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2005年/8月/23日/第007版教育观察怎样帮助大学生选择职业实习生姜晨怡2004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了工作,3/4的大学生会在两年内更换工作。
另据2005年一项大学生大型网上调查,有39%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生存和发展是他们最需要的指导;而29%的大学生选择职业分析和面试技巧———变就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在日前举行的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很多专家都主张把“就业教育”转变为“职业教育”。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大大不同。
就业是参加工作。
对学校就业机构来说,就业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
职业是服务于社会并为个人谋生的工作。
职业教育侧重于指导适合做什么工作,对从事终身职业者进行指导。
有人说,职业是一条路,就业是一个点。
这句话很好地指明了就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认识到,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
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
而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显然不能只抓就业环节,而必须从整个在校期间抓起。
即使在毕业环节,毕业生求职也不能将择业停留在自己的想象中,而必须和现实结合,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质、能力、精力等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对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确立正确可行的职业方向,提高求职成功率。
2004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了工作,3/4的大学生会在两年内更换工作。
另据2005年一项大学生大型网上调查,有39%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生存和发展是他们最需要的指导;而29%的大学生选择职业分析和面试技巧。
这两方面占毕业生总数的2/3以上。
不能让大学生在离开校园时才去准备职场所需要的东西,而应当在进入大学时就准备职场所需要的素质。
职业咨询专家张琼文提出“在高校度过社会时代”。
他认为,高校应该把真正的人力资源专家引进到学校,告诉学生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把这个教育贯穿四年,让学生一进校就有这种意识。
清华大学开通了网上职业测评,大一的学生就可以在网上为自己做职业评估。
在职业选择的帮助性方面,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只做职业测评就可以帮助他们做职业选择。
职业测评只是职业教育的一小部分,但这已经证明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大量教材和课堂上充斥着就业求职技巧之声。
实际上,就业技巧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才能发挥作用。
心理因素重于技巧,这是不争的事实。
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张琼文还表示,高校的老师也应该善于走出校园,在学校的安排下到企业中定期学习。
很多行业院校没有被剥离出来以前,这些学校中的老师会到行业中做事情,但是只有3-5个月,他建议老师应该做得久一些,真正体会到行业需要什么。
政府、企业、学校相互协调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政府、学校、大学生自己和用人单位(社会)四个方面。
大学生自主择业,只说了大学生自己一个方面,是很不全面的一个思路。
现在,改成了“政府、学校引导和推荐”、“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是要把四个方面的责任明确。
在本次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法国驻华大使馆高等教育合作专员杜博博士和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斯图尔特商学院亚洲项目部主任华克伟介绍了法国和美国的政府、企业、学校合作的经验。
20世纪70年代,法国出现了高层次人才和低端工人之间的衔接问题,这个时期越来越需要中端技工人才,来满足衔接高层次工程师和低端工人之间的需求。
这时候由政府推动的培训职业人才的学校出现,这种学校被称为职业技工学校或技工院校。
这种职业院校属于大学的一部分,在不同专业和不同的经济领域,提供两年制的国家承认的文凭。
在法国,教学分为两个方面:日常教学和科研。
大学设置的培训项目有高水平研究层次的,也有根据企业和市场定制的其他项目。
企业通过举行论坛、演讲、讲座的形式参与教学,并对学生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工业和企业在这种课程的设置上提供的意见,是学校必须参考的。
公司也会根据职员需求以及市场需求对职员进行在职培训。
通过这种短期培训,学校派学生到工业企业中进行实习,达到这种目的。
教学的第二个层次是科研方面。
法国的职业教育很重要的特色是注重科研。
法国的职业院校属于大学的一部分,在校的老师、教授既是大学的教学人员,也是从事研究的研究人员。
这些教授和研究人员同时实施项目的研究方案,他们的实施方案对企业和工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学院和大学为了工业和企业的发展,会设计出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项目,来达到工业和学校间的紧密联系。
企业和学校之间紧密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财政支持。
法国政府通过征税的形式促进和推动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这种税是每个企业都必须交的,根据公司付给员工薪水的总额来确定公司交税的比例。
虽然每个公司和企业都必须交这种税,但他可以有选择性地把税给哪个学校。
通过这种形式,工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也就会越来越紧密。
在美国,大学和企业则通过CO-OP方式进行合作。
这是一个企业和大学之间互动的关系。
