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丹毒教学课件共61页文档

6丹毒教学课件共61页文档


丹轸 火丹 天火
又名
首见
《素问至真要大论》
颜色命名
因皮肤红如涂丹,热如火灼
何为丹毒?中西医病名一致
溶链------网状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中医患处突然发红成片,色如丹涂脂染
文献
《诸病源候论》 “丹者,人身忽然欣赤,如丹涂之状,故谓
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 皆风热恶毒所为,” “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去脓 水数升。若发于节间,使流之四肢。毒入 肠则杀人,小儿得之最忌。”
外治 视皮损以施治
红斑(水肿)
金黄散外调擦 或用30-50%硫酸
镁 或用草药外敷
水疱(大疱)时
空针抽水疱 再敷
预防与调护
休息,饮食 抬高患肢,大足风穿弹力袜 治疗原发病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肿胀,灼热疼痛,亦可发生水疱、皮肤坏 死。苔黄腻,脉洪数。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 方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应该彻底治疗,防止复发
新生儿
胎火蕴毒 发于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
可呈游走性,并有壮热烦躁等。 治宜凉血清热解毒 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后期
参照各自证型,守方加减治疗
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史,局部肿胀、水疱、 丘疹为主,瘙痒,灼热
类丹毒
中医辨治(按部位辨 证)
头面部
风热毒蕴 发于头面部,恶寒发热,皮肤焮红灼热,
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散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重者用清瘟败毒饮。
下肢
湿热毒蕴 发于下肢,除发热等症状外,局部以红赤
流火
下肢
复发性
《外科证治全书》 “流火,生小腿,红肿放亮,热痛如烧,不
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时医惟知以镰 血出,或以鳝鱼血涂,总无全愈之日,时 常发作,复镰复涂而已。”
年龄而命名
新生儿
《医宗金鉴》
“赤游丹毒,小儿赤游丹之证,皆 由胎毒所致。”
特点
突然发病, 局部皮肤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红斑
局部表现
水肿性边界清的片状红斑(鲜红色)。 迅速扩大 表面紧张光亮,灼热有触痛 严重时红斑可见水疱、大疱等。 鲜红斑-----暗红斑-----脱屑而愈
严重时
水疱 大疱 瘀点 瘀斑 皮肤化脓坏死
由于部位不同表现略有区别
颜面部
颜面部
从一侧开始----形成蝶形红肿,扩大-----整 个面部红肿----眼睑肿胀。
《圣济总录》
“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 则蓄热为丹毒”
上部
天行热疫毒邪或风热之邪
《疡科心得集》
“抱头火且毒者,中于天行热毒而发。”
中部
肝经火旺,脾经湿热相感而成
《医宗金鉴》
“内发丹毒,此证由肝脾二经,热极生风所 致。”
下部
湿热下注,化为火毒
赤游丹毒
由胎火胎毒所化
《医宗金鉴》
“赤游丹毒,小儿赤游丹之证,皆由胎毒 所致。”
诊断
多数发生于下肢、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 走性。可有皮肤、粘膜破损等病史。
初起先有突然恶寒发热,头痛,便秘,溲赤等全 身症状。局部皮肤大片肿胀鲜红,稍高出皮肤表 面,边界清楚,光亮稍硬,压之皮色减退。最后 脱屑而愈。病情严重的可有瘀点、水疱。发于小 腿者,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下肢肿胀 而形成象皮腿。患者多有局部破损史
Thank you
边界清) 迅速扩大,发无定处。(毒邪所致)
病因病机(西医)
β---溶链 网状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 表皮、真皮浅层。 一般不化脓、不发生组织坏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病因病机
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搏结, 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有破损,毒邪 乘隙侵入而成。
凡发于头面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者挟有 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 则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受邪部位不同,扩肿不同
耳部破损 ——先肿于耳周,再肿头角 头皮破损 ——先肿头额,再肿及脑后
下肢
流火 大脚风
重症
新生儿 年老体弱者
鉴别诊断
发 红肿色紫红或暗红,以中央颜色明显, 周边较浅,边界不清,疼痛呈持续性胀痛, 化脓时呈跳痛,大多化脓溃烂。
类丹毒 多发生于手部,与职业有关,来 势慢,范围小,症状轻,无明显全身症状。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6丹毒教学课件
丹毒
丹毒是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 染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由丹毒链球菌感染。
生于下肢者,称流火;生于头面的,称抱 头火丹;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此外
《外科正宗》 《疡医准绳》 《外科启玄》 《外科大成》 病因、病机、命名、辨症论治等。
抱头火丹 眼丹
头面部
抱头火丹
《疡科心得集》 “抱头火且毒者,中于天行热毒而发。”
胸腹腰胯部
内发丹毒
首见于
《疮疡经验全书》 “丹毒,内丹毒从胁下至腰下,肿发赤色,
名日内丹,如早觉可治,致腰便不可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