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

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

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淮南市水利局二○一○年四月发布单位: 淮南市水利局编制单位: 淮南市水利局阜阳水文水资源局审定:王寅生复审: 段述成王保旺初审:丁峰夏守先刘斌刘安民姚诚编写: 苏娅姚诚肖存燕史明礼丁克亮王辉谢浩吴佳遇张龙阳贺翔曾献娟目录综述一、水资源量1.当地水资源量2.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二、蓄水动态1.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正常蓄水情况2.淮河北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三、供用水量1.供水量2.用水量3.耗水量4.水资源利用概况及用水指标四、水质状况1.河流水质2.湖泊水质3.水功能区水质4.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5.入河污水及污染物量五、重要水事六、淮河文化综述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跨淮河两岸。

地处东经116°21′21″~117°11′59″、北纬32°32′45″~33°00′24″,东邻凤阳、定远,西接寿县,南与长丰县接壤,北与颍上、利辛、蒙城、怀远相毗邻。

淮南市辖6区1县,总面积2596.4平方公里。

淮南市属淮河水系,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穿越市境共计长87公里。

主要的支流有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窑河、东淝河、永幸河;主要湖泊有焦岗湖、高塘湖、瓦埠湖、石涧湖等;主要闸坝有焦岗闸、西淝河闸、永幸闸、架河闸、泥河闸、青年闸、尹沟闸、窑河闸、大涧沟闸等;小型水库有泉源水库、丁山水库、乳山水库、南塘水库、罗山水库等共计26座。

淮南市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易发生旱涝灾害,多年平均降水量886.5毫米,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

本《公报》按流域分区对淮南市当年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水资源各要素的多年平均值采用1956~2000年系列均值。

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938.8毫米,与上年持平,较多年均值偏多5.9%,属正常年份。

淮河入境水量130.6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少40.0%,较多年均值偏少37.4%。

淮河干流凤台(峡山口)站年最高水位19.15米,为有资料以来的第四十四位;淮河干流淮南站年最高水位18.29米,为有资料以来的第五十一位。

全市水资源总量8.51亿立方米,淮河干流入境水量130.6亿立方米。

全市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蓄水量约为6.222亿立方米。

全市供水总量20.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51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0.91亿立方米。

全市用水总量20.4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5.72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7.9%;工业(总)用水量12.7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2.3%(火电用水量7.3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36.1%)。

全市人均用水量604.6立方米,万元GDP 用水量403.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3.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95.9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49.4立方米。

淮南市入境水水质较好,全年Ⅲ类水占75.00%,Ⅳ类水占25.00%。

凤台大桥段全年Ⅲ类水为主,占66.67%。

平圩大桥段全年Ⅲ~Ⅳ类水为主,占66.66%。

田家庵段全年Ⅳ类水为主,占58.33%。

大涧沟段全年Ⅳ类水为主,占58.34%。

淮南新城口段出境水质全年Ⅲ类水为主,占66.67%。

西淝河(下段)凤台段全年Ⅱ~Ⅲ类水为主,Ⅱ类水占75.00%。

高塘湖和瓦埠湖全年、汛期、非汛期均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本年度防汛信息化工程,已建成覆盖沿淮重要水位站点和内河主要站点的水位自动测报站,初步实现了“数据采集自动化、资源管理规范化、信息发布网络化、指挥决策科学化”。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实现了取水计量现代化、水资源管理网络化和重要水源地和取水口监控的实时化。

一、水资源量1.当地水资源量1.1 降水量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938.8毫米,折合水量24.38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较多年均值多5.9%,属正常年份。

四个分区中淮河北岸、沿淮南岸年降水量较多年均值偏大,高塘湖区和瓦埠湖区年降水量较多年均值偏小,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详见表1、图1。

表1 2009年淮南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分区名称计算面积(平方公里)当年降水量上年降水量(亿立方米)与上年比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比较(±%)(毫米) (亿立方米)淮河北岸1450.0997.814.4713.517.1 12.6714.2 沿淮南岸425.6937.0 3.99 4.13-3.4 3.95 1.0 瓦埠湖区410.7824.6 3.39 3.80-10.8 3.85-11.9 高塘湖区310.1816.8 2.53 2.93-13.7 2.81-10.0 全市2596.4938.824.3824.370.0 23.02 5.920040060080010001200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高塘湖全市降水量(毫米)当年降水量上年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图1 2009年淮南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示意图 淮南市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状况:淮河北岸最大,沿淮南岸次之,高塘湖区最小,与通常北小南大的规律相背离。

凤台县的夏集一带有一个高值区,夏集最大年降水量为1210毫米,峡山口年降水量为1057毫米。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6、7、8三个月份,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3.1%。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见图2。

