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供应、来源、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一,材料供应的质量保证1、材料、设备采购的质量认证制度采购验证制度:通过对影响采购质量的关键环节实施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首先建立供应商档案,包括:所供物资的资质证明、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价格、功能、质量等有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其次对物资的验证、保管、发放要加以控制:验收人员在验收时发现物资质量与要求不符,数量有误,品种、规格不对,技术资料以及手续不全,要认真填写《物资验收记录》,并作好标识妥善保管及时通知采购人员,及时纠正或弥补。
必要时作退货处理。
2、物资的采购质量控制措施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按质、按时、按期采购材料设备,保障按质、按量、按时供应到施工现场。
做到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的收集,并保证真实、齐全、完整与工程施工同步。
产品采购质量原则是质量第一,质量优先。
不合格材料和设备,三无产品不进入现场,证随货走,货证同步,选择合格可靠的供货单位,进货的质量记录及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包括:产品证明书、质量标准、产品鉴定报告及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质量保证文件等。
设备进场时要提供三套保证文件(一套正本、两套副本)。
三无产品不准备采购,不准进场。
要求防火的材料如导线、电缆、接线盒等除前面的要求外,要有防火材料销售许可证和消防主管部门颁发的消防产品生产许可证。
3、材料采购的质量保证措施⑴ 材料供应是影响工程质量、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单位将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按照《物资采购工作程序》及时编制用料、购料计划。
积极协助建设单位搞好材料采购与管理工作,认真负责好材料的合同谈判、产品制造质量监督、试验、出厂检验、到货检验、仓储管理、发料等一系列环节。
对物资采购过程中易出现损坏的环节加强保护措施。
加强进场前材料检测和设备相应的性能指标测试。
绝不允许不合格的材料、器材、设备用于工程施工。
确保进入工地的各种材料、器材、设备均符合设计及工程质量的要求,⑵试验室严把原材料检验关,对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使进入工地的材料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⑶ 所采购的材料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供货附件,明确生产厂家,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出厂日期及出厂合格证、检验、化验单据等,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材料使用要求,分项进行抽样检查试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作为确定使用依据。
二、材料供应的来源针对本工程的材料供应来源,我公司主要按属地供应的原则,根据材料供应的质量保证规定,从我公司建立的供应商性息档案中挑选“价廉质优”的工种施工材料。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成本。
三、主要材料供应的投入量计划表主要材料供应的投入量计划表重点部位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方案现浇混凝土施工一、原材料:水泥应使用质量稳定的大厂水泥,且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砂、石粒径级配合理,含泥量及有害成分不超过规范规^定O二、必须有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并根据材料的供应时间,砂、石的含水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衡器必须定时校验,砼搅拌必须实行开盘申请制。
三、砼浇筑时由塔吊吊到浇灌部位,浇灌砼时要有专人护模。
四、砼振捣要有专业人员,做到快插慢拔,不能过振和漏振,振动棒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骨架和模板。
五、每个流水段现浇圈梁、构造柱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
构造柱待楼层砌体完工后一次浇筑,构造柱必须先砌墙体,后浇柱砼。
六、现浇楼板要控制好厚度和标高,特别注意楼梯间、卫生间、阳台、厨房等处的标高。
七、砼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
砼中可掺入早强剂,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保证砼的质量(1)地下室防水施工及后浇带施工是地下室施工的关键,地下室施工期间的降排水和基坑边坡稳定是基础工程中另一个重点。
在基础施工中须对以下工序重点控制:地基处理、降排水、过坡稳定控制与监测、土方开挖对地基的影响、后浇带施工、满堂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等。
在施工中要根据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编写相应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垂直运输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本工程将主要采用8台塔吊、7人货电梯和7座物料提升机。
垂直运输机械的安设必须具有周密的方案,并经多方论证,得到发包人、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
垂直运输工具的安装和运行的安全、以及对结构安全的影响将是本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在进场得到详细地质资料并对现场实际戡察后制定详尽的塔吊安装使用和拆除方案,以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3)本工程上部结构主体包含三种结构形式砌体、剪力墙、框架结构,其主体结构主要设计有框架、坡屋面结构、挑檐结构、大面积梁板结构,能否按预定目标完成结顶任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另一个重点,主体结构的完成直接将影响到室内机电安装和内外装饰展开和进度。
必须加大资源的投入,确保在计划目标内完成结构封顶。
