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数设置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数设置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出现在美国上市公司的治 理机制中。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美国上市公司 不断出现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重大关联交易 丑闻等事件。 1978 年纽约股票交易所 (N YSE ) 正
3 李斌、张耀南: 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系 辽宁省大连市 尖山街 217 号 116025 电子信箱: lib in522@ 163. com 电话: 0411—84710478。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编号: 03CJ Y002) 和辽宁省教 育厅项目 (编号: 2022901259) 的支持。
世界经济3 2004年第10期 ·66·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一) 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能 从设计理念上看,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主要是 为了起到监督制衡和科学决策的作用。 1. 监督制衡职能。从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来 看, 一方面, 当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绝 对的控制地位时, 控股股东可能利用自身的优势 地位做出一些有利于自己而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 利益的行为, 如重大的关联交易、为其他公司担
二 文献回顾
式要求每家上市公司, 必须在限定时期内设立一 个专门有独立董事参加的审计委员会, 独立于经 理层, 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做出独立、客观的审计。 1999 年 10 月 N YSE 和 NA SDAQ 再次修改有关 独立董事的要求,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最少要有 3 名 独立董事 (李维安, 2003)。 中 国 证 监 会 则 在 2001 年 8 月 16 日公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 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保、“隧道行为”等等。由于控股股东在公司的绝对 控股地位, 也导致了它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控 制地位, 操纵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使股东大会和董 事会按照控股股东的意愿行事。另一方面, 当董事 会大部分由内部董事组成时, 实际上, 董事会有可 能受制于经理层。 当主要控制权掌握在经理层手 中时, 公司董事会因受制于经理层而不能有效的 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 经理层有可能做出有利于 自身而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这样经理层就不是 以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为努力目标。 独立董事制度 的引入, 正是为了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由于独 立董事独立于公司之外, 具有独立的财产、独立的 人格、独立的利益以及独立的运作。 根据《指导意 见》的规定, 独立董事拥有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 所、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独立聘请外 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公开征集投票权等一系 列的权力。 此外, 独立董事制度还有事前监督、事 中监督和内部监督的特点。 所有这些就决定了独 立董事能够对控股股东和经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 和审计, 为解决“控股股东行为”和“内部人控制” 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有文献证明,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多少比例为 最优。 陈宏辉和贾生华 (2002) 研究了信息获取与 独立董事职能发挥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独 立董事信息获取能力的欠缺制约了他们持续改进 董事会职能的作用。随着董事会独立性 (独立非执 行董事人数的比例) 的提高, 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 效率会提高, 但是董事会决策的适用性效率会降 低。在效率替代作用的影响下, 董事会的独立性高 低与董事会决策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 而 是倒 U 型关系。 陈玉荣 (2004) 研究表明, 独立董 事的报酬既要足以激励独立董事勤勉工作, 又要防 止其被大股东收买, 导致独立事依赖于大股东。
Ro sen stein 和W ya t t (1990) 对独立董事的任 命与股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独立董事 任 命 时, 公 司 股 价 表 现 为 明 显 的 上 升。 Bo rokhovich 与 T rap an i (1996) 研究表明, 与内部 董事相比较, 独立董事更容易做出对业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方面, 国
外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但得出的结论却不完 全相同。Ro sen stein 和W ya tt (1990) 的研究表明: 独立董事的设置经常被投资人认为是上市公司改 善公司治理的一个承诺, 因此, 独立董事的任命, 将导致公司股价的短期上升。而 Yerm ack (1996) 以及 B haga t 和 B lack (1997) 的研究都表明, 独立 董事与公司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在独立董事的比例问题方面, 国外学者从各 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H erm a lin 和W eisbach (1988) 的研究表明, 当企业业绩呈下降的趋势时, 独立董事的比例略为上升。此外, 美国的一些研究 机构研究发现, 审计委员会中 67% 的独立董事比 例与公司管理无欺诈之间是正相关的, 审计委员 会中 100% 的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收益管理无欺 诈之间是没有显著相关性的 (李维安, 2003)。还有 一些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评级机构对独立董事制 度做了很好的研究, 如美国的标准普尔公司对独 立董事的职能和独立性作了评价; 亚洲里昂证券 公司主要从独立性和问责性两方面对独立董事进 行评价; 欧洲戴米诺对不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进 行了评价。
