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新材料作文如何处理材料作文所给材料
高考新材料作文如何处理材料作文所给材料
1. 2. 3.
4.
5. 6.
不要无中生有,自己添加编造 不要全文引述,要简洁而有选择地引述 不能就材料说材料,要说开去 不宜在中间引述,要在开头引述 提倡材料中关键词在行文中多次出现 末尾宜再提一下材料,与文首呼应
材料作文开头“四步走”
1. 2. 3.
4.
捋顺引信:有选择地一两句话地摘引材料,或简洁 概括 点燃引信:有目的地分析评论材料中的现象或角色 烧及炮仗:或推演或类比(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 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此及彼)联系社会或人生 实际,提炼升华 起爆:亮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大道理类,社 会人生哲理或值得倡导的精神品质),观点表述应 准确、简练
材料作文,开放中有限制。但是许多学生 在写作中没有把握好开放和限制有关系,写 成了话题作文。背离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率性而为,自 由作文,甚至偏题、跑题。 议论文中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引用是一个重 要环节。这个环节完成的质量高低,直接影 响到文章的成败。 所给材料是导火索,引信,思考出发点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作文。
动物们在院子里谈论各自走错道路的经历。 老牛说:“田间的路是迂回曲折的,那些纵横交错的阡陌, 常常使我绕了许多圈子。” 老马说:“我走的路太远,而且往往是没有走过的,走错 了,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 猎狗说:“深山里几乎谈不上有什么路,前进的时候只顾 前进,忘了回头看看怎么走的。我多次迷失在山谷里,要不是 远处山峰的指引,我几乎回不来了。” 猪隔着圈门搭嘴道:“啰啰!你们的脑子太不管用了,连 个路都记不住,我还不知道走错路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我相信,”老马回答说,“但如果你走出你的猪圈 门,你也许会有新的体验了……”
1.
2.
3.
4.
主体活用原材料,中流砥柱
材料作文结尾部分
1.
2.
3.
4.
首先,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或文章行文趋势来确定是 否运用,不能千人一面,形成一种“故事+结论 (引用原材料)”的模式,要有自己的创新。 其次,结尾对原材料的处理要比开头引用更巧妙, 可摘取关键语句来画龙点睛,不必为过分追求首尾 呼应的完美效果而在语言表达上不简明。 再次,文章结尾要水到渠成,不必为求扣题大段摘 抄原材料,给人一种打擦边球的感觉。 最后,引用原材料一定要有考生自己的感受体验,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不能显得凝滞、呆文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写作的根本依据 和出发点。故材料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 料” 。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属 于严重的偏题,后果不堪设想。 “引、议、联、辨、结”的模式
例文
2006 年高考全国卷I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 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 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 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 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 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 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 论点。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论题 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
开头巧引原材料,先发制人
注意
对原材料应有删舍,只摘引材料中反映下文观点的部 分,不引述不能反映观点的部分。 摘引完后要分析评论,不能直接就是“这则材料告诉 我们”。要快速转入中心或话题,让阅卷老师“一眼 见到底”。 所升华出的观点即是下文将要大篇幅展开、深入论述 的中心观点 转述时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做到通俗化、个性 化,勿故弄玄虚。 整个上述几步不宜超200字。
2.议——分析议论材料。分析议论,挖掘材料的内涵, 强调论题或论点,弥补引出论点时因过于含蓄概括而 造成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方面的不足。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 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 头。而乌鸦性本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 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 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材料作文中间部分
主体部分对原材料处理一定要慎重,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确 定是否引用,尤其不要对原材料罗列的现象或进行简单地拓 展 首先,要防止对原材料大段的抄录,要用自己的话来转述, 应有加工和创新。 其次,运用时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因为原材料大多是多 义性的,具体运用可正可反,可大可小。 再次,运用原材料时,要打开思路,不能就事论事,应该联 系生活实际旁征博引,不能给人一种内容单薄之感。 最后,运用原材料要处理好与上下文的联系,做好衔接过渡。 时机恰当,主次分清,文章不能刚转入主体,原材料就喧宾 夺主,给人一种江郎才尽之感。
【开头示例】
一只被禁锢在猪圈门内的猪,由于从没走出 过圈门,因此它对走错路没有任何体会,以致用 自己的无知去嘲笑曾有过走错路经历的老牛、老 马和猎狗。(边引边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也 是一样,他们往往被封锁在各种各样的“牢笼” 里,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于是常常暴露出自 己的无知。(类比,联系现实)所以我呼吁:走 出牢笼,告别无知。(提出论点)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 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顺势提 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 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