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三下乡心得体会(1)

2020年三下乡心得体会(1)

三下乡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三下乡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下乡心得体会1
凝聚青春力量共绎百年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服务队赴__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世界的遗产一半在中国,中国的遗产一半在河南”。

7月17日,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服务队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此期间,服务队就“民间艺术状况”、“村民精神生活状况”等课题进行了实地调研。

7月1日至16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服务队进驻__县__村并以怀邦为主要调研对象,对__村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展开调研活动。

活动以学习怀邦、整理怀邦剧本、探访怀邦传人等方式了解和传承怀邦文化,对__村的历史古迹展开调研,了解__村的文化底蕴和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__村真出奇,梨花不开不唱戏”,这是怀梆极盛时期__村流行的一句话。

调研服务队在开始学习怀邦戏的同时对怀邦传人进行探访和整理老怀邦剧本,最终建立艺人档案15份,为艺人撰写小传4篇,整理出《反西唐》、《三哭殿》、《王莽篡位》等6部剧本。

在调研活动中艺人们对怀邦的热爱感动了服务队的每一位队员,而队员们也从整理
剧本中了解到怀邦戏传承困难的问题所在。

经过几天怀邦戏的刻苦学习后,7月14日,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进行了汇报演出,表演了怀梆经典曲目《李彦龙征南》南安王点兵片段,霸气十足的南安王、貌美多情的大皇姑,队员们娴熟专注的表演让__村的老艺人感到欣慰。

“怀梆终于后继有人了”,怀邦老艺人李玉发这样说到。

在__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始终以踏实严谨的态度,实地考察学习,为__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下乡心得体会2
回学校的车缓缓地开动,车里头是沉默的我们,车外是一双双不舍的眼睛。

望着窗外不断挥动的小手,还有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蛋,心,酸酸的;
眼睛,酸酸的。

回忆起初次来到樟铺中心小学时,学校的环境和设备让所有的队员都大失所望,再加上旅途的颠簸,每个人心都稍微有点失落。

学校的规模并不大,比我以前的小学还要小。

设备也不是很齐全,学校隔壁是一座小山,山上全是坟墓。

到了晚上的时候,整个学校给人有一种冷冷的感觉。

来到学校的第一个晚上,我就因为不适应而皮肤过敏。

凹凸不平的地板让本已疲惫的我彻底失眠。

一个星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

一周里,疲惫成为了我生活中的常客。

可是,苦终究因为有乐而变甜。

这个学校给我最大感动的就是,这里的校长还不错,学生也很活泼很聪明。

记得第一天去到那首先要做的就是班主任要去开班会。

我闲着没事干,就跟着一个同学去四年级(2)班一起开班会。

那个班的学生真的好活跃、很捣蛋。

应该更确切来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很活跃很顽皮。

刚去到那里,那些小孩子就起哄,害得我们喊破喉咙乐他们才稍微安静下来。

不过,这些小孩真的好可爱,男生的特别帅气又很聪明,女生文静又漂亮的。

第一眼看到他们,心里就很喜欢他们了。

我不是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我只是一个任课老师,负责教他们朗诵课。

别看他们平常很调皮捣蛋,一到要正式上课时,他们就变得好乖好勤奋的。

这真的让我吃惊不少啊。

让他们读书的时候,他们不仅很认真地读,而且读得好大声。

那一阵阵稚嫩的朗诵声现在还久久再我耳边回荡着,像一首曲子,很舒服。

让他们做笔记的时候,那些很调皮的男孩子都很认真的写。

那些小小的脑瓜子、小小的手、很溜溜的眼睛,眼睛里似乎藏有许多疑问好奇,脑瓜子里装满了好奇的同时,又装着许多顽皮的想法。

四年级(2)班的这群学生真的好可爱。

课堂上,我还穿插了一些谜语和脑筋急转弯。

这又是让我很吃惊的地方。

他们真的好聪明,对于那些很我们大学生都很难想到的谜语和脑筋急转弯,他们竟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回答出来。

我真的很吃惊,也很欣慰。

有很多时候,我在想,也许不是我教会了他们多少知识,更多的是他们教会了我很多。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儿时的自己,想到苦涩的童年,其实,比起他们,我真的很幸运的了。

离开了的时候,比想象中的要难受。

在临走前,我和学生做了一个约定,他们让我在离开之前一定要去他们教室那里找他们。

来到教室后,他们见到了我,每个人都拿起笔在我队服上歪歪斜斜地写上了他们的名字,并且说“黄老师,你明年记得还要来看我们咯!”顿时,眼眶模糊了。

我在走之前,和他们每个人都握了手,有最后的道别,也有无尽的不舍,还有无尽的祝福。

愿这些可爱的孩子能幸福快乐,好好做人!!
车慢慢启动了,带走了我们,给我们,给孩子们,留下的是那看似长又短的回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第一批学生!!
三下乡心得体会3
首先很感谢老师能够给我这次机会参加本次活动,这次经历让我感悟了很多。

我认为扶贫不应该局限于对他们物质上的扶贫,在物质扶贫的基础上更要进行精神扶贫、文化扶贫,要带去先进的文化,改善农村的社会风气,这是我们“三下乡”活动的目的所在。

本次扶贫地区基础建设其实已经趋于完善,人人有房住、有饭吃、有休闲运动的场所、路也修好了,但是他们的意识太过于单一,今天能不能吃饱饭.庄稼长势如何就是他们每天去想的东西,他们不会去丰富每天的多余时光,我们学校捐赠的运动器材感觉都是为我们每次去“三下乡”活动准备的,这本来是用来丰富他们的生活的,结果就只有堆放在那当个摆设品。

村里主要都是老年人带着娃娃在家,中年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大一点的娃娃就住在学校,小一点的每天就上下学,平时接受知识就只有在学校的时候,回到了村里就没有这种资源能够让他们进行学习,这就体现了我们活动的价值所在,我们带着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丰富了他们的课后生活,也给他们的童年带去了多彩的一面,甚至有可能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

当然“三下乡”活动不仅仅只是对扶贫地区进行改善,对于我们志愿者来说也是一种改善,很多同学都是城里面长大的,对于一些农活都没有接触过,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进行了除草、扫地、下田、还去感受了乡村集市的氛围,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体验,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体来说本次“三下乡”活动是非常不错的,既为乡亲父老带去了文化和快乐,也让自己学到了东西,完美结束。

三下乡心得体会4
维持了三天左右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结束了,辛苦而充实,沉重却又充满欣慰。

几天的奔走,受益匪浅。

我们团队十二人前往坐落在北郫县县城西南部的望丛祠,尽情享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尽情去感受了属于这个夏天的一份充满缱绻书香气息的三天。

望丛祠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蕴。

据远古的传说,在古蜀郫县,望帝教民务农,丛帝凿山治水,为成都平原的早期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帝遗爱于民,后人尊祀。

原来二帝分祠,北宋仁宗康定二年,邑令赵可度将望帝与丛帝合祀,建望丛祠。

下车的那一刻我们立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亭台小榭,蜿蜒的石子路,幽谧的树林,无一不向我们彰显着这座古老的建筑的深厚内涵底蕴。

我们去的时候天气并不是很好,下着淅沥沥的小雨,在这迷迷蒙蒙的雨帘之中,望丛祠就像一个带着面纱的江南女子,一双笑意盈盈的眼睛吸引着你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短短三天,我们领略了望丛祠的美丽、庄重、神秘、温婉,因为时间的缘故,我们去的时候名满成都的荷塘的荷花已经谢了,只留下一片青翠的荷叶,仍能看出满池荷花盛开是美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