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科护理学课程-课件-41换药术
外科护理学课程-课件-41换药术
四、换药的相关知识
(三)蝶形胶布的应用
伤口两创缘距离较远或创口拆线后如发现愈合 不良、哆开,可用蝶形胶布牵拉。
五、换药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换药的顺序: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严重感染伤口→特 异性感染伤口(专人专物) 换药时应注意取去伤口内的异物 换药的动作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物放回指定位置, 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老师演示 分组练习
组织创面 淡红,触之不易出血。
全身情况,纠正低蛋白血症。
肉芽组织 生长过度
高出创面
剪刀剪平,棉球压迫止血或用 硝酸银烧灼,生理盐水湿敷。
脓液肉芽 脓液多而稀薄; 组织创面 脓液稠厚,坏死组织多,有
臭味
抗菌溶液的纱布湿敷;
用含氯石灰硼酸溶液(优琐湿 敷)
3.脓腔伤口(感染坏死肉芽组织创口)
(1)特点:伤口深,不断有脓液溢出。 (2)处理:持续引流,注意引流是否通畅。
根据伤口、创面情况作相应处理。
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安置病人、整理用物
一般覆盖面积超出伤口四周35cm,6-8层适宜,胶布固定方 向应与身体长轴方向垂直。
四、换药的相关知识
(一)不同创面的处理
1.缝合伤口
(1)无引流、无感染者,可拆线时再更换敷料; (2)有引流者,外层纱布湿透者随时更换敷料; (3)针线反应者,可用酒精湿敷或红外线照射; (4)针眼有小脓包者,应提前拆除此针缝线; (5)局部感染化脓者,用针头穿刺,若抽到脓液,
常用药物
三、换药的一般步骤
换药操作中无菌原则的基本要求 ——“互不接触”原则
步骤
操作要点
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观察伤口
动作要轻巧,手取外层、镊子取 内层,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周围皮肤情况,伤口肉芽组织 性质,缝合伤口,脓腔伤口等
消毒伤口周围正常皮肤 处理创面
常规消毒,清洁伤口由内向外 消毒,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
外科换药
本次实验课的内容
实验目的 换药的基本步骤
换药前的准备 环境、病人、换药者、物品
示教换药操作的一般步骤
讲解换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换药的概念、 目的、适应症和操作要点,熟悉 换药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相关 的理论知识,灵活正确的处理各 类伤口。
1、换药的概念
引流不畅:揭除敷料后敷料干燥,拔除引流物时有 多量脓液流出。
引流通畅:敷料上有多量脓液而脓腔内积脓少,且 脓腔日益变浅变小,肉芽生长快。
表1:常见致病菌的脓液性质
致病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脓液性质 稠厚、黄色、无臭 脓液呈淡红色,量多而稀薄
大肠杆菌
较稀薄、无臭、色灰暗
绿脓杆菌
绿色、有特殊甜腥臭
变形杆菌 类杆菌
应立即将伤口敞开引流,按脓腔伤口处理。
2.肉芽组织创面
类型
特点
处理方法
健康肉芽 色泽鲜红、表面呈均匀的细 用棉球拭净分泌物后,外敷等
组织创面 颗粒状、硬实、分泌物不多、 渗盐水或凡士林纱布即可。多
触之易出血,创面一周有新 能自行愈合,如创面过大应予
生上皮。
植皮
水肿肉芽 肉芽组织表面光滑晶亮,呈 用3%-5%盐水湿敷,注意病人
在晨间护理、病人进餐、
3.换药者准备 病人睡眠、家属探视、手
4.物品准备
术人痛员充心问上分理题手了、等术解姿台伤势前口、换情疼药况,衣 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换药车、换药包、消毒棉球、 另外根据伤口实际情况,酌情准 备引流条、酒精纱条、油纱条、 纱布、纱垫、绷带等物品。Fra bibliotek换药用物
换 药 室
一次性换药包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是对经过 初期治疗的伤口(包括手术伤口) 做进一步处理的总称。
2、换药的目的
动态观察伤口 引流分泌物 除去坏死组织 控制感染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3、换药的适应症
手术后的无菌切口 感染伤口 放置引流的伤口
二、换药前的准备
1.环境准备
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2.病人准备 空气清洁的环境进行。避免
多见于尿路感染、腹膜炎、烧伤, 脓液有恶臭
专性厌氧菌,脓液有恶臭
4.其它
感染伤口中的异物,应尽早取出; 手术切口感染,伤口内的线结必须去净; 已形成瘘管或窦道者,应及时切开或手术切除。
四、换药的相关知识
(二)引流物的选择 根据手术时及手术后伤口情况而定,
常用的有片状、烟卷式和管状引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