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估计算1前言 01.1定义 01.2内外部结构 01.3评价目标分析 (1)2参考规范与文件 (1)3城市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2)3.1城市公共消防设施 (2)3.1.1消防站 (2)3.1.2消防装备 (3)3.1.3消防供水 (4)3.1.4消防通信 (4)3.2公共消防管理保障 (5)3.2.1消防法制建设 (5)3.2.2消防队伍建设 (6)3.2.3消防经费投入 (7)3.3.1媒体消防宣传 (7)3.3.2消防教育 (8)3.3.3消防培训 (8)3.3.4公众消防安全素质 (9)3.4灭火救援 (9)3.4.1灭火救援应急联动 (9)3.4.2灭火救援预案 (10)3.4.3灭火救援响应 (10)3.5火灾预警防控 (11)3.5.1火灾预警能力 (11)3.5.2火灾防控水平 (12)3.5.3公众消防安全感 (12)4评价方法 (14)4.1综合指数法 (14)4.2指标评价基准 (14)4.3评价说明 (17)4.4风险等级的划分 (17)1前言1.1定义城市消防安全评估模式,是指在有关城市消防安全的理论指导下,由评价结构、功能、方法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种评价范式。
城市消防安全评估模式有四个决定因素:评价理念、评价功能、评价规范与评价方法。
1.2内外部结构1.3评价目标分析从国家层面,开展城市消防安全评估,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监测全国城市公共消防安全水平。
(2)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3)为制订和调整消防工作政策提供依据。
从被评估城市的角度,通过开展城市消防安全评估,实现以下目标:(1)推进城市人民政府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2)掌握本城市消防安全工作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找准薄弱点和改进消防工作的着力点。
(3)为确定城市消防事业发展的近期目标提供依据。
2参考规范与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公布)《火灾事故调查规定》(1999年3月15日公安部令第37号发布)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消防基本术语第二部分GB/T14107-93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2006年2月27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标准GA621-2006消防特勤队(站)装备要求GA622-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50313-20003城市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3.1城市公共消防设施3.1.1消防站万人拥有消防站: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的消防站(市辖区内的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不包括单位专职消防队,下同)数量。
从城市规模(以人口划分)的角度反映消防站的建设情况。
计算公式:万人拥有消防站(个/万人)=消防站总数(个)/市辖区年末常住总人口(万人)3.1.2消防装备3.1.2.1万人拥有消防车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的消防车数量(市辖区内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消防车辆,不包括超期服役或评价时不能使用的消防车辆)。
从城市规模(以人口划分)的角度反映消防车辆的配备情况。
计算公式:万人拥有消防车(辆/万人)=消防车总数(辆)/市辖区年末常住总人口(万人)3.1.2.2消防队员空气呼吸器配备率指消防队员(市辖区内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消防人员,不包括单位专职消防队的人员和城市公安消防支队、总队机关的人员)配备空气呼吸器(包括氧气呼吸器)的平均数量。
反映消防队员基本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
计算公式:消防队员空气呼吸器配备率(具/人)=空气呼吸器总数(具)/消防队员总数(人)3.1.2.3抢险救援主战器材配备率指消防站配备典型抢险救援器材(液压破拆工具、气体探测仪、生命探测仪)的平均数量。
反映公安消防部队配备应对化学、毒气、爆炸、辐射、建筑倒塌及交通事故等特殊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器材的情况。
计算公式:抢险救援主战器材配备率(套/个)=(液压破拆工具数+气体探测仪数+生命探测仪数)(套)/消防站总数(个)3.1.3消防供水3.1.3.1市政消防给水管道平均直径指市政消防给水管道(包括生产、生活和消防和作用给水管道)的平均管道直径。
反映市政消防供水能力。
计算公式:市政消防给水管道平均直径(毫米)=)给水管网总长度(公里市区建成区内市政消防公里)政消防给水管网长度(市区建成区内对应的市管网直径(毫米)⨯∑3.1.3.2市政消火栓覆盖率指单位面积建成区内设置的市政消火栓数量。
反映市政消防供水设施的建设状况。
计算公式:市政消火栓覆盖率(个/平方公里)=建成区内市政消火栓总数(个)/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3.1.3.3市政消火栓完好率指达到设计供水压力和流量,能够正常供水的市政消火栓占全部市政消火栓的比例。
反映市政消火栓管理维护和保养水平。
计算方法:市政消火栓完好率(%)=市辖区内完好的市政消火栓总数(个)/市辖区内市政消火栓总数(个)×100%3.1.4消防通信3.1.4.1消防无线通信一级网可靠通信覆盖率指在城市市辖区内,消防通信指挥中心与消防站配备的固定电台和消防车配备的车载电台实现可靠通信的区域占城市是辖区总 面积的比例。
计算方法:按照《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01-2007)第4.3.3条的相关规定,参照城市消防无线通信网基站覆盖设计方案以及消防无线通信子系统《竣工验收报告》、《验收记录》等文件和实测数据综合确定。
