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族体育项目

中国民族体育项目

中国民族特色体育项目跳火绳跳火绳是彝族独特的一项竞技活动,多在节日之夜举行。

先用藤条拧一根长约三米左右的火绳,也可视人的高度而定绳的长度,再捆上布条、棉纱等,把菜油、桐油或煤油浸在绳上。

在赛场内划好起点线和终点线。

比赛时,先将火绳点燃,一声令下,参赛者双手握住火绳的两头象跳绳一样跳跃前进。

燃烧的火绳如火龙一样上下舞动,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为优胜。

比赛距离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在三十至五十公尺之间。

参赛者带着火绳跑步或走路都视为犯规,不计比赛成绩。

爬油杆爬油杆是云南姚安彝乡的一项民间竞技活动,每逢男婚女嫁的日子,就由男家事先载好一棵高而滑的松树杆,剥下树皮,在杆上扎几道浸过油的油纸。

由女方的兄弟或表兄弟中推选一个能爬上杆顶,则男方主婚人要饮清酒一杯表示祝贺。

如女方代表未达到目的,则由男方兄弟或表兄弟中选派一人来爬,其方法相同。

爬油杆后来被纳为民间体育项目,以爬上杆顶点燃鞭炮为胜。

抢花炮2. 苗族上刀梯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每当赶年场或重大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等,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

刀梯器材是一根高10m以上的木杆,杆上凿幵36节孔眼,安插上36把钢刀,钢刀长45cm,刀背厚0.5〜1cm,刀刃锋利。

刀口向上,装成刀梯,安装时加间固紧,以防摇动。

33cm一梯,共36梯。

桩杆四周拉线固紧,刀梯上端缠系多种颜色的彩布小旗,象征着希望和胜利。

上刀梯者,必有胆识、技巧和武功,从第一级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锋利,爬至梯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

登梯者还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节目,施展全身本领。

上刀梯是惊心动魄的表演,是英雄所为,是一种奋争,一种自我牺牲,是苗族人民过去生活的显现。

刀梯上有血、有汗,也有美和甜苗族爬竿相传是纪念苗族英雄石孟子。

石孟子率领苗族同胞起义不幸牺牲。

后人在其墓前竖一木杆,以示长燃香烛,并置酒肉其上,让他在阴间吃喝。

人们以这种方法悼念英雄,久而久之,成为传统的运动项目。

现在苗族爬竿分为四种爬法。

一种“手攀法”两手攀住木杆两脚悬空,髋关节靠住术杆靠手臂力量向上攀爬。

二种手脚并用“抱杆爬”。

种为“倒爬法”,即头朝下,脚向上手脚夹住杆子倒爬。

四种“爬蹬杆”,即两脚抵蹬木杆,两手攀住杆子,好像蹲在地上走路的模样。

爬竿比赛前,要立两根大小高矮均等的杆,比赛时四种爬法一气呵成,斗鸡斗鸡为西双版纳傣族群众广泛喜爱,在与老挝、缅甸、越南、泰国等国的斗鸡风俗相互交融中,形成了版纳傣族独特的斗鸡文化。

参赛斗鸡最后由两名沙壮的赤膊“导鸡手”抱上擂台,他们分别把握住一只斗鸡,让它们怒目相向,待“剑拔弩张”到火候时,一松手,激烈的搏击开始了,将对手蹬下擂台的鸡就是胜者。

丢包是傣族节庆期间举行的一项体育活动,用约16厘米见方的布袋盛满棉花子或其他粒状物,一条I〜1.3米长的布带垂在一角,男女各若十人立在场地两边互相对掷,接不到包者受罚。

这种活动往往又成为男女青年寻爱寄情的极好机会。

毽球源自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体育活动“手毽”。

手毽是劳动人民在田间播种水稻时,由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诞生的,是侗族带有社交性质的体育项目。

毽球的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触球,比赛采用三局两胜每球得分制,其打法类似于藤球、排球。

毽球比赛场地的布局酷似排球场,是长11.88米、宽6.1米的长方形,场地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比赛场的上空从地面量起,至少要有6米的无障碍空间。

