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务犯罪案例分析 2

职务犯罪案例分析 2

职务犯罪案例分析(二)——从易善玲案谈女性职务犯罪预防一、案情介绍易善玲,女,原中共江苏省溧水县人大副主任。

2010年6月18日,被法院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没收财产人民币35万元。

其丈夫张世龙作为共犯也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腐败经历:在易善玲堕落轨迹中,溧水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A公司)董事长吴某扮演了重要角色。

法院认定易善玲受贿的192.7万元中,吴某就“贡献”了161.2万元。

在掌控A公司之前,吴某并不知名,正是2001年下半年A公司的改制,让他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A公司原先是永阳镇的集体企业。

当时A公司名义上的“一把手”是时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的王某,得知公司要改制后他马上表示出兴趣。

不过,王某很快就发现,吴某早已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内定为A公司改制后的负责人了。

王某经过别人“提醒”,去找时任永阳镇党委书记的易善玲,给她送去了5万元现金。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不久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还是被更改为吴某,王某只好认输。

后来,他自己出来组建新的开发公司,靠着易善玲的帮忙,也做了不少项目。

女儿买房老板出手百万这次蹊跷的改制,让吴某与易善玲之间的关系突飞猛进。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A公司遇到困难时,吴某都会想到找易善玲帮忙。

2001年下半年,A公司买到了一块地要开发项目,可是公司缺少土地出让金,易善玲想办法从镇里借了90万元,让A公司顺利开工。

同一年,易善玲接受吴某的请托,出面与溧水县政府协调,形成了一个会议纪要,让A公司得到了88亩土地的开发权。

吴某深知这样的关系是需要“维护”的。

从2001年到2004年,他每年春节都会给易善玲拜年,同时送上1万元红包。

易善玲的女儿出国留学前,吴“资助”了10万元学费。

2005年,易善玲的女儿从外国留学归来,每年的春节两家人都在一起吃饭,他每次都给她女儿2万元压岁钱。

易善玲的女儿回国后在上海定居发展,2006年上半年的一天,吴某在易善玲的办公室里闲聊。

易善玲抱怨说,“上海房价太高了,为给女儿买房都要找亲戚凑钱。

”“房价是高啊,回头我给你弄点钱。

”吴某赶紧回应。

“哦好的,你有我就跟你借点。

”易善玲随口说。

第二天上午,吴某从银行账户取了100万元放在车上,接着就打电话给易善玲的丈夫张世龙:“你女儿买房子困难,我给你弄点钱,你有空来取。

”[4]张世龙随即开车过来,大大方方地拿走了钱,只留下一句“谢谢”。

对于吴某这个大老板,张世龙在缺钱花时也不“客气”。

2007年下半年,他以女儿的名义投资了一家粉末厂,但付款时资金有困难,于是直接让吴某“解决40万元”。

吴很快就取出40万元送给了他。

她成了开发商巴结对象易善玲担任溧水县分管城建的副县长之后,成了诸多开发商争相巴结的对象。

江苏某房地产有限公司B(以下简称B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某某主要负责协调项目前期以及政府相关配套项目的推进。

在一次饭局上,张某某通过别人介绍结识了易善玲,从此他就开始有意识地拉近和她的关系。

不久,B公司在溧水开发“东方名城”项目,2004年春节后,“东方名城”项目的推进遇到了大麻烦。

由于拆迁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少当地百姓封堵工地大门,导致工程停工两个月,损失达到600多万元。

张某某找到易善玲,易出面解决了这件事,让工程得以恢复。

同样在这一年,“东方名城”要交付了,可是由于政府对小区水电方案还没确定,导致小区没通上水电,张某某心急如焚,再次找到易善玲,易召集相关部门商量,解决了这个困难。

“客观上说,她的确给了我们公司帮助,减少了公司的损失,创造了效益。

”张某某也“投桃报李”,2005年春节前,他从公司财务支取了5万元现金,送到了易善玲的家中。

[5] 买房比市价便宜近一半但易善玲的“胃口”远不止此。

2005年5月,她和张世龙想在溧水县城买房,不久看中了“东方名城”一套近200平米的跃层房子。

张世龙随即给张某某打电话透露了想法。

“副县长要在我们楼盘买房!”张某某欣喜不已,马上向单位老总汇报,随后立刻通知那套房子停止销售。

“这套房子的销售价格是2400多元一个平方米,成本价是1350元左右,你看放在什么价格比较合适?”张某某小心地询问。

“总不至于让你们亏本。

”张世龙说。

经过两人的商谈,房价最终定为每平米1400元。

可张世龙回家之后,易善玲却不同意:“我们不能以这个价格买房子,传出去影响不好。

”张某某得知后心知肚明:“这样吧,我们按正常价格开票,再送你们一笔交房款。

”见张世龙面有难色,张某某赶紧说:没事,我会处理好的。

于是,张某某从公司账上给了张世龙20万元现金,张世龙按市场价买下了这套房子。

2010年6月18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溧水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县总工会主席易善玲有期徒刑10年,没收财产人民币35万元;以受贿罪依法判处其丈夫张世龙有期徒刑4年。

