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牧童》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切分节奏”,我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游戏练习。
但练习完以后,再教学生唱歌曲的旋律时,事与愿违,学生还是掌握不好。
后来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听音乐两三遍,然后再弹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
当学生听琴声第二遍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居然有学生跟着旋律轻声地唱了出来,当我再弹第三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伴随着琴声唱出来。
那个老是掌握不好的切分节奏居然不攻自破。
这时候学生在学习歌曲时也充满欣喜的表情。
在反复的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产生对音乐的兴趣。
我想,这就是音乐欣赏的魅力吧歌曲《小象》教学反思《两只小象》教学反思《两只小象》这节课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引导学生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两只小象》,从而懂得爱护动物,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小学生喜欢小动物,乐意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所以这节课我以“小动物”为主,贯穿整个课堂。
一开始,用《数鸭子》歌曲,让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紧接着唱《小动物唱歌》的发生练习,学生边唱边模仿各种小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现“二分音符”时,通常要用到那个手势,这样,就发生冲突了,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忽略了这个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动作,这样,记忆更深刻,也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反思在教授二年级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学生用优美、抒情而有连贯的声音歌唱。
同学们在欣赏了歌曲后,歌曲《小松树》教学反思《小松树》可分成两段音乐。
因此,在第一段音乐中,我从其速度、节奏、情绪等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段音乐速度稍快,富有弹性的节奏让人感到明快、活泼的气氛,旋律上下起伏,让学生感受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对学生进行启发:"你们想到了哪些钟的声音呀"他们联想到了"有小钟,大钟,还有布谷钟,他们正在进行唱歌比赛。
"于是我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表演中,让他们来表演: "用你的手指当分针和时针走路,注意要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
" 如:有的用手指划圈;有的左手上举不动,右手划圈;有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围成圈,中间两个小朋友扮分针和秒针走动……。
伴随着"滴答滴答"的钟表声,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接下来在第二段音乐的欣赏中进行与第一段的比较得出这段音乐比较安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
"你们听那是老爷爷在为小闹钟看病呢"让学生不仅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形象,也可以用口头来表达所听到的内容。
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对于小学一二年级低龄儿童来说,更要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获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
歌曲《母鸡叫咯咯》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指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激发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我的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让学生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农场,与鸡妈妈一家做朋友。
”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喜欢各种小动物,所以在节奏形的学习中,他们也十分乐意。
歌曲《下蛋啰》教学反思歌曲中母鸡的叫声很形象,有特点,在教学中的节奏转换成x x|x- || xxxx x|,学生在学习节奏时,兴趣很好,形象的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这节课效果较好!歌曲《海》教学反思第七课《大海的歌》,围绕大海的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让学生感受到海的声音,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表演《海》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但是,根据音高来读歌词难度较大。
歌曲《云》教学反思《云》这首歌曲,节奏舒展平稳,抒情优美。
寄托了孩子们真诚而美好的愿望,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有几点感受:我在范唱歌曲时,用轻柔的声音说:“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唱,你有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会说:“老师的声音很轻,象一片云一样,软软的。
”然后我在要求学生跟我学唱,同学们很感兴趣的学着我轻柔的声音,认真地哼唱着。
在这一过程中我转变角色,和孩子们一块变成天空中的云朵,在“蓝天上”尽情的歌唱。
《云》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节奏平缓,旋律优美。
在教唱时,我以以听唱为主,并且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特别要求学生从声音上来表现歌曲旋律优美的特点。
编创环节中,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把每朵“白云”组合起来,就像天空中一幅美丽的云图画。
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想象和体验,有的编创云火车、有的编创云房子、有的编创云南瓜等,同学们参与得特别积极。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激励学生做得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反思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选录欢快、活泼,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我在教授歌曲时,首先让学生唱衬词“啊哩哩”,经过几次接唱,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些印象,我又采取教唱法,分句教唱歌曲,这样学习歌曲效果较好。
