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煤工艺一、回采工艺1、回采工艺流程割煤—→伸前探梁—→移前溜—→移架—→放顶煤—→移后溜2、进刀与割煤正常情况下,完成一个循环后将机头(尾)刮板推进煤壁,推进刮板长度为30m左右;然后采煤机斜切进刀割通三角煤,并清扫干净三角煤段浮煤,调整前部刮板,使采煤机平行于煤壁;调整采煤机方向和前后滚筒高度,开始割煤循环作业。
此种进刀方法也可在上一班完成作业后,停采煤机时直接将采煤机头斜切进刀,以便下一班接班后便可开始割煤。
3、装、运煤由采煤机螺旋滚筒配合挡煤板将落煤装入刮板输顺机,经转载机、皮带运输机、南皮带下山皮带运输机进入煤库,再经主皮带运输机运出地面,铲煤板装余煤,架间浮煤人工清理至刮板输顺机,浮煤每个循环清扫一次,推移输送机后,由清扫浮煤工逐架清扫至工作面运输机内。
4、拉架拉架滞后采煤机滚筒3~5m,移架时先收前探梁和护帮侧板及侧护板,降架幅度不宜过大,能够满足移架即可;当顶板破碎时,应采用带压移架方式,移架必须做到降一架,移一架,移过后及时升起并打开前探梁护帮板,支架升起后必须接顶严实,达到设计初撑力,同时将支架调整移成一条直线并伸出侧护板。
支架支柱中心距偏差不得超过±100mm,以保证支架的切顶性能。
5、移前溜按从下(上)向上(下)的顺序分段拉后溜。
工作面前部刮板输送机的推移溜是以支架为支承。
由支架推移千斤顶(拉后溜千斤顶)整体推移,推移输送机必须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0~15m,移溜时溜槽在水平方向的弯曲度不的大于3°,且每段的推移千斤必须保证三个同时工作,以免损坏千斤。
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m左右,移到位的输送机必须达到平、直、稳,同时操作手把打至零位。
6、放顶煤工作面采用每割一刀煤放一次顶煤的作业形式。
滞后移架3~5m放顶煤,放顶煤采用单轮间隔顺序放煤的方法。
两人相距5架支架进行。
即第一人放3#、5#、7#奇数架,第二人放4#、6#、8#偶数架;上下端头3架支架不允许放顶煤。
放煤顺序由运输机头部(尾部)向尾部(头部)进行,放煤工序与割煤工序平行作业,放煤时放煤工根据后溜的煤量适当控制放煤量,以免压死后溜。
放煤时将支架放煤摆梁收回,顶煤就会自动流入溜则,不得一次将摆梁收回摆动最大角度。
放煤过程中要相互配合,尽可能少让顶煤溢出溜则外,当有大块煤卡在放煤口影响放煤时,则反复上下摆动尾梁,把大块煤压碎,当发现窜矸时要及时将摆梁伸出,防止矸石混入煤中。
7、拉后溜拉后溜输送机时,先检查支架尾梁是否落在后溜上,输送机上是否有大块煤矸,若有上述情况,处理后方可拉移后输送机。
后溜拉回到位后必须保证其呈一直线,不得出现急弯曲,防止断哑铃棒或溜槽错口。
三、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循环产量=工作面长度×采高×循环进度×容重=150×3.2×0.6×1.4=403.2t则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为403.2吨。
二工作面顶板控制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采用放顶煤支架支护顶板,采空区全部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回柱放顶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为:1、拉架滞后割煤3—5架2、推溜滞后割煤8—10架3、端头切顶支柱割一刀回一次三、正常工作时期的特殊支护方式(一)初采时的顶板管理初采时要求安全出口不小于700mm,超前支护不小于30m。
严格控制采高为2.2m。
且要求端头支架与过渡支架初撑力都达到设计要求。
初采时必须紧抓工程质量,工作面要求三直、两平、两畅通。
初采开始时,要对上下顺槽进行加强支护,使用π型梁和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三柱进行加强支护,在后溜正对位置打设一排密集支柱,支柱采用木点柱,点柱中心距200mm。
(二)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控制在此期间还需加强工作面矿压观测,准确测定周期来压步距,并根据周期来压步距适当调整停采线位置,使停采线位置避开周期来压。
为缓和停采期间的矿压显现,在距工作面停采线20m时停止放顶煤,在距停采线15米时停止回收非采煤帮上的锚杆。
停采后割煤机必须停在机尾处。
当工作面距停采线还有12m时,开始铺单层金属菱形网;距停采线9m时,开始铺双层金属菱形网;距停采线7m时,增加钢丝绳护顶.工作面推进到距停采线3m时,停止移架,摘开支架与前溜连接头,由单体支架顶溜,继续割煤至停采线,顶板采用锚杆、锚索、菱形网、梯子梁联合支护,割一刀,支护一排。
三上下顺槽及端头顶板控制一、工作面运输巷顶板控制1、两巷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30米。
2、工作面上下顺槽至工作面30m范围内进行超前维护,靠煤壁30cm处,沿顺槽走向两帮进行加强支护,采用π型梁、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三柱,对接进行支护,柱距1.00m。
两顺槽距工作面25米范围内打三排超前支护。
局部冒顶处应先打木垛接顶,然后进行超前,保证巷道内没有空顶、假顶情况。
二、工作面安全出口的管理(一)支护形式工作面上下两安全出口进行超前维护,采用2对4梁支护形式,使用π型梁、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三柱,对梁间距为800mm,一组对梁中两根梁的距离为100~200mm。
(二)质量要求1、单体柱要求初撑力达到设计要求,并且要求单体柱架设防倒链。
2、切顶戗柱必须戴柱帽,柱子使用单体液压支柱。
柱帽用π型梁焊制。
当顶板破碎或压力过大时,需再加棚板确保有效管理顶板。
3、端头支护必须保证行人宽度≥70cm,高度≥1.8m。
(三)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切顶柱要求打成一排直线,工作面割完一刀煤放顶后,2对4梁进行迈步,步距为0.6m。
