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产与运作计划
第六章 生产与运作计划
1.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生产计划与与生产能力的确定方法,生产作业 计划与期量标准制定。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3.教学手段: 4.学时分配:6学时 5.重点难点:生产能力分析;生产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 6.作业布置: 7.辅导安排:随堂 8.教学安排:生产计划与能力分析;生产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
粗(年) 企业、公司
中(月,季) 工厂
详细程度
高度综合
综合
作业层计划
短(月、旬、 周)
细(工作日、班 次、小时、分)
车间、工段、 班组
详细
不确定性 管理层次
高 企业高层领导
特点
涉及资源获取 如:产品发展 方向,生产发 展规模,新生 产设备的建造
㈠长期生产计划
中 中层,部门领 导 现有资源利用
低 低层,车间领 导 日常活动处理
2)对设备进行小规模的改造或革新; 3)增加工人, 4)外托, 5)库存调节 ~是在现有生产设施的基础上所做的局部扩充。一般在年度生产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中加以考虑。属于中层管理的决策。 3.短期因素 作用时间<半年 如:(1)加班加点; (2)临时增加工人,增开班次; (3)采取措施降低废品率; (4)改善原材料质量; (5)改善设备维修制度。这能减少设备故障时间,提高设备利用
~属于战略计划。 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定竞争优势的决 策。 ㈡中期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大纲、年度生产计划) ~属于战术计划。主要任务是1)根据产品市场预测和顾客订货的 合同信息,规定企业在计划年度年的生产任务。2)进行任务与生产能 力的平衡。 综合计划又称为生产大纲,是对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资源和需求之 间的平衡所作的概括性设想,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 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出、内容、产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 投资问题所做的大致性描述。 综合计划并不具体制定每一品种的生产数量、生产时间、每一车 间、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产品、时间和人员作 出安排。 ㈢短期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 主要任务是依据用户的定单,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 使之紧密衔接,确保按用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 交货期交货。 1.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PS)要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 内的生产数量,这里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周。 编制主生产计划应当注意:(1)MPS所确定的生产量必须等于综合 计划确定的生产总量;(2)MPS中规定的生产数量可以是需求量,也可 以是净需求量;(3)MPS中应当反映出顾客订货与企业需求预测的数量 和时间需求等信息;(4)MPS的计划期一定要比最长的产品生产周期 长,否则得到的零部件投入生产计划不可行;(5)MPS中决定生产批量 和生产时间时,必须考虑资源的约束条件。 2.物料需求计划 ~是在主生产计划确定以后,为保证生产计划所规定的最终产品 所需的全部物料以及其它资源在需要的时候能供应上,也就是说,物料 需求计划要解决的是与主生产计划规定的最终产品相关的物料的需求问 题。 ※对于流程型企业,由于生产连续进行,中期计划的作用非常关 键;而对于制造装配型企业,由于生产能力的定义随产品结构的变化而 变化,故短期作业计划的作用是重点。 二、年度生产计划 ㈠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年生产计划是对计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规定企业在
产能力,它考虑设备故障、出现废品、返修等生产损失,因此通常比理
论生产能力要少。)
M标=M理·K1·K2·K3
式中 K1—定额完成率;K2—工时利用率;K3—合格品率 K3=1-废品
率
例2:(P107)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各产品在机加车间铣 床组的计划台时分别为20、25、15台时,铣床组共有铣床25台,两班制 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设备停修率为5%,计划产量分别为2000台、 1000台、1200台,请核算一下该铣床组的生产能力并与计划相比较,做 出评价。
量,如一等品率、废品率等。 4、产值指标 它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以
便于不同行业比较。根据具体内容与作用不同,分为商品产值、总产值 与净产值三种。
商品产值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价值。商品产值 包括:用本企业自备的原材料生产的成品和半成品的价值;用外单位来 料加工的产品加工价值;工业劳务的价值。只有完成商品产值指标,才 能保证流动资金正常周转。
※生产运作计划是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运作活动的依据,是企业所 有生产运作活动的基础。
生产计划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是提高每个职工计划工作的质量和效 率,并不断改善信息的交流。
生产计划系统运作的主要障碍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