毽球由毽毛、毽垫构成,是用四支白色或彩色鹅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与下部毽垫连接而成。

侗拳侗拳是湖南侗族的一个拳种,流传在新晃、通道、正江3个侗族自治县的侗乡。

据传清乾隆二十五年( 1 7 6 0 ),从外地到侗乡来避难的一个武士,病例在侗寨“鼓楼”里,受侗族青年杨文先的照料护理痊愈后,武士为报答杨文先的救护之恩,将武术传授给杨,经演变而成今天的侗拳。

侗拳讲究内练“心、神、意、气、力”,外练“手、眼、身、腰、腿”,特点是近身短打、发劲猛,擅长手桥功夫,少脚法,转身灵活四面出击;步形走“田”字形和“凶”字形;拳路紧凑,通常能在一张2米见方的桌上演打磨秋打磨秋是哈尼族传统体育活动。

磨秋,用一根比较坚硬的木头栽在寨边的草坪上,2米左右高,顶部稍细。

以作轴心,再用一根横木杆,中间凿凹,架在轴上。

打磨秋时,横木两端各伏一二人,既可伏在杆上池可骑在杆上。

先是抵杆来回旋转,继而一头升起一头落地,此起彼落地旋转荡悠。

竹筒舞“竹筒舞”流传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励阿南朗河拾村及景洪县勐宋乡的哈尼族僾尼人中。

竹筒舞主要是在“”(播种节)时跳。

“耶苦”相传是一个人的名字,“扎” 有吃之意。

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早以前,哈尼人种的稻谷发生了虫灾,禾苗几乎被吃光,人们求神祭龙也无济于事。

有一个名叫阿培明耶的老人,他有一个儿子叫耶苦。

耶苦非常聪明,智慧超人,对药草有很深的研究,他用很多草制成了一种药,把害虫消灭了。

他死后,人们很怀念他,因此每年播种完后都要杀猪宰鸡敬献他。

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耶苦扎”节。

抢花炮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

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由于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有着雄厚的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该地区少数族同胞的喜欢,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

投绣球投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一项传统体育游戏,它的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2000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见《宁明花壁画资料汇编?宁明花山临摹》),但当时是用青铜铸制的兵器,用于甩投,称为“飞砣”,多在作战和狩猎中应用。

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囊,互相抛接娱乐。

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媒介。

现“抛绣球”仍广西百色、柳州、南宁、河池等区流传。

拔棍“东乡族拔棍”今天在贵州体育馆精彩上演。

“东乡族拔棍”,是一项具有东乡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源于东乡族牧童放羊时的夺鞭杆,它与放“炮嘎”、唱“花儿”一样成为放羊娃重要的生活乐趣。

这项把柔韧性、协调性和激烈的对抗性融为一体的民间体育项目,体现了当地人机智勇敢、用于拼搏的民族精神踢毛牙用一撮山羊毛和两枚麻钱缝制的键子,可用脚尖、脚侧、脚背踢出16种花样如“出”、“趄”、“歪”、“侧歪”、“盘”、“跶”、“宾”、“隔”、“跛”、“占悁”、“占脚背”等,一般两人对赛,也可多人分组对赛。

赛法有“十席”、“五席”两种,即每个花样踢十下或五下,以连续先踢够所有的花样者为羸,输方必须给羸方“丢毛牙”,做服役性跑腿,即在羸方前面,附身拾键子。

抢枢是鄂温克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项民间民族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这项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逐渐被人们淡忘。

近几年,在鄂温克旗有关部门的重视下,抢救发掘整理了这项运动,制定了详尽的标准,完善了比赛规则,使得这项运动得以传承。

抢枢这项运动场面激烈,竞争残酷,比赛中可以用摔、搂、推、抱等动作,速度快,可看性强,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我的总结就是一一中国式的橄榄球。

摔跤摔跤是鄂温克族比较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通常在青壮年聚集的场合或劳动休息时进行摔跤,他们不分体重大小来较量气力,锻炼了身体同时用娱乐的方式调节了自己的心情。

