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练习二自编作业使用时间:2016.3.71、材料一2012年2月20日,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地面沉降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华北地区尤为严重,累计损失高达三千多亿元。

材料二图为华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

(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

(9分)(2)针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和监测外,你还能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6分)2、读我图东部季风区局部图,图中所示河段位于中游平原,是洪涝多发之地。

(1) 分析图中所示河段洪涝多发的自然原因。

(6分)(2)简述治理该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

(9分)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5分)材料:涝渍包含涝和渍两部分,涝是雨后农田积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而形成,而渍主要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农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形成渍灾。

下图所示为我国南方河流R河中游某段,该河段雨季水位常在40米左右。

此时,该地河谷平原易发生涝渍灾害。

(1)简析R河河谷平原雨季易发生涝渍灾害的原因。

(9分)(2)提出治理该地涝渍灾害的措施。

(6分)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4分)(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6分)5. 冬春季节,频繁南下的冷气团造成有些地区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而上层气温仍然高于0℃,使得上层云中的水滴一直保持液态。

当雨滴落入近地面空气层后冷却,并在较冷的地表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气象学上称为“冻雨”。

下图是“2011年1月2~3日我国冻雨区预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分)(1)图中A省是我国出现冻雨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危害程度最重的省份。

从天气系统和地形两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

(6分)(2)冻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9分)6.据报道,2013年4月初,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及临近地区因暴雨引发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

下图示意阿根廷及周边地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分析上述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9分)(2)简述在野外考察时应如何避免洪水造成的人身伤害。

(6分) 7.下图示意我国沿海省级行政区风暴潮灾害系数,系数越大表示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

读图回答问题。

(15分)(1)据图归纳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2)阐述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性措施。

(9分)8.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5分)(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6分)(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9分)9.2007年8月13曰,台风“圣柏”在菲律宾吕宋岛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强度迅速加强,于15日下午加强为超级台风。

18 日 5时40分登陆台湾,19日凌晨2时在福建省沿海登陆。

19日 20时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低压环流一直存在并缓慢向西挺进,相继进入湖南、广西、贵州,并一直影响到云南境内,持续的时间长达7天左右。

(1)分析此次台风对我国长江流域的影响。

(4分)(2)简述此次台风的特点。

(6分)10、.读长江中下游地区2011年春、夏季降水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图示,分析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曾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4分)(2)对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上述灾害变化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6分)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风暴潮是海水水位上升的一种现象,它与吹向岸的西南季风和活跃在夏季的飓风呈正相关的关系。

孟加拉湾是世界上风暴潮的多发区之一,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材料二孟加拉湾飓风路径图。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

(2分)(2)从地形、河流、气候、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8分)12.央视《新闻1+1》2012年2月27日播出《干旱:为什么总在云南?》专题报道。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却连续三年遭遇大旱。

2012年春天,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已是三年旱情叠加……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该地区近几年来常形成旱灾的原因。

(6分)(2)简述该地旱灾带来的危害。

(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0分)14.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________。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15.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3年3月下旬,广东、湖南、江西等南方多地受雷雨、大风及冰雹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受灾严重。

下图示意冰雹产生机制。

(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分析冰雹产生的条件。

(3分)(2)分析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7分)16.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3年2月8日,美国东北部遭特大暴风雪袭击,部分地区的积雪厚度超过了90厘米,近5 000架航班取消。

下图为美国本土地形简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美国暴风雪多发的原因。

(6分)(2)试提出暴风雪灾害的防御措施。

(4分)17、.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已造成多人死伤。

下图为2012年世界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1)归纳2012年世界7级以上地震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

(4分)(2)试分析此次雅安地震会诱发的地质灾害及这些灾害带来的危害。

(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位置见图)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

(1)指出此次地震灾后救援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

(4分)(2)说明在地震多发地区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应急准备工作?(6分)19.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

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洪泽湖及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以及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10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新西兰总理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二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

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说明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

(2分)(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而海地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8分)21.“地裂缝”是地面裂缝的简称。

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由于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物破坏的难以抵御性,地裂缝灾害防治主要以避让为主。

西安市是我国地裂缝集中分布区,根据地表出露形迹和多种勘察手段确定,市区的地裂缝带有11条,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地裂缝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

(4分)(2)针对西安市的地裂缝危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6分)22、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

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多年平均雷电日数的月份分配。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我国南、北方雷电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分)(2)简述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6分)答案1、(1)特点:沉降幅度由东北向西南减小(3分);沉降幅度由城区向四周减小(据主城区越近沉降幅度越大,靠近河流的地方沉降幅度较小(3分))。

成因:城区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发生沉降。

(3分)(2)引河水(或雨季)对城区地下水开采层进行人工回灌淡水(2分)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控制地下水开采量(2分)提高水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2分)2、(1)(6分)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量大;(2分)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2分)支流多,河道弯曲(多曲流),水流不畅,不利于洪水下泄。

(2分)(2)(9分)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上游修建水库;建分洪区;疏通河道;退田还湖;中上游植树造林。

(每点3分,答对其中三点得9分)3、【答案】(1)原因:河谷中部地势高、两侧地势低;雨季时 R 河水位上涨高于两侧低地,两岸的支流无法自排入河并有 R 河倒灌的河水进入;径流在河谷两侧的低洼地汇聚,形成涝渍灾害(9 分)。

(2)措施:在干支流的上游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在各支流河口修建涵闸和人工排水设施(4 分)。

【解析】试题分析:(1)发生涝渍灾害的原因要从地形、降水来分析。

由图可知 R 河谷海拔在 40-45 米之间,而河流干流的海拔也在 40-45 米之间,这样图中涝渍区地势高低,易积水,而水无法向河流中排;此外雨季时,地表水都向渍涝区汇集;而且河流干支流的水也向该区汇聚,导致该区水多,有无法排出,故多渍涝灾害。

(2)措施要从减少当地地表径流量及排水来分析。

故可以在干支流的上游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减少地表径流量;还可以在各支流河口修建涵闸和人工排水设施使当地的水排出去。

考点: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4、(1)甲为地震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4分)(2)加强灾害预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方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6分)5。

答案(1)冬季,A省处在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内,阴雨天多;海拔高,气温低,出现冻雨的概率高。

(2)路面结冰,影响交通;输电设施结冰,电线被压断,影响输电;危害越冬作物生长,导致农业减产;树木被摧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