又分两方面,一个是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合作方法,还有一个是在研究生院阶段的合作方法。
在本科阶段,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通过两年基本教育,第三年,如果学生愿意加入到CO-OP 方法中,就可以延长他的学习时间。
企业和学校有相关协议,经过面试选拔进入企业项目工作的学生,可以把实习换成相应的学分。
这种实习不是像国内很多企业的短期实习,一般来说,大多数工厂希望准工程师们在这个阶段中能够每天来工厂上班,所以需要半年至一年的实习。
这方便了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同时也让企业更容易选择人才。
很多学生在实习后,就会在毕业的时候选择该企业。
也有一种短期项目,学生在企业实习两三个月,熟悉流程。
美国读研究生的费用非常昂贵。
美国的研究院60%和企业有关系,剩下的40%学生会自己联系企业,与之达成协议,毕业以后在企业工作,这样企业就愿意负担学生在研究生期间的费用。
无论是名校或其他规模的学校,都有求职辅导中心,它和大公司之间的联络非常密切。
大公司需要人的时候,就会通知中心,我们需要这样的职位,希望你们能推荐人来面试。
求职辅导中心则经常跑到外面的大公司去介绍学校,介绍学校的学习课程,介绍学校的毕业生。
在学校中,除了求职辅导中心以外,教师还会帮助刚刚毕业的学生写求职信,辅导学生把自己的背景介绍给行业,从而获得公司的面试机会。
学校和公司也会定期沟通,公司会告知学校,公司内现在缺多少人,未来一年、两年之内将缺多少人。
在毕业典礼之前,公司就会到校园设立摊位,毕业生填好表以后去联络公司。
学校和企业也通过教授进行互动。
一般来说,好的教授会在公司作兼职或顾问。
因为教授有名望,能够到大公司作顾问,相对来说,教授的学生也会比较优秀。
教授会告诉公司,我的学生如何,也会告诉学生某家公司在招聘,让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多想到该校的学生。
公司还会委托学校作研究项目,开展项目的时候需要很多人参与,项目完成以后,公司很愿意录用参与项目的人。
区级政府也很关心区域内管辖的大学,希望区内管辖的公司多录用区内大学的学生。
这时候,公司也愿意和当地政府配合,因为它在这个区域内,又是社区内的付税单位,公司也愿意和区政府多配合。
政府会鼓励企业增加实习机会给大学生。
比如像芝加哥市,市政府给所有大企业一个很明显的鼓励方法,鼓励他们在假期尽可能多雇佣本市大学生作为短期工,尤其在暑期,会一下子增加很多工作岗位。
公司也愿意遵从市政府的要求,这是互动的,公司和政府有很融洽的关系。
如果这个学生在公司里,大家都看得很顺眼,公司可以把人留下来,而没有外流。
公司可以从股票收益中或公共基金中拨一部分款项做这件事,所以并不影响公司的财务收益。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在本次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专家们把企业需要大学生应具备的条件归纳为以下几点:一、责任感。
除了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理论以外,企业要求员工敢于承担,对自己、对企业有责任感,这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企业在面试的时候,对学生的个人规划非常重视。
都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未来五年的规划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五年内想做什么,而只想五年后要一部汽车,要有什么样的工作,要的都是物质。
其实,一份职业等于自己的专业加上行业。
自己的专业是什么,未来想在什么行业里发展,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那将来只能是一个为自己的饭碗工作的自然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大学生必须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才能够在选择职业时是有明确的目标。
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为了拖延就业,很多人学了硕士、博士。
但是不管怎样,学生还是要出去工作。
有些硕士、博士进入企业以后,没有责任感,不明白责任感的意义是什么,以为只做好领导交办的工作就可以了。
但事实上,企业要求的远比这要高得多。
企业需要员工有团队使命感、责任感。
二、学习能力。
对企业来说,在用人的时候更注重实际的东西。
学力非常重要。
但“学力”不是“学历”,而是学习的能力,这比证书更加重要。
目前获得成功的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受过高学历教育,如松下幸之助先生只上到小学四年级,李嘉诚先生只有初中学历,但是他们在不断地学习。
李嘉诚先生每天最少看两个小时的书。
三、沟通能力。
单仁先生说:“沟通是一生中最最重要的技巧。
”现在,很多大学生去面试的时候,并不知道怎样表现自己。
他们会印上千份简历到处去散发。
对此,单仁先生在给各高校作讲座时举了一个例子。
“我问他们,有没有恋爱的经历?他们说有。
我问他们,有没有人通过发大量的情书得到恋爱的对象的?他们哈哈大笑。
”单仁先生说,求职的时候怎样很好地用特殊方式包装自己,把自己推销出去,这点很重要。
大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对方的需求是什么。
在进入企业之后,沟通能力体现在快速融入团队的能力。
陈英告诉大学生:“到了一个企业,不是一个人,不是你怎么样,而是由于你在,大家共同怎么样,能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四、公关能力。
怎样打电话,你的举手投足给人家的印象是什么。
企业让你出去与别人联系业务,通过你的言谈举止,别人就会看出你的水平如何,企业文化如何。
一个公关公司的经理说,他每天都要刷三遍牙,还用牙线,出门永远带着口香糖,是为了给人留下干净、整洁、亲切的印象。
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别人都能够通过你体会到这个企业的处事风格和态度。
公关能力不但代表自己,还代表整个企业。
五、抗挫折能力。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案例,在一个杯里放一个跳蚤,它可以跳出来。
当把杯上盖了一个玻璃片的时候,跳蚤再跳的时候会觉得疼,慢慢的它就不跳了。
当把玻璃片移走以后,它也不跳了。
这说明,当人碰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可能丧失掉自己本来能够得到的机会。
这时候必须学会自我激励。
比如,企业可能会在初期要求学生出去做推销,比较年轻的时候,客户可能会看不起你,年纪大一些的时候,客户也会说,你年龄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做推销?从而对你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