四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作业方式工作面确定循环进度为0.6m;全天“三八制”作业,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班进2循环日进4循环。
二、劳动组织劳动组织表三、吨煤核定人数×平均工资=152×220=33440元日产:403.2×4=1612.8吨33440元÷1612.8吨=20.73元20.73元+安全费4元/吨+管理费3元/吨+小型材料费1元/吨=28.73元。
安全技术措施一一般规定一、工程质量(一)质量管理工作1、坚持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有健全的分析和处理责任制,有记录资料。
2、坚持开展对工作面工程质量、顶板管理及规程落实情况及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工作。
3、开展地测预报工作,每月至少一次预报,并有材料向相关部门报告。
有作业规程和管理制度:①能贯彻有关技术政策和先进技术,结合实际指导现场工作。
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每月至少复查一次,并有复查意见。
③对支护设计有根据矿压观测、地质资料、顶板控制计算,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的选择有科学依据。
④工作面有初次放顶、改尾及过地质构造带、切眼安装和撤面的顶板管理专项措施。
⑤所有支护器材有基础台帐,对规格、型号、供货渠道、数量及合格证等均有记录。
(二)顶板管理1、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m/m。
2、支架顶梁前梁接顶严密,无浮矸,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工作面支架无倒架现象。
3、机道梁端至煤壁顶板冒高不大于300mm。
4、开采必须留煤顶托夹石开采,放顶煤必须按规程规定开口。
(三)工作面支护1、初撑力不得低于规定值的80%,以液压立柱表显示为准。
2、支架排成直线,其偏差不超过±50mm,中心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偏差不超过±100mm。
遇地质构造顶板变化要有采取特殊支护和加强支护的措施。
3、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角<7°。
4、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规定值。
(四)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架1、工作面端头支护要按作业成规程中说明进行支护。
2、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及π型梁,一梁两柱,前10m范围内打三排柱,后15m打单排柱。
3、超前支护25m范围内支架完整无缺,高度不低于1.8m,有大于0.7m宽的人行道。
4、超前支护的初撑力≥50KN。
(五)煤壁机道1、煤壁平直,伞檐长度超过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伞檐最突出部分不超过250mm。
2、要及时移架,端面距最大值≤300mm,前梁接顶严密。
3、不准留底煤。
(六)两巷与文明生产1、上下两顺槽巷道净高不低于1.8米。
2、支架完整,无断梁折柱,刹杆整齐,撑木齐全,支护合格。
3、文明生产:巷道无积水、无浮碴杂物、材料设备摆放整齐,并有标志。
4、行人侧宽度大于0.7米。
管线吊挂整齐。
(七)机电设备1、泵站压力≥30Mpa,液压系统完好,无跑、冒、滴、漏、窜液和卸载现象,乳化液浓度3%——5%,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比器。
每班至少检查两次。
2、工作面机头搭接合理,底链不拉回煤。
3、顺槽运输机挡煤板、刮板、螺拴齐全。
4、顺槽胶带运输机撑架托滚齐全完好,不跑偏。
电缆吊挂、官道铺设、开关上架等符合要求。
5、采煤机完好不漏油,不缺齿。
(八)安全管理1、工作面、顺槽运输机头、机尾有戗柱、过桥等安全设施齐全。
2、支架(柱)高度与现场高度相符合,不得超高超底使用。
3、工作面全部支架中失效支柱小于3根。
4、无连续3根以上迎、退山角大支柱,工作面支架垂直于顶、底板,歪斜<±5°。
5、工作面倾角>15°时,支架设防倒防滑装置。
6、工作面必须挂上“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牌板”、“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牌板”、“工作面支护平面图牌板”、“工作面避灾路线图牌板”,牌板清晰齐全,有效指导生产。
7、工作面两巷必须挂有安全标志牌、避灾路线牌。
二顶板预防、处理冒顶措施:1、支架顶梁要接顶平实,支撑立柱达到初撑力。
2、泵压压力必须符合规定要求,防止漏、串、滴现象,保证工作面支架的支护强度。
3、严禁相邻两支架同时卸载移架。
4、如局部冒顶,应刹顶填平后再升柱,以保证支架与顶板接触良好,升柱时应保持支架前后立柱的动作协调一致,使梁体平直,接顶良好。
5、冒顶后首先查明冒顶区内有无埋截堵压人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救护,并向调度室汇报事故情况,同时要保证通风,防止有害气体积聚造成事故。
6、清理退路,保证畅通,然后由外向里加固冒顶区边缘支架,对所有支柱进行二次补液,不接顶处加垫半圆木棚板和柱帽,同时在冒顶边缘补打戴帽点柱进行施工,阻止冒顶范围扩大。
7、人员站在冒顶边缘安全侧棚梁下观察顶板,用长柄工具挑落冒顶区活矸(煤),并迅速掏梁窝补铺双层网支设至少两架探头棚,并在棚梁下安设贴帮点柱。
8、工作面冒顶严重时,可用垂直煤壁向上15°打铁钎,以达到提前控顶的目的;若巷道冒顶时,先在冒顶共边缘架设两架卡口棚,再边清碴边支设抬棚架,最后打木垛接顶。
9、点动工作面溜子将冒顶区碴、煤逐步运出,同时由冒顶区边缘向中央逐步清理、支护,要求清一架,支一架,顶上用棚板刹严或打“#”字型木垛接顶。
处理时,必须由带班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现场指挥并设专人站在安全处观察顶板,大石头放入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