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会计工作,发挥财务部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反映、监督、控制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会计工作由财务总监总体领导,由财务部完成会计核算工作。
第三条公司会计核算按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收入与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
第四条公司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五条公司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涉及外币核算的,应折合本位币记帐,同时登记外币金额和汇率。
第二章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第六条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一)会计人员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审核、制证、记帐、复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报帐及时,如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情况。
为公司管理层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实行会计监督及风险控制。
对不合法的经济事项拒绝办理,定期分析风险指标的趋势,发现异常及时向财务部负责人和公司领导报告预警,同时共同研究控制措施。
(三)编制财务预算、审核付款计划及付款计划的执行情况。
(四)定期分析公司财务、成本、利润的执行情况,及时向公司决策层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公司参谋。
(五)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六)拟定公司办理会计业务的具体办法、各项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
(七)配合国家监督机构及境、境外中介机构提供所需会计资料。
第七条会计人员任职的素质要求:(一)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会计专业知识,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持证上岗;(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实事、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性格稳重,为人诚实,思想品德良好,作风正派;(三)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细心,严守公司商业秘密;(四)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纪律,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五)要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坚决抵制一切乱纪、违规操作,贪污盗窃的行为。
第八条对下列人员不予聘用:(一)品德不好,生活作风不正派和受过开除、刑事处分的人员,以及犯过贪污挪用公款行为的人员;(二)不熟悉会计专业知识,经常跳槽,责任心不强的人。
(三)缺少团队精神的人。
第九条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办理交接手续,具体规定如下:(一)一般会计人员及各小组主管办理交接手续,由财务部经理负责监交;财务部经理交接,由财务部上级主管领导负责监交。
(二)除《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人员在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办理交接外,会计人员在临时离职■W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时,也应办理会计工作交接。
(三)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前,必须将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处理完毕,同时应将任职期间负责的帐目核对清楚,在帐帐相符的情况下,交接双方签字确认。
(四)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移交人要写书面说明材料。
(五)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清册应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六)移交点收,移交人员离职前,必须将本人经管的会计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全部向接管人员移交清楚,接管人员应认真按照移交清册逐项点收。
(七)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移交人员所移交的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发生的,移交人应当对这些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即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方面的问题,如果事后发现,也应由原移交人负责,原移交人不能以会计资料已经交接而推卸责任。
(八)会计人员要离职,须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在此期间辞工人员负责向接替工作的会计人员介绍本岗位业务流程及操作方法,并详细向接替人员介绍帐务方面的情况。
对交代不清楚的经济事项,接受人可拒绝签字。
第十条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必须取得原始凭证(外来或自制),并根据审核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主办会计、审核会计、出纳员(转帐凭证除外),都必须在记帐凭证上签字。
第十一条会计人员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障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相符。
第十二条总帐会计结账后,应负责核对帐目,在会计数据准确无误、帐帐相符的情况下编制会计报表,经财务部经理审核后,上报财务总监及公司总经理。
会计报表须由报表编制人、财务部负责人、及财务总监、总经理签名或盖章。
第十三条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并及时向直接上级领导报告。
第十四条会计人员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书面报告,查明原因后按照规定处理,无权自行处理。