2人共同犯罪所得人民币192.7万元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二、女性职务犯罪的特点(一)具有较大的隐蔽性。

在人们心中,女性往往是温顺与善良的代名词,因此女性一旦涉足职务犯罪,极容易被忽视,加上爱面子和胆小怕事的本性,女性实施犯罪后的惧怕心理会比男性更为强烈,她们会想方设法加以掩盖,因此女性犯罪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2、从作案手段看,多是伙同他人作案。

7名女性职务犯罪分子中有4人均是伙同同事或自己丈夫共同犯案。

1宗案件连续作案3个多月;涉案金额较大,一发不可收拾。

如蒙山县新华书店出纳员何某与其丈夫里应外合,在2008年3、4、5月份短短3个月时间多次挪用蒙山县中小学课外读物及教材款112931.55元给丈夫做金银首饰、古董生意,最后夫妻俩双双落得在法庭受审的可悲下场。

3、7名职务犯罪女性中,2名是科级干部,1名是事业干部,其余4名均是职工。

4、从年龄结构来看,主要集中在30岁至50岁之间,其中30岁至40岁的3人,40岁至50岁的4人。

可以说,30岁至50岁是女性职务犯罪的高发期。

5、高学历犯罪占较大比例。

大学1人,大专3人,中专2人,只有1人是初中文化,高学历犯罪从犯罪学上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种表现产物,学历越高越有机会参与更高的管理岗位,如果其一旦犯罪,其犯罪手段自然表现为高智商犯罪。

二、女性职务犯罪的原因(一)法制观念淡薄。

被查处的女性职务犯罪者大多疏于学习法律知识,有的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但平时极少学习法律知识,因此法律意识薄弱,罪与非罪也分辨不清。

(二)单位管造了便利条件。

事实证明,健全的财务、保管制度是防止职务犯罪的有力手段。

(三)心存侥幸的心理作祟。

查处的女性职务犯罪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自以为所做的犯罪天衣无缝、无人知晓,于是利令智昏,做出“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事。

(四)吃亏补偿心理。

上述女性职务犯罪者心态严重失衡,认为自己的贡献多,收入少,产生吃亏心理,从而为敛财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有一定职权的女性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想到即将退居二线,认为自己为公奋斗了一辈子,得到的报酬却有限,于是出现了“一辈子为公,偶尔几次为私不应该是腐败性质”的想法,便在补偿心理的支配下实施了犯罪。

三、女性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一)加强道德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提高妇女特别是职业女性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她们的法律意识和廉政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使到职业女性在工作中作出成绩,作出贡献的同时,又要使她们知法懂法,依法按规办事。

(二)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单位规章制度。

现今各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工作多由女性负责,认为女性在理财方面比较可靠,正是出于对女性的信任,往往疏于管理,加上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从查处的几宗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来看,正是由于对女性的过于信任,放松监管,导致她们大肆侵吞,挪用国家财产,成为硕鼠。

现实证明,失去监管的权力最容易滋生腐败。

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完善的财经制度是防范腐败和职务犯罪的基础条件。

(三)加大打击力度,增强法律威慑力。

对于职务犯罪,要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能因为是女性犯罪而心慈手软,姑息养奸,在案件的处理上应与男性一视同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女性,通过强化办案,加大查处职务犯罪案件力度,以打促防,使到有犯意的人员警钟长鸣而不敢以身试法。

(四)选贤任能,选好单位领头人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前提条件。

从查处的案件看,无论是国有公司还是国家机关,都是因为单位的一把手先起犯意,下面的人才“马首是瞻”,同流合污的。

可见,选好一个政治思想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把手以及一个团结、廉政的领导班子,对于加强单位的廉政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五)纪委、检察、监察、财政、审计、司法部门与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个案预防研讨会,同相关单位人员进行深入研讨,把传统的置后预防变为主动事前预防,使预防关口前移,强化内部预防机制。

适时邀请经验丰富的司法同志讲授法律知识课,如财经纪律、会计法,公司法、刑法等等,走访了解相关单位财务、人事、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其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堵塞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检察院在查处女性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向党委、人大、政府汇报制度,要注意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女性职务犯罪新情况、新问题,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要分析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典型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讨打击犯罪、预防犯罪规律、特点、动态、寻找预防对策。

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向党委、人大和政府报告,有利于党委、人大、政府抓早、抓实,研究对策,起到防微杜渐作用。

同时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的讨论,并听取他们对案件的处理意见,跟踪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从法律、政策、教育、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铲除产生职务犯罪的土壤。

相关主题