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备课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第五单元课题:《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者: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在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基础上,展开后续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0的除法和初步感知余数。
本单元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通过“丰盛的宴会”“愉快的联欢”“猴子捞月”“重建家园”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知识结构安排合理: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知识结构的重要依据。
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措施:谈话法,讲授法。
课时划分:10课时课时备课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第五单元教案设计者:课题:一、信息窗1总10课时1 --2 课时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课前准备: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资料来源复案资料来源一、激趣引入1、师谈话:同学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
在这次聚会中,你会遇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森林之王狮子还会为你准备许多有趣的问题。
你看,小动物们多高兴啊!2、看欢快的课件——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聚会,有大熊猫、小猴子、松鼠、小兔子、梅花鹿、小青蛙,还有大象,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蹦蹦跳跳的来到餐桌旁。
3、激发兴趣:你想去参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加森林聚会。
(板书:森林聚会)二、探索新知,体会领悟活动一:分竹笋1、师:让我们看看这张餐桌上都有谁?有什么好吃的?你看,大熊猫欢欢和乐乐好像在商量什么事情,(贴在黑板上)请你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这两只大熊猫会遇到什么问题?(贴竹笋)2、分竹笋:你想分成几份?为什么?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得拿几个学具?那你想怎样分?下面请你用10个学具代替竹笋,分给两只大熊猫,现在开始。
3、学生动手操作,师转着看,你是怎样分的。
4、谈话:谁分好了?你说我写。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为什么?)对学生的各种分法进行比较。
5、谈话: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
那么,从这些不同的分法中,你发现了什么?6、小结:你看这一种,(用红笔描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活动二:巩固练习(动手实践二)1、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平均分,让我们继续用这10个学具帮助熊猫平均分竹笋。
(学生分竹笋。
)2、请你们拿出自己喜欢的6个学具,把他们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几个学具?还是这6个学具,如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学具呢?(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摆一摆,互相检查一下)3、练习:狮子大王说:“小朋友们,你能说出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吗?(课件出示)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4、小结: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活动三、分桃子1、提问:就在大熊猫津津有味的吃着竹笋的时候,其他小动物们着急了。
你看,它们也要求把食物平均分着吃,请你想想,小猴子会遇到什么问题?(打开课件)2、强调:要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想一想,先要把桃子分成几份?每份分几个桃子?请小组合作,继续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注意: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要用我们刚学到的平均分来解决。
3、小结: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每只小猴子4个桃子,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均分。
活动四:分萝卜1、(出示课件)看大屏幕。
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2、小结:通过你们的帮助,小兔吃的非常开心。
活动五、分松果1、生动手分一分,交流。
2、小结:你们真棒,帮助小松鼠解决了一个小难题,小松鼠说谢谢你们。
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明白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这时,狮子大王说:“同学们表现的真棒,我要送一件礼物给你们。
(每个小组分一个礼品袋)三、自主练习,巩固深化活动六、自主练习狮子大王考考你:大王说:“请每组的小组长打开袋子,每个组员一件礼物,这时你会发现每人有一张画有苹果和果盘的数学题,原来狮子大王要考考你。
请看题: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果盘里,每盘画几个?还是这12个苹果,如果平均放在3个果盘里,每盘画几个?如果平均放在4个果盘里呢?下面听好要求:请你按照狮子大王的要求,平均在果盘里画苹果。
现在开始。
五、作业布置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导学小计课时备课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第五单元教案设计者:课题:信息窗2总10 课时第3--4 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关0的除法。
2、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有关0的除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教学过程资料来源复案资料来源3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主题图。
2、提出问题,复习“平均分”:什么是平均分?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里放几个?学生思考,与同学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观察情境图,讨论:来了多少只小猴?多少只小熊?怎样排队?4、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给小熊和松鼠分组。
二、指导探究,学习新知1、指导学生解决问题:12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怎样排队?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指名汇报:12只小熊,每4只一行,能排3行12只小熊,平均分成3行,每行排4只。
……2、指导学生解决问题:30只松鼠跳拉手舞,怎么分组?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用学具摆一摆,与同桌交流。
小组讨论后汇报:30只松鼠如果每组6只,可以分成5组。
如果平均分成5组,每组6只。
……3、分组之后,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像刚才这样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
4、讲解除法算式:要分的数是30,写在除号前面,叫做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6写在除号的后面,叫做除数,分得的结果是5,写在等号后面,叫做商。
5、教师将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出来。
30÷6=5 读作:30除以6等于530÷5=6 读作:30除以5等于66、引导学生按教师的示范将小熊的分组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12÷3=4 读作:12除以3等于4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三、课堂练习1、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仔细观察图,思考完成题目,再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2 12÷2=62、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圈一圈,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导学小计: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第五单元教案设计者:课题:信息窗3总10 课时第5--6 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关0的除法。
4、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有关0的除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教学过程资料来源复案资料来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有5只小猴在捞月亮。
3、引导学生提问题: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月亮?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如何分月亮。
二、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出示卡片。
2、3×3= 4×0= 0×0= 1×0=学生计算,得出答案:3×3=9 4×0=0 0×0=0 1×0=0教师强调:0乘以任何数都得0.2、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月亮?学生先独立解决,再交流,最后汇报:⑴小猴捞到的月亮数为0。
⑵0个月亮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月亮个数还是0.⑶……3、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白实际的月亮数。
学生思考,汇报教师讲解:因为水中是月亮的影子,不是真实的月亮,所以小猴们捞到的月亮数为0。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你把几个月亮平均分?怎样列除法算式?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指名回答,板书:0÷5=0(个)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回答并板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三、课堂练习1、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有用信息,列出乘法算式并解答。
先用学具分一分,再与同学交流。
指名说说分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2=5(个)0÷2=0(个)2、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强调: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计算乘法算式时用口诀计算比较简便。
3、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启发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并相互交流解答方法。
四、走进生活1、补充一些有关0的除法题目,深化这部分内容。
2、编题,学生解答。
3、师生相互编题,并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板书设计:0的除法0÷5=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板书设计:导学小计: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第五单元教案设计者:总10 课时第7--8 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4教学目标: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教学过程资料来源复案资料来源一、导入新课(一)、仔细观察课本56页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
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条)第一题分一分,填一填让学生用学具实际分一分,也可以在书上圈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