凡需调整的会计帐目,必须书面报告,经财务部经理审核,财务总监、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方可调整帐目,未经上级领导审批的会计人员无权自行调整帐目。
第十五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及收入、费用、债权和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制度第十六条公司会计科目的运用及的设置按《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得任意更改或自行设置,如因业务需要新增科目时,须报财务经理及财务总监批准。
第十七条公司收、付、转业务,统一采用记账凭证作为记帐依据。
第十八条会计核算采用财务软件辅助核算。
(一)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二)根据记帐凭证,软件系统自动完成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明细分类账的登记;(三)根据记帐凭证,由软件系统自动完成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及总帐的登记工作(四)月终,根据总分类帐,由软件系统自动生成会计报表。
第十九条会计记帐规则:(一)记帐须根据审核过的会计凭证。
除按照会计核算要求进行转帐时以会计人员写的转帐说明为记帐依据外,其它记帐凭证都必须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没有合法的凭证,不能录入会计软件系统,且每记帐凭证必须由制单、复核、记帐分别签名或盖章,不得省略。
(二)在实施会计软件系统记账操作前,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复核每一记账凭证,确认无误后,开始记账,减少由于复核不当出现差错而采取恢复记账操作的次数。
(三)记账凭证的序号,一律采用系统自动编号,不得手工编号。
(四)记帐凭证和帐簿上的会计科目以及子、细目用全称,不得随意简化或使用代号(五)会计分录的科目对应关系,原则上一种经济事项分别或汇总编一套分录,不得将不同容的多种经济事项合并编制一套分录。
(六)认真填写记账凭证中的摘要项,摘要不能过分简略,写明业务经办人、业务发生时间,业务主要容等,不同科目要根据科目特点填写摘要,以保证查阅者能看明白。
(七)记帐发生错误,用以下方法更正:1、系统记帐前发现记帐凭证有错误,应先更正或重制记帐凭证。
2、系统记帐后发现记帐凭证中会计科目、借贷方向或金额错误时,如差错发生在当月,反记账以后进行修改。
如差错发生在以前月份,先用红字填制一套与原用科目、借贷方向和金额相同的记帐凭证,以冲销原来的记录,然后重新填制正确的记帐凭证,一并登记入帐。
如果会计科目和借贷方向正确,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另行填制记帐凭证,增加或冲减相差的金额。
更正后应在摘要中注明原记帐凭证的日期和以及更正的理由和依据。
3、系统结帐报出会计报表后发现记帐差错时,如不需要变更会计报表的,可以在结账后的月份冲销并更正原记账凭证;如果会计科目和借贷方向正确,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另行填制记帐凭证,增加或冲减相差的金额。
更正后应在摘要中注明原记帐凭证的日期和,以及更正的理由和依据。
在报表尚未报出之前发现记账凭证有误且对报表的影响较大,必须实施反结账进行更正(八)年度更换新帐套时,需要结转旧年度的余额,在旧帐的余额下一行注明“结转下年”字样, 同时将余额过到新的第一行余额栏,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由会计软件系统完成)。
第二十条结帐、对帐(一)结帐即在一定的会计期间结算各种帐簿记录。
1、结帐前,首先应将本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录入会计系统;2、在结账前,应认真审核每一帐记帐凭证,检查无误后,指令系统完成记账工作;3、在结账前,应将本期损益结账业务,通过会计软件系统在操作员的指令下自动完成并同时记入相关帐簿;4、在结账前,确认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相关费用已计提或者分摊;5、在全部业务登记入帐的基础上,系统自动完成所有帐簿的结算工作。
(二)对帐是为了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1、帐证核对:是指各种帐簿(总帐、明细分类帐以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等)的记录与会计凭证(记帐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的核对,这种核对主要是在日常编制记账凭证和审核记账凭证过程中进行。
月终对帐如果发现与供应商、客户帐目不符,就应回过来对帐簿记录与会计凭证进行核对,以保证帐证相符。
2、帐帐核对:每月结账前核对一次,会计电算化下的帐帐核对主要是指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存货系统、固定资产、成本管理等帐套与总账帐套核对,总分类帐各期末余额与各明细分类帐帐面余额相核对,财务部门固定资产资明细账与实物保管部门固定资产卡片核对。
3、帐实核对分两类:第一类现金日记帐帐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额每日相核对,银行存款日记帐帐面余额与开户银行对帐单每月相核对;第二类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帐帐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有数额每月相互核对,各种往来帐款明细帐帐面余额与有关债权债务单位的帐目每月互相核对。
第四章会计业务处理制度第二十一条公司会计业务的处理,除法令已有规定外,均依本规定。
第二十二条公司一般会计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各项:原始凭证的核鉴;记帐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会计报告的编制;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第二十三条会计人员执行其职务时,须使用本名,不得用别名或别号,也不得使用他人名字登录财务软件系统。
第一节原始凭证的审核第二十四条原始凭证应先详细审核,如有下列情况者,当视为不合法凭证。
(一)不符合公司规定的支出票据;(二)数字计算错误的票据;(三)收支数字与规定及事实不符;(四)与本公司业务无关的支出票据;(五)填写不符合规的票据。
第二十五条原始凭证的审核分支出凭证审核与收入凭证审核。
(一)支出凭证的审核:1. 支付款项应取得收款人的统一发票和合法的凭证。
2. 购进物品或支付费用的原始凭证,应盖有收款单位印章,并记明下列各项:a)该公司名称;b)货品名称、规格及数量或费用性质;c)单价及总价;d)交易日期;e)本公司的名称;f)增值税专用发票需注明销货方税号、银行账号、。
3. 预付款、应付账款的支出,应依据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及本公司编制的付款计划进行审核。
4. 对本公司部支出的原始凭证,如:预借备用金等支出,应依据本公司相关规定办理。
5. 购进原材料及其他物资的原始凭证,应附原材料“入库单”。
6. 购进低值易耗品的原始凭证,应附低值易耗品“入库单”。
7. 购进固定资产的原始凭证,应附“固定资产验收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