全市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即年降水量距平分布的变化范围在-18.6%~32.1%。

年降水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各分区丰枯不一,淮河北岸平均偏多20%左右,凤台县夏集较多年均值偏多32.1%,瓦埠湖区和高塘湖区较多年均值偏少10.0%左右。

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凤台县境内距平值变化梯度稍大。

全市年降水量距平值分布见图3。

(插入2009年淮南市降水量等值线图和距平等值线图:图2、图3)代表站淮南站的年降水量890.8毫米,较上年偏少8.8%,比多年均值偏少3.4 %。

1~4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19.1%;5~9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0.8%;10~12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均值偏多8.6 %。

1~4月、5~9月、10~12月份降水量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17.2%、68.7%、14.1%。

淮南站当年各月降水量与上年月降水量、多年月均值比较见图4。

50100150200250300123456789101112当年月降水量上年月降水量多年月平均降水量降水量(毫米)月图4 2009年淮南站月降水量与上年月降水量、多年月均值比较示意图1.2 地表水资源量全市地表水资源量 6.48 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249.6毫米,较多年均值多10.6%。

四个分区中年径流量与多年均值相比,淮河北岸、沿淮南岸分别增加21.5%和6.0 %,瓦埠湖区、高塘湖区分别减少8.2%和5.6%。

各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2,各分区年径流量占全区年径流量的比例见图5,各分区年径流深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见图6。

表2 2009年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多年平均值比较分区名称 计算面积(平方公里) 当年天然年径流量上年天然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与上年比较 (±%) 多年平均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比较 (±%) (亿立方米) (毫米) 淮河北岸 1450.0 3.85 265.5 3.57 7.8 3.17 21.5 沿淮南岸 425.6 1.06 249.1 1.10 -3.6 1.00 6.0 瓦埠湖区 410.7 0.90 219.1 1.01 -10.9 0.98 -8.2 高塘湖区 310.1 0.67 216.1 0.77 -13.0 0.71 -5.6 全市2596.46.48249.66.450.55.8610.659.4%16.4%13.9%10.3%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高塘湖图5 2009年流域分区年径流量占全区年径流量比例示意图50100150200250300径流深度(毫米)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高塘湖全市当年径流深上年径流深多年平均径流深图6 2009年流域分区年径流深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示意图1.3 地下水资源量全市面积2596.4平方公里,扣除不透水面积后,计算面积2396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352平方公里,山丘面积1044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总量3.44亿立方米。

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区、高塘湖区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2.86亿立方米、0.20亿立方米、0.25亿立方米、0.13亿立方米。

各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的比例见图7。

83.1%5.8%7.3%3.8%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高塘湖图7 2009年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比例示意图1.4水资源总量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51亿立方米。

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3。

表3 2009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分区名称 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水资源 总量 产水系数 产水模数(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淮河北岸 14.47 3.85 2.86 2.03 5.88 0.41 40.6 沿淮南岸 3.99 1.06 0.20 1.06 0.27 24.9 瓦埠湖区 3.39 0.90 0.25 0.90 0.27 21.9 高塘湖区2.53 0.67 0.13 0.67 0.26 21.6 合 计24.386.483.442.038.510.3532.82.淮河干流入境水量淮河干流穿境而过,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08.7亿立方米,是淮南市的重要水源。

2009年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为130.6 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小40.0 %,比多年平均偏少37.4 %。

2009年淮河干流月年入境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见表4、图8。

表4 2009年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名称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当年 3.1 2.2 7.8 5.3 8.9 7.4 22.4 21.7 22.5 6.9 8.0 14.4 130.6 上年 5.77.3 5.020.2 10.4 13.0 35.4 60.3 32.4 11.49.86.8 217.7多年4.45.3 8.8 10.8 16.9 19.9 46.0 37.9 23.3 16.7 11.8 6.9 208.7与上年比较(%) -45.6 -69.9 56.0 -73.8 -14.4 -43.1 -36.7 -64.0 -30.6 -39.5 -18.4 111.8 -40.0 与多年平均比较(%)-29.5 -58.5 -11.4 -50.9 -47.3 -62.8 -51.3 -42.7 -3.4 -58.7 -32.2 108.7 -37.410203040506070123456789101112月份入境水量(亿立方米)当年上年多年图8 2009年淮河入境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示意图二、蓄水动态1、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正常蓄水情况本市境内淮河主要支流有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窑河、东淝河、永幸河;主要湖泊有焦岗湖、高塘湖、瓦埠湖、石涧湖等;涵闸(洼地)主要有焦岗闸、西淝河闸、永幸闸、架河闸、泥河闸、青年闸、窑河闸、尹沟闸、大涧沟闸等;小型水库有泉源水库、丁山水库、乳山水库、南塘水库、罗山水库等共计26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