联系比较多的企业可以聘请具有政治背景、政府 关系的专家为独立董事等。
(二) 现实中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企业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在现实中也存在 着多方面的问题。 1. 独立董事不“独立”。现实中, 有些企业的独 立董事是由大股东提名或推选的。 虽然独立董事 的人选是由董事会决定的, 但由于大股东的控股 地位, 就有可能把自己的亲信或利益相关人选为 独立董事, 使独立董事徒有其名。 同时, 独立董事 也有利己的动机, 有采取一些利己行为的可能, 或 是与大股东或经理层合谋, 或是对公司的关联交 易、造假行为不闻不问。 没有真正的做到独立、客 观、公正, 从而导致对大股东和经理层的监督、约 束不足。 2. 独立董事不“懂事”。现实中, 上市公司对独 立董事的任职能力要求过于片面, 过多的强调独 立董事的名人效应, 而忽视了独立董事作为财务 专家、战略专家、管理专家等方面的经验资历。 不 同于发达国家独立董事多出自于财务专家、其他 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实业家, 中国独立董事大多是 来自于高校的教师和研究学者, 他们往往缺乏实 际的管理经验, 缺乏对上市公司的实际了解, 容易 造成他们看问题、做决策过于片面。 而且, 独立董 事一般投入上市公司的时间和精力也有限。此外, 有些独立董事兼职过多, 分身无术; 有些独立董事 年龄偏高。 所有上述提到的关于现实中独立董事 存在的问题, 都有可能造成独立董事不具备一定 的任职能力, 造成独立董事不“懂事”, 从而导致独 立董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独立董事的选择机制。 独立董事的选择机 制一般有三种方式: 其一是市场上公开招聘, 其二 是股东推荐, 其三是董事推荐。在现实中独立董事 的人选多由董事推荐, 但是这些推荐人往往把候 选人局限在自己的“熟人”圈子里。这种“熟人式的 推荐”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一方面, 熟人的关系可 能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 这种局限 也过于片面和狭窄, 不能为上市公司挑选到真正 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外, 在独立董事的选
本文不仅对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能和现实中独 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而且在 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 设置了上市公司独 立董事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了上市公司独立董 事评价指数的基本分析框架, 并借此进行了初步 的经验分析, 证实了其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同时, 本文除了对独立董事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 外, 还试图对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独立董事的 能动作用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建议。
2. 科学决策职能。 独立董事不仅具有独立 性、客观性, 而且独立董事应该具有丰富的职业背 景、专业背景、学历背景、知识结构以及年龄因素 等内容。 这样就决定了独立董事能够促使公司的 决策更加科学、程序更加合理。独立董事大多出自 于实业家、会计师、律师、高校教师及研究人员、退 休的管理层、咨询顾问等, 这些人具有丰富的企 业、商业、经营、财务、管理、战略等方面的知识技 能和阅历, 而且大多数独立董事对本行业比较熟 悉且具有“名人效应”。 这样独立董事就能够为一 个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管理做出科学的判断和 决策, 而且还能够为企业提高知名度, 为企业创造 价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除了需要考虑独立董事 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经验、教育、年龄等方面 的因素外, 同时还需考虑企业的一些特殊需要, 例 如, 财务管理较弱的企业可能需要多聘几位财务 会计方面的专家为独立董事; 对合同文件、法律咨 询等方面要求比较强的企业则把独立董事的人选 放在具有法律专长的专家人才身上; 同政府部门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评价指标体系 和评价指数设置
李 斌 张耀南3
内容提要 作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 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近年来受到较多关 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一方面可以制约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公 司和中小股东的行为; 另一方面可以对公司的经理层进行监督和约束, 以减轻“内部人控制”问题。 本文在对独立董事主要职能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 善性、个人情况、组织结构、选拔机制、职权行使、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七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独立董 事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评价指数的基本分析框架, 并且进行 了初步的经验分析。
关 键 词 独立董事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数
一 引言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 为解决“控股股东行 为”和“内部人控制”问题, 在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中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并 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周永亮, 2001)。由于独立董事 不直接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公司高级经理层, 因而有利于独立董事对公司的事务做出独立、客 观且科学的判断与决策。随之而来的是, 对于独立 董事制度应该设计怎样一套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行 之有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