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决定簇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1. 免疫球蛋白(Ig) 依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差异 可分为IgG、IgM、IgA、IgE和IgD。
2. 抗体(Ab) 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有 的抗体可与细胞结合,这类抗体称为亲细胞性抗 体。如 IgG可与B细胞、巨噬细胞等结合, IgE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
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 4. 根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 分为胸腺依赖
性(TD)抗原和非胸腺依赖性(TI)抗原。 5. 根据化学性质 可分为蛋白质、脂蛋白、糖蛋白、
脂质、多糖、脂多糖和核酸抗原。
重要的抗原
1. 微生物抗原 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一般都能刺激机 体产生抗体。
细菌抗原: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荚 膜抗原(K)和菌毛抗原、类毒素;
⑶ 其他佐剂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佐剂(LPS、分支杆菌及其组成成
分等)、核酸及其类似物佐剂(非甲基化的CpG序列)、细胞因子 佐剂、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蜂胶佐剂、脂质体、人工合成 佐剂(MDP及其衍生物、海藻糖合成衍生物)。
免疫系统
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免疫组织)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抗原的交叉性有三种情况: ① 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的抗原组成; ② 不同抗原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 ③ 不同表位之间有部分结构相同。
抗原的分类
1. 依据抗原的性质 可分为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
(即半抗原)。 2. 根据与抗原加工和递呈的关系 可分为外源性抗
原与内源性抗原。 3. 根据抗原来源 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
佐剂
1.概念与佐剂的作用
2.佐剂的种类 佐剂的种类很多。
⑴ 铝盐类佐剂 在疫苗制备上应用很广。通常使用的主要有 氢氧化铝胶、明矾和磷酸三钙。
⑵ 油乳佐剂 这类佐剂是用矿物油、乳化剂(如Span-80, Tween-80)及稳定剂(硬脂酸铝)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抗原液与之混合可制成各种类型的油水乳剂(如油包水 型乳剂,水包油包水型双乳化佐剂等)。实验室免疫常 用弗氏佐剂,含分支杆菌为弗氏完全佐剂,不含分支杆 菌为弗氏不完全佐剂。
免疫分子的组成
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三部分组成。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可通过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分布于体内几 乎所有部分,持续地进行免疫应答。各 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既相互协作,又 相互制约,使免疫应答既能有效发挥, 又能在适度范围内进行。
抗体
一、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二、抗体的基本结构 三、免疫球蛋白的种类与抗原决定簇 四、各类抗体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 五、多克隆抗体 六、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 CH1-CL:为遗传标志所在。 CH2:为抗体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与补体的活化有关。 CH3/CH4:与抗体的亲细胞性有关。CH3是IgG与一些免
在成熟的B细胞表面具有抗原受体(BCR),其 成分之一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
抗体的基本结构
所有种类Ab的单体分子结构呈“Y”字形的分子。IgM是以 五个单体分子构成的五聚体,分泌型的IgA是以两个单体 构成的二聚体,其他Ab均以单体分子形式存在 。
抗体的功能区 VH-VL:抗体分子结合抗原的所在部位。决定抗体分子的
免疫细胞的分类及功能
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和B细胞 T细胞 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表面标志 B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反应;表面标志 K细胞和NK细胞 无B、T细胞表面标志 K细胞 主要特点及功能(ADCC) NK细胞 不依赖抗原和抗体,非特异性杀伤为主 辅佐细胞(A细胞),又称抗原递呈细胞(APC) 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D细胞)、B细胞
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 蛋白质原的表位由5-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多糖 抗原由5-6个单糖残基组成,核酸抗原的表位由58个核苷酸残基组成。
抗原价 构象表位(不连续表位) 顺序表位(连续表位) 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
抗原的交叉性
什么是共同抗原(或交叉反应抗原)、类属 抗原?
免疫器官
指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
免疫器官包括
中枢免疫器官 (一级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法氏囊(禽类所特有 )
脾脏 在的外胚(周胎如免发 胸疫育 腺器的 和官早法期氏出囊淋现)巴,在结动青物春出期生后之就后逐, 步它 退们 化中 ,有 具 有(二诱级导免淋疫巴器细官胞) 增殖哈分德化氏为腺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 如果在新生期切除动其物他的淋这巴类组器织官如,:n黏fg膜c免相疫关缺淋陷巴, 免疫功能低下甚至丧失组。织、扁桃腺等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兽医免疫学
抗原
对动物机体而言,凡是非自身的物质都可成为抗原。一 些自身的成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成为抗原。
抗原物质的抗原性包括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两个方面。 自然界的抗原物质种类繁多,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都是抗原。 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强有弱,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抗原的
㈠ 抗原分子的特性 是影响免疫原性的关键因素,包 括:异源性、分子大小、化学组成与结构、物理状 态、对抗原加工和递呈的易感性
㈡ 宿主生物系统 动物种类、同品系、不同个体对相 同抗原的应答也有所不同。动物的年龄、性别与健 康状态也是影响其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的因素。
㈢ 免疫剂量与免疫途径 抗原的免疫剂量、接种途径、 接种次数及免疫佐剂的选择等都显著影响机体对抗 原的应答。免疫途径以皮内免疫最佳,皮下免疫次 之,肌内注射、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
病毒抗原:囊膜抗原、衣壳抗原、核蛋白抗原等; 真菌、寄生虫都具有相应的特异性抗原。 保护性抗原、超抗原(superantigcn,SAg),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肠毒素。 2. 非微生物抗原 主要有ABO血型抗原、动物血清与
组织浸液、酶类物质和激素。 3. 人工抗原 人工抗原包括合成抗原与结合抗原。
免疫原性。 决定抗原分子活性与特异性的是抗原决定簇(抗原表
位)。抗原之间具有交叉性。 佐剂有不同的类型,在人工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抗原
一、抗原与抗原性的概念 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三、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 四、抗原的交叉性 五、抗原的分类 六、重要的抗原 七、佐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