

所以摄影记者的指导方针就是要从群众中来,重新回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使的新闻摄影事业永保生机。

(二)要认真研究受众的心理。

受众是报纸的对象。

离开了受众,新闻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上面已经提到了受众是新闻工作的源泉,受众的问题应该放在第一位来研究。

新闻摄影记者要深入到受众中去,首先也很有必要了解受众的喜好,把准受众的脉搏后,就能源源不断地报道出更多的好新闻。

通过认真收集资料,目前,已经能够较深刻地认识这一心理科学了。

知道,受众普遍存在着五个心理特征:好奇心理、得益心理、求知心理、接近心理和比较心理。

a受众的好奇心理是抢得读者的利器。

受众的好奇心理从心理学上是指有机体遇到新异刺激物或环境时所产生的朝向和探究反射。

说白点就是说,受众的好奇就是人们自然关注和感兴趣的一种心理指向。

明白了这一点后,想摄影记者在实践中就要注意了。

其实,回到新闻摄影中来想,新闻摄影报道的事件都有这种特征。

但不要大意了,不知大家留意到了没,受众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不是一时的,它与事物的新鲜程度、新鲜事物出现的次数多少相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