在敖包会和重大节日时,各地的摔跤手们也赶来聚会,参加摔跤比赛,人数达数十人。

9. 羌族舞麻龙舞麻龙原是祭神中的一项活动,现为健身娱乐项目。

参加者为九男八女,每人腰间系一串铜铃,各执一根彩棍。

男的彩棍顶端用麻扎成龙头,拖着的麻髯为龙身。

女的彩棍顶扎彩球与彩带,下面还镶着铁环扣和铜铃。

锣鼓声起,麻龙飞舞,花棍旋转,龙击花棍,球戏麻龙。

铃声、铁环声、鼓声、呼喊声,交织一起,气氛热烈。

经过改进,该项运动有耍花棒、龙凤相会、神棍戏麻龙、跳神棍、麻龙吹彩霞等套路。

推杆,是用一根长约一丈,手臂粗细的木杆,一人紧握一端,并将木杆骑在两脚之间作为守方,另一人握住另一端用力向前推,作为攻方。

攻守双方面对面,木杆保持水平线,以十秒钟内能否推出划定界线定胜负,攻守双方轮换位置,一般采取五局三胜制。

据传古羌时用此方法推选大力武士,而民间在婚礼时用推杆来测试新郎能力木球木球是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打篮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

比赛在长40米、宽25米的场地上进行。

每队上场队员5人,手握击球板,运用传、接、运、抢和击球射门等技术,避开对方防守,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得分。

全场比赛时间40分钟,每半场时间为20分钟,两半场中间休息10分钟。

木球比赛近似和冰球。

运动员持击球板快速奔跑、传接配合,被击出的球快速飞出,瞬间入门得分。

木球竞赛显示个人高超技巧与集体配合默契,深受回族青少年喜爱。

耍中幡耍中幡是北京地区回族中喜闻乐见的传统游戏。

相传中幡源自佛教法器的“幡”,为佛门八宝之一,中幡由杆伞盖旗组成,全长3丈多高,上有3面旗,中间的叫飞旗, 两侧的称小旗,旗下有3把伞。

中幡上一般有6个长方形的竹圈,俗称“拍子”,大小不同,音响各异,悦耳动听。

顶罐走顶罐走路是朝鲜族妇女的生活习俗。

朝鲜族妇女以吃苦耐劳著称,她们从儿时起即开始学飞顶罐走路。

在长期的锻炼中能做到顶罐不用手扶,走起来自然轻松,大方而有节奏。

每逢节日,朝鲜妇女还身着各色彩裙。

“顶罐走”即由此而来。

“顶罐走”类似竞走。

有80米、100米、200米和400米接力走及障碍走等,比赛时可利用田径跑道,设起点和终点,在发令员“各就各位”中,参加者要将水罐放在起跑线上站好位置, “预备”声落,将水罐置于头顶,“走”字喊出后,按规定路线快速前进,比赛令起不得抢行,抢行两次按犯规取消比赛资格。

行走过程中,水从罐中溢出以及水罐跌落等以犯规论。

“顶罐走”也可通过各种不同的动作与队形换来进行表演。

跳板跳板是一项朝鲜族的传统综合类女子体育项目,流传于、、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节日举行。

伴随着有节奏的踏跳,身着彩裙的朝鲜族少女,优美地在空中表演旋转、空翻等各种动作。

这就是生活在畔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体育娱圣碟碟“圣碟碟”是,景颇族成年男女在节假日或婚丧嫁娶的日子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

景颇族把这种活动叫“圣碟碟”。

“圣碟”的具体做法和打法是,把一根约10厘米粗,20多米长的竹子,削去多余的竹梢枝丫,保留竹尖,再用一细竹蔑把准备好的物品系在竹尖上,然后把竹竿栽在空地上,这时,竹尖上的物品迎风摆动。

此外,也可把物品挂在树梢上。

“圣碟碟”做好后,男子们就在各自的铜枪上装药填弹。

之后,就瞄准目标“砰砰”打个不停。

打时,只准打系物品的细竹蔑或细绳。

谁把绳子打断使物品落下,谁就取胜,奖品就是被他打落的物品。

“圣碟碟”是景颇族男子自己枪法的炫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