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应力
特种加工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与 消除技术
汇报人: 学 号:
• 残余应力的危害
主要内容
•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 残余应力消除技术
残余应力的产生及原因
残余应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机械零部件在铸造、热处理、焊接、 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制造过程中, 由于受热不均、机械载荷等因素产 生内部应力,而当这些因素消失后 仍然有部分应力残留,就成为残余 应力。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钻孔法示意图
典型的钻孔云纹图 条纹分布
环芯法与深孔法
环芯法:其原理与钻 孔法相似。 深孔法:原理是首先在 零件上钻一个小孔,精 确测量出小孔的直径, 然后在零件上钻一个与 小孔同心的环,其周围 因为应力释放而使小孔 的直径发生变化,经计 算得到钻孔处原有的应 力。
环芯法示意图
深孔法示意图
剥层法
剥层法常用于测定几何形状简 单(平板、圆柱)的试件。 原理:当通过电化学方法从含 有残余应力的平板或圆柱上去 除一层材料时,其内部残余应 力将不再平衡,当它重新平衡 时将导致平板变形,平板弯曲 的曲率取决于被去除掉的那层 材料原来的残余应力分布和遗 留部分材料的弹性性能。
成分差异 不同材料成分 的比容不同 渗碳、氮 化、电镀、 材料制备等
产生的工 艺过程
切削、喷 丸、冲压、 锻造等
热处理、焊接、 热处理、焊接、 材料制备等 材料制备等
残余应力的危害
1)残余应力能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一方面,后续工 序将引起前道工序的残余应力重新分布;另一方面,残 余应力随时间的推移缓慢松弛,均能导致零件变形和尺 寸不稳定。 2)残余应力能够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表面压应力增 大疲劳强度;表面拉应力减小疲劳强度。 3)表面残余拉应力能加速应力腐蚀。
钻孔法
基本原理:在具有残余应力的构件表面上钻一个小孔,使得孔的邻近 区域内由于部分应力释放而产生相应的位移和应变,采用黏贴应变片 等方式测量这些位移和应变,最后通过换算便可以得到钻孔处深度方 向上的平均残余应力。
钻孔法的优点: 精度高、操作方便、 设备便宜。 缺点是: 需要在被测件表面 钻孔,使构件产生破坏; 钻孔过程中常会引起材料 的损伤和屈服,影响测量 效果。
磁性法都是利用磁致伸缩效应力测定应力的,当应力变化 时,由于物体的伸缩引起磁路中磁通的变化,并使感应器 线圈的感应电流发生变化,通 过 电 流 的 变 化 测 出 应 力 的 变化。
自然失效法
自然时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方法:将工件放置在户外,经过长久的温度变化,工件经 受反复的温度压力,造成工件内金属晶格的滑移,从而达 到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 自然失效法效率低、耗时长、对应力的消除效果较差,一 般只能消除掉10%左右的残余应力,目前已经被逐渐淘汰。 适合:热应力(铸造锻造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冷应 力(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焊接应力(焊接 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2
残余应力测量技术
残余应力测量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机械测量法
检测方法
机械测量法是对工件进行切割或分离,使 内部应力得到释放,测量工件的应变,从 而计算出残余应力。 机械检测法对工件本身会造成一定程度的 破坏。 常见的机械测量法包括钻孔法、环芯法、 深孔法、剥层法、切条法等。
无损测量法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 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测量对象使用性 无损测量法 能的前提下,来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 (物理测量法) 无损测量法主要包括磁测法、X 射线衍射 法、超声波法等。
无
无
热时效
10%~35%
不稳定
数十小时
能耗很大
有
振动时效
30%~60%
稳定
数十分钟
能耗小
无
谢谢
平板、圆柱试件的剥层法测量残余应力
X 射线法
原理:基于弹性力学及 X 射线晶体学的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 当金属存在残余应力时,不同晶粒的晶面间距随应力的大小发生 规律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测量出相应的应变。
其他物理测量方法
超声波法是一种基于声弹性理论的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 是利 用 材 料 受 到 应 力 作 用 时 会 产 生 双 折 射现 象。
External force
Bend by the external force
Tensile
Compressive
Tensile
Stress remains in the bar 内部原因 金属相变 内部组织不均 匀
Remove the external force
产生 原因
产生机理
外部原因 不均匀塑性变形 各部分受力不均 温度梯度 膨胀、收缩不 均匀导致不均 匀的塑性变形
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消除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是把工件加热到略低于再 结晶开始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在加热保温过程中由于温 度升高,金属原子运动能力上升,使工件中晶格缺陷减少, 导致晶格弹性畸变能量降低,从而使得工件残余应力减少。 热处理法消除残余应力相对于自然时效处理周期大大缩短, 但其消除应力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 10%~35%,且该方法 能耗高、价格昂贵、污染严重,热处理后的材料机械性能大 大降低。 适合:热应力(铸造锻造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冷应力 (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焊接应力(焊接过程 中产生的应力)。
振动时效法
振动时效是一种采用机械振动消除残余应力的技术,其基 本原理是机械共振与试样材料残余应力叠加,当叠加的应 力值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时,材料将会发生塑性变形,从 而降低工件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消除方法的比较
比较方法 去应力效果 尺寸稳定性 工艺周期 能源消耗 环境污染
自然时效
10%左右
稳定
数月至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