3.1.4.2消防无线通信三级组网通信设备配备率指城市市辖区内消防站的消防队员(包括指挥员、战斗员)配备手持无线电台(包括无线通信头盔)以及消防车辆配备车载电台的比例。
反映火灾扑救及抢险救援现场无线通信保障的物质水平。
计算方法:消防无线通信三级组网通设备配备率(%)=手持无线电台配备率×0.5+车载电台配备率×0.5其中:a 、手持无线电台配备率(%)=%100/1/⨯人台人)(台员总数市辖区内消防站消防队线通信头盔)数手持无线电台(包括无 b 、车载电台配备率(%)=%100/1/⨯车台车)(台市辖区消防站消防总数消防车辆车载电台数 3.2公共消防管理保障3.2.1消防法制建设消防法制建设综合指标:反映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立法和执法情况。
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1) 编制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情况;(2) 有立法权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制定以消防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规章(3) 与火灾有关的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办理情况。
计算方法:消防法制建设综合指标=P1×0.4+P2×0.3+P3×0.3。
数据来源:当地政府法制和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的统计资料。
其中,P1:编制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得1分,少一项或两项皆无的不得分;P2:以消防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规章、文件(政发、政办发、部门联合发文)无得0分,1-3件得0.5分,4件(含)以上得1分;P3:=火灾刑事案件办案率×0.5+火灾案件消防行政处罚率×0.5其中:火灾刑事案件办案率=灾起数的规定》立案标准的火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辖的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符合《最高人民检察院灾刑事案起数公安机关立案办理的火火灾案件消防行政处罚率=火灾总起数处罚的火灾案件起数公安机关办理消防行政 3.2.2消防队伍建设万人拥有消防人员: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的消防人员数量。
反映灭火抢险救援及防火监督检查专业力量建设水平。
计算公式:万人拥有消防人员=(公安消防人员总数+政府专职消防人员总数)(人)/市辖区年末常住总人口(万人)。
3.2.3消防经费投入3.2.3.1消防人员人均消防业务费消防业务费,是指市人民政府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用于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执行消防任务时必须开支的经常性、消耗性支出和车辆、装备器材购置等经费(不含基建经费)。
计算公式:消防人员人均消防业务费(万元/人)=消防业务费(万元)/(公安消防人员总数+政府专职消防人员总数)(人)3.2.3.2消防经费占GDP 比重消防经费,是指市人民政府及市辖区人民政府财政投入的所有消防经费的综合,包括消防业务费、基建经费、其他专项费、罚没款返还和消防部门的行政性收费等其他经费。
计算公式:消防经费占GDP 的比重(%)=消防经费(万元)/GDP (万元)×100%3.2.3.3消防经费相对增长率是指消防经费增长率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增长率之差,反映了消防经费增长速度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相适应的程度。
计算公式:消防经费相对增长率(%)=%100--%100⨯⨯-算收入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本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上年度消防经费上年度消防经费本年度消防经费3.3消防宣传教育3.3.1媒体消防宣传媒体消防宣传综合指标,指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站等主要新闻媒体开设消防专栏的情况,反映媒体消防宣传平台的建设水平。
计算公式:媒体消防宣传综合指标=P1×0.4+P2×0.3+P3×0.2+P4×0.1其中:P1、P2、P3、P4分别是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站开设消防专栏的情况(开设为1,未开始为0)。
3.3.2消防教育3.3.2.1中小学消防知识课开设率指开设消防知识课的初中、小学占本地区初中、小学总数的比例。
反映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消防常识教育的覆盖水平。
计算公式:中小学消防知识课开设率(%)=开设消防知识课的初中、小学总数(个)/本地区初中、小学总数(个)×100%3.3.2.2十万人拥有消防教育基地指常住人口每十万人拥有的消防教育基地(包括含有消防教育内容的防灾教育基地)数量。
消防教育基地,是指市或市辖区人民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主导、社会资助”形式建设的用于对公众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设施。
计算公式:十万人拥有消防教育基地(个/十万人)=消防教育基地数(个)/市辖区年末常住总人口(十万人)3.3.3消防培训3.3.3.1消防相关岗位人员培训率“消防相关岗位人员”,是指从事与消防内容相关的管理、设计、施工、检查维护和操作工作的人员,主要包括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以及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营业性场所工作人员等三类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