(4)外脚手架选用也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建筑外型、平面、立面变化的形式,建筑檐口最大高度都影响着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在本工程中拟采用常规双排落地式外脚手架形式。
(5)本工程施工难点和特殊部位的关键工序:1)土方开挖;2)边坡稳定与监测;3)后浇带施工;4)屋面顶及挑檐5)电梯井地坑6)地下室防水、屋面防水施工7)外脚手架防护施工8)外墙内外保温9)大面积梁板结构施工10 )钢筋连接针对以上施工难点和关键工序必须制定针对性技术措施,确保工程主体砼结构施工质量达到优质要求,为创建高品质工程奠定竖实的基础。
(6)安全文明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之一,也是本工程顺利展开施工的关键。
施工周期较短,现场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且周边环境复杂。
必须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和施工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确保市级文明工地创建成功,通过推动绿色施工导则”以达到安全文明施工、减少扰民、维护发包人形象、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
1、主体第三层砖墙的施工因主体第三层砖墙的施工直接影响到坡屋面工程的施工,坡屋面每个坡度的转折点标高以及每根梁的下表面标高以及位置均要在第三层砖墙上体现出来,所以在坡屋面施工前必须对第三层的砖墙加以控制,以保证坡屋面各部尺寸的准确性。
由于2号院坡屋面的许多细部尺寸在设计图纸中未标注明确,无法直接对墙体和屋面进行施工放线,为了保证墙体每个位置砌筑高度的准确性,本次施工前技术部充分利用了现代管理工具一一电脑以及电脑软件对其进行模拟放线:利用电脑软件AutoCAD根据设计图纸现有的尺寸及图形输入电脑中,按照相同比例确定每一个结构细部的位置尺寸及标高;再根据电脑确定的尺寸进行现场放样,进而反推其原来尺寸是否吻合。
采用电脑模拟放线,既节约了工期,又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经过反复模拟论证,然后再根据这些尺寸现场放线确定位置及高度,然后在每个转折点位置立皮数杆,并标明每个折点的高度,然后将同一匹墙的每个折点的最高点用广线连接,从而控制砖墙的砌筑坡度。
因砖墙采用的是KP1多孔砖砌筑,而在砖墙上部有一道随墙体坡度的钢筋砼圈梁,为了保证砼在浇筑过程中,其砼浆不至于从多孔砖的孔洞中流失,本次砌筑时在多孔砖的上部铺砌了一皮实心砖加以防止,很好地避免了由于漏浆造成砼形成蜂窝、麻面及狗洞。
2、模板及支撑系统模板工程是保证坡屋面砼施工质量,加快屋面施工进度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结合本工程坡屋面的特点、规模,选择适宜的模板及支撑体系,是坡屋面模板工程施工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侧压力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本屋面板底模采用厚12m m,板面平整,无翘曲变形、干裂脱层现象的高强竹胶合板。
支撑体系采用无严重腐蚀、破裂、翘曲变形、100>50mm的木枋和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缝等质量缺陷的①48X 3.5m焊接钢管及配套扣件。
坡屋面底模支撑搭设满堂红脚手架,立杆纵横间距为0.8〜1.2m,水平杆步距为1.5m,并在离地150伽设扫地杆一道,在紧靠现浇屋面板底模沿屋面坡度方向加设横杆一道,以使支撑系统形成井字架结构。
安装支架立杆前,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了50mm X 200mm 通长垫木。
在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前, 根据电脑模拟放线得出的转折点、梁位置及标高进行拉线分别设置一排脚手架, 然后以此为基准点搭设屋面板的底模,在确定其每个转折坡度均准确无误后, 再在其间按上述要求设置满堂红脚手架。
由于屋面结构坡度较大,为确保底模的稳固,于板底模脚手架支撑部位,沿坡屋面底模设水平杆一道,模板的顶撑紧固采用木楔顶紧加固,具体做法见节点示意图。
支架搭设完毕后,组织项目部各个管理部门以及邀请建设单位现场代表认真反复了检查板下木楞与支架立杆连接是否稳定、牢固,根据给定的标高线,认真调节校正木枋下横杆高度,将木楞找平。
底模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底标高,并进行校正。
一切无误后,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钢筋工程本工程的钢筋加工均在加工棚中完成,钢筋的加工严格按设计施工蓝图及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加工制作。
由于屋面板的钢筋通长,而屋面又需起折,因此,钢筋在每个转折处均要在加工棚中用冷弯机按设计角度完成,以保证其结构在转折处的断面尺寸。
钢筋的运输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人力运输至绑扎点。
钢筋的绑扎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的验收规范要求,且在屋脊梁的位置按屋脊的方向每隔 1.5m 加设一根高于屋脊的钢筋弯钩,以便在屋面砼的浇筑以及屋面防水的施工中系安全带。
4、砼工程本屋面工程结构砼的施工重点在于对砼的搅拌控制、砼的运输及砼的浇捣控制。
本工程屋面砼采用现场机械搅拌,泵车及人力双轮车负责地面水平运输。
结合本工程屋面坡度太大的特点,砼的配制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并严格控制砼的水灰比、和易性及坍落度。
现场搅拌砼坍落度控制在下限3 cm以内,以确保坡屋面砼的浇筑施工质量。
砼在地面的水平运输采用人力双轮车进行,人力双轮车配合龙门架作业。
屋面屋脊内环线砼的水平运输于屋面沿屋脊搭设 2.8m宽的通道(见附图),人力双轮车运至浇筑地点,溜槽下料。
水平运输通道的搭设在屋脊梁(WXL2)两边WXL1梁与XQL3梁之间,通道立杆站距1.0〜2.0 m,横杆间距1.5m。
立杆底座的固定:在梁底有砖墙部位的地方直接穿过物圈梁固定于砖墙顶面;在梁底没有砖墙的位置,采用飞机撑上下焊接固定于脚手架及钢筋上(见立杆固定节点详图);当模板拆除时,敲掉旱点,从砼表面位置将飞机撑的外漏部分割掉,其余部分留入砼中。
砼垂直运输采用两台龙门吊,分别布置在O1轴线和027轴线旁。
龙门架吊篮下料处需搭设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和通道相连,设斜撑两道,与外架连接,且在两侧立杆加设剪刀撑,横杆满铺跳板。
使之达到能够安全下料且运输到浇筑地点。
外架搭设高于屋檐 1.5m,且紧靠屋檐,高于屋檐部分设置横杆两道,并在其间设置挡板一道。
四周满布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