§1 生产能力分析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㈠概念: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 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能力是一个准确而清晰的概念。 对于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能力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①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具体产品数表示; ②大批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代表产品数表示; 代表产品是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 品。 ③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则只能以假定产品(Pseudo-product)的 产量来表示 。 假定产品是按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 产品。 例:如表8—3所示。现以产品c为代表产品,将各产品的计划年产 量折算成代表产品产量;并计算假定产品。
③计算各种计划产品的最大生产能力 ㈡、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1.原则:在各设备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确定出车间 的生产能力。 2.综合平衡: 1)通常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综合平衡的依据。 主要设备组:劳动量比重最大的,或贵重的无代用设备的设备组。 2)消除薄弱环节,利用富裕环节的能力来补偿薄弱环节 ㈢、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计划期内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品种、产量、质量、产值和出产期。 1、品种指标 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品名、型号、规格和种类数。确定
品种指标是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问题。 2、产量指标 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产量指标是企业进行供
产销平衡和编制生产计划、组织日常生产的重要依据。 3、质量指标 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水平,常采用统计指标来衡
产品
计划年产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折换成代表产品C的产量 折换成假定产品的产量 量
A
50
20
50×20/40 =25
50×20/36.67=27
B
100
30
100×30/40= 75
82
C
125
40
125
136
D
25
80
25×80/40 =50
55
合计
300
275
300
t假 = (50×20+100×30+125×40+25×80) ÷300=36.67
率; (6)采用适当的工资奖励制度,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7)合理选择批量。合理选择批量能减少不必要的设备调整时间, 而提高设备利用率。
~是对现有生产设施利用的改善,都属于作业层的决策。
§2生产计划 一、生产计划系统的层次
计划期
战略层计划 长(≥5年)
战术层计划 中(一年)
计划的时间单 位
空间范围
㈡生产能力的种类
⑴设计能力是企业在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规定的
生产能力。这个生产能力要在企业建成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经过一段试
生产,在正式生产趋于正常后才能实现。
⑵查定能力是原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在新的假设条件下
可能实现的能力,也不是真正现实的生产能力;
⑶现实能力为计划年度充分考虑了企业现有的和能够实现的各种措
总产值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以货币计算的生产活动的总成果的 数量。包括:商品产值;期末期初在制品价值的差额;订货者来料加工 的材料价值。总产值一般按不变价格计算。
净产值是企业在计划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由于扣除了 部门间重复计算,它能反映计划期内为社会提供的国民收入。净产值的 计算:
1) 生产法:净产值=总产值-物资消耗费用 2) 分配法:净产值=工资总额+福利基金+税金+利润+属于国民收
1.理论生产能力的计算(理论生产能力是指不考虑停工等的损的
情况下所达到的产出量,即生产系统在现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量。)
M =F有效·S / t ; M =F有效·S·p
式中 M --设备组生产能力(台或件)
F有效--设备组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小时) F组=F制(1-
ε)
S ---设备数
t---设备的时间定额(小时/件)
施后,实际可达到的生产能力,是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3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⑴固定资产数量(即生产中的设备数和生产面积数)
⑵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⑶固定资产生产率定额
二、生产能力的查定
从低层开始自下而上,先计算单台设备或班组(生产线)的能力,
然后逐步计算各生产单位(车间、工厂)的能力。
㈠设备组(流水线)生产能力的计算
解1:代表产品法,如以A为代表产品, ①计算以代表产品A表示的铣床组生产能力为: ②计算代表产品表示的总产量 ③计算设备符合系数
α∠1,说明铣床组的生产任务小于能力 ④计算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表示在现有的生产能力情况下,每 种产品的最大生产能力) 解2:假定产品法 ①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②计算以假定产品表示的设备组生产能力和负荷系数
四、生产能力调节因素 从计划的观点看,可将这些因素按取得能力的时间长短,分为长 期、中期和短期三类。 1.长期因素,作用时间≥一年 ~包括:建设新厂、扩建旧厂、购置安装大型成套设备、进行技术 改造等。 ~都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系统的状况,大幅度地提高生产能力,但 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属于战略性决策。 2.中期因素,半年≤作用时间<一年 ~如1)采用新的工艺装备、添置一些可随时买到的通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