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0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

2020-----2020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

2011-----2014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1.(2014·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 500~1 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 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 000米。

山地1 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4.(2014·山东文综·T4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6分)(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4分)5.(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9分)(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2013·重庆文综•T1~3•12分)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2013·四川文综•T1~2•8分)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5.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6.(2013·福建文综•T40B•15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7.(2013·山东文综·T33·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8.(2013·浙江自选模块•T12•10分)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 ~(3)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9.(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0.(2013·安徽文综•T34•21分)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1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2.(2013·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

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洪泽湖及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以及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一、选择题1.(2012·广东文综•T5•4分)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2012 北京文综•T8~9•8分)下图为某城市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3题。

2.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3.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二、非选择题4.(2012 山东文综•T3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5.(2012 福建文综•T40-B•15分)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6.(2012·新课标全国卷•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7.(2012·浙江自选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1)~(3)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D.①飓风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海啸(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8.(2012·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

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 219松辽平原169 357环渤海平原415 799黄淮平原846 1407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949 2151南丘陵(2012·上海地理·T44~46·11分)(十八)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3.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4分)4.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5.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一、选择题(2011·天津文综·T8~9·8分)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2.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B.bC.cD.d3. (2011·北京文综T3·4分)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2011·安徽文综T34·30分)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10分)(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10分)(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5.(2011·福建文综·T40·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0(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分)(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6分)(2011·山东文综T31·10分)6.【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