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法第57条第2款: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
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 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 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
新法第61条第2款: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
对于共有财产,部分共有人主张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张共 同共有,如果不能证明财产是按份共有的,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 最高法院1988年1月26日《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第89条:
共同共有人对共同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 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 定无效。
❖ 法第56条第二款: ❖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
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 新法第59条第二款: ❖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
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 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 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五、关于专利权评价报告
专利权评估报告的来历:
特征的组合相比,应当具有明显区别。 思考问题: 1、“明显区别”——产品还是设计? 2、谁来判断——消费者还是设计人员? 3、外观设计的创造性——商标的显著性有何区别?
三、关于外观设计与在先权利冲突
❖ 法第23条: ❖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
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 外观设计不相同和不相近似,并不得与他人在先 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 新法第23条第3款: ❖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 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三、关于外观设计与在先权利冲突
实施细则第65条第3款: 以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为理由
请求宣告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但是未提交生效的能够证明权利冲突的 处理决定或者判决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不予受理。 新实施条例第70条:
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不符合专利法第19条第1款或者本条例第69条规 定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不予受理。
一、关于专利共有权利的行使
❖ 共有专利权人主张侵权应作为共同原告。
❖ 其中,一部分共有人不主张诉讼权利的, 必须书面声明放弃权利主张。
❖ 侵权损害赔偿只针对专利权受到的实际损 失,而不能根据共有人的多少。
❖ 共有专利权人怎样负担对发明人的奖励报 酬?
二、关于外观设计的创造性
新法第23条第二款(新增):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
专利权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011年11月26日
讲课说明:
❖ 仅根据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条款及修改过程 中涉及的与专利权保护有关的部分内容, 结合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发表一些个人看 法,仅供参考。
中国《专利法》历史延革
中国《专利法》于1984年3月12日由第六届全 国人大第4次会议通过并颁布,自1985年4月1 日起施行。
在第三次专利法修改的过程中,将检索报告改为 “专利权评价报告”,并将专利权评价报告定性为“审 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立法的本意到底是什 么?
六、关于现有技术抗辩
❖ 新法第62条: 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
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 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 ❖ 新法第22条第5款(新增):
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就无效宣告请求作出决定之后,又以同样的理由 和证据请求无效宣告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不予受理。
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书不符合规定格式的,无效宣告请求人应当在 专利复审委员会指定的期限内补正;期满未补正的,该无效宣告请求视 为未提出。
(新条例中删除了原实施细则第65条第3款的规定)
四、关于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
本法所称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 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 新法第23条第4款(新增):
本法所称现有设计,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 外为公众所知的设计。
六、关于现有技术抗辩
❖ 国务院在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立法说明中指出: “为防止恶意利用已公知的现有技术申请专利, 阻碍现有技术实施,帮助现有技术实施人及时从 专利侵权纠纷中摆脱出来”,才做出如此规定。 据此规定,“被控告侵权人无需向专利复审委员 会提出复审申请,法院可直接判定被控告侵权人 不侵权”。
一、关于专利共有权利的行使
《民法通则》第78条: 财产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
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
按份共有财产的每个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分出或者转 让。但在出售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最高法院1988年1月26日《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第88条:
第一次修改:1992年9月4日七届人大第27次会 议通过修改决定,1993年1月1日施行。
第二次修改:2000年8月25日九届人大第17次 会议通过修改决定,2001年7月1日实行。
第三次修改:2008年12月27日十一届人大第6 次会议通过修改决定,2009年10月1日实施。
一、关于专利共有权利的行使
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 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分 析和评价后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
的证据。
五、关于专利权评价报告
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性质:
2001年第二次修改的专利法中增加了涉及实用新型 专利检索报告的条款,当时的立法解说将这种检索报告 称为“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性的初步证据”。2001年11 月最高法院民三庭在给北京市高级法院的一则答复中重 申了这一观点,认为“检索报告只是作为实用新型专利 权有效性的初步证据”。
❖ 新法第15条(新增):
❖ 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共有人对权利的行使有 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共有人可以单 独实施或者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 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的,收取的使用费应当在共 有人之间分配。
❖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行使共有的专利申请权或 者专利权应当取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