对于彝族的民族服饰特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对彝族有更多的了解,如果说彝族的一些民族特点,只是教师口头说一说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印象不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是很有兴趣听,这一环节我做得不够,所以孩子在演唱歌曲中就犯了一个错误,把“银项链”唱成“金项链”。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为歌曲编排集体舞这一环节,孩子们跳得很开心,效果也较好,孩子们更好的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的韵律感。
《乃呦乃》一课的教学实践,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能在动中体验音的高低,明确三者之间的音高关系,再通过唱歌曲、找位置、编创等方式来加深巩固,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歌曲《粉刷匠》教学反思本课的导入,我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设计了丰富的内容,强调学生参与,重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首先,让他们回想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在《粉刷匠》音乐声中,让学生动手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表演,让其充分表现自我,通过身心愉悦的活动,引出新课内容“粉刷匠”,为本课的创编歌词打好铺垫。
我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通过看图说话,说:我还能帮妈妈做什么继而唱一唱、演一演。
希望巧妙的置疑使学生产生极高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形成了教与学的整合。
学生能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用旋律,把自己平时会做或做过的事情编成歌词唱出来。
既符合了一年级孩子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又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同时激发、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
但是,我有忽略了他们仅仅是一年级学生,创编整首歌难度太大,学生一下就没有了兴趣。
最后,我觉得整堂课缺少一根主线。
应该围绕“手”或者“劳动最光荣”来开展教学活动。
歌曲《猫咪别淘气》教学反思一拿到这本书,就知道这课是最难的,不仅是整册一年级里面最长的歌,而且一切到中高年级才会出现的音乐知识全在这课中出现。
当时,我的头就大了,怎么办怎么样才能告诉学生这些抽象的知识怎么样才能在短时间里会唱这首歌想了很久,我决定做个尝试,让学生自学,然后找出他们自己认为最难的一句提出来先学,改变了以往按部就班,从上到下,一句一句,千遍一律的教法,结果效果反而特别好。
居然在一节课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每位学生都能做到完整熟练的唱,这让我备感欣慰。
有些时候,尝试创新教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来以后要多往这方面去教,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自学的乐趣。
歌曲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刚上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提前学这首歌更是有困难。
如何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是我必须考虑。
经过不断地思考,我决定采用直观教学来帮助学生学唱歌曲,将歌词中的各种动物用图片表示,学生对此即觉得新鲜,又容易理解,帮助他们轻松地掌握歌词。
歌词的出现设计为猜谜、教师表演、师生共同表演的方式,学生和教师在互动的状态下轻松地理解歌词甚至背下歌词。
歌词教学进行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这是因为孩子们都被层层出新的歌词表示方式和花花绿绿的黑板吸引住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做得不够,学生对歌曲的总体感受不够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声音控制。
《大雁湖》教学反思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
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
音乐富有动感。
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
学生对蒙古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对于歌曲的特点不是重点,关键是学习后的延伸。
学会歌曲之后,我让学生再唱谱,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
再通过改编歌曲,对这种练习,学生以前都做过,但是没有高的要求,这节课,我提高了要求,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拍子改编,学生有了已经的乐理知识的基础,做起来不是很难,通过交流、提炼,效果还不错。
《故乡是北京》教学反思学生对戏歌不是很了解,平时也很少听到,这里除了要求学生对戏歌的旋律有个熟悉之外,还要体会出戏歌的特点,就是和戏剧紧密结合的特点。
所以在欣赏之前对相应的戏剧特点要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对戏歌的旋律一开始不能适应,感觉怪怪的,戏剧不像戏剧,歌曲不像歌曲。
这和学生对戏剧的了解过少有一定关系。
只有在了解相应戏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体会戏歌的旋律特点,听出戏歌的风味。
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欣赏力度。
聆听《划龙船》教学反思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有赛龙舟的民间风俗。
《划龙船》这首民歌旋律刚劲有力,音乐节奏和划船动作的节奏紧相吻合,并以男声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具有粗犷豪迈的性格特征。
欣赏了《划龙船》,同学们明白了“一领众和”能够统一节奏,让大家齐心协力地参与劳动。
在复听歌曲时,我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划龙船”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动作最整齐那么这个小组就是冠军了。
开始前先给各小组两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一下怎么分工合作怎么划龙船然后比赛开始……看似简单的一个比赛,实际操作起来没有想象中的效果。
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小组成员的协调能力不一样,动作的灵活性不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差异…不过,在这个“划龙船”的比赛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快乐,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小螺号》教学反思在歌曲处理时,我通过简单的一句大小螺号的对比,学生就找到了歌曲的情绪与感受。
演唱时充满了欢快的情绪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然后曲调从逐渐下移。
最后结